<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9日,周五,下午随福州老顽童车友会40多位群友到达延安。</p><p class="ql-block">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有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众多红色景点,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记忆,也是全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p><p class="ql-block">游览宝塔山后,前往宾馆。车在市区转悠许久,我等趁机赏、拍街景。</p><p class="ql-block">这是陕西延安的清凉山,一处高高石坎上有“万众瞩目清凉山”等红色标语。它是延安重要的红色文化景点,山上有“万众瞩目清凉山”的红色题字,还留存着新闻出版部门旧址等,承载着延安时期新闻事业的历史记忆,是了解延安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这应是陕西延安某学校的运动场地。其最醒目的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红色标语。</p><p class="ql-block">据悉,延安市多所学校的运动场地都有“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红色标语,如延安中学、延安宝塔知新小学、延安桥儿沟深桥红军小学等。</p> <p class="ql-block">“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毛泽东1917年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的重要观点,核心是倡导通过提升思想文化素养来“文明精神”,同时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强健身体以“野蛮体魄”,二者相辅相成,至今仍是指导个人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及社会健身理念的重要思想。</p> <p class="ql-block">延安市的延河沿岸景观。延河是延安的母亲河,沿岸有宝塔山、清凉山等红色景点,是延安红色文化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延安独特的山城风貌和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延河,如诗如画。天上的太阳将余晖洒向大地,水中的太阳随波荡漾,一实一虚,相映成趣。岸边的绿树、远处的山峦,共同勾勒出延安这处独特的河畔风光,既有着自然的柔美,又承载着革命圣地的厚重底蕴,每一眼都是时光与记忆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延安存在交通拥堵情况。当地通过多种措施改善,如调整延河大桥交通组织,优化车道通行方式并限制部分时段车辆通行;开展多方合作疏导社区周边交通;推进北高速出入口区域路网改善工程等,同时还优化公共交通体系,降低公交票价,新增公交车辆,以缓解交通压力。</p> <p class="ql-block">经过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它是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的党性、党史和党风教育等培训任务,是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p> <p class="ql-block">用餐点附近,街道旁绿树成荫,路灯上悬挂着红色灯笼,充满生活气息。入秋后叶儿有转黄迹象的银杏沐浴着黄昏暖阳。群友们下车后由此走向饭馆,成为这座红色古城风景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此为晚餐菜品。这是继餐食两日自理后的第一次聚餐。</p> <p class="ql-block">餐馆内悬挂毛泽东《沁园春•雪》全词和“民以食为天,我为天开道”等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经典词作,其境界博大开阔、气势恢宏,展现伟人的豪迈气概和广阔胸怀。而“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强调饮食的重要性,“我为天开道”是餐馆结合自身特色的一种创意表达。</p><p class="ql-block">“民以食为天,我为天开道”这句表达很有气势,也巧妙呼应前半句的“天”字,形成语义上的递进。</p><p class="ql-block">从餐馆场景来看,它将“食”的重要性(“天”)作为核心,以“为天开道”凸显自身使命——即通过提供美食,为满足人们“食”的根本需求铺路,既强化饮食的重要地位,又展现出餐馆主动服务食客、承接这份“民生大事”的担当,比单纯聚焦“味”更有格局,也和餐馆内尊崇红色文化、传递正向理念的氛围相契合。</p><p class="ql-block">以上书法作品,既体现对毛主席的尊崇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为餐馆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餐后,群友们来到革命枣园遗址(非开放时间),在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碑和大门等景观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枣园革命旧址简介。</p> <p class="ql-block">附近一条斑马线边,有陕西延安枣园标识。</p><p class="ql-block">枣园也叫延园,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居住和工作,园内有他们的旧居、小礼堂等建筑,留下诸多革命历史遗迹,是延安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记忆和红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过斑马线,走到马路对面延安1938主题街区,继续赏景、美拍。</p><p class="ql-block">它是一处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旅综合体,融合历史展示、情景体验、商业消费等功能,通过“延安1938”的标识和特色建筑,重现延安时期的风貌,是延安红色旅游和文化体验的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这是“延安1938”文化街区标识。该街区是老延安城文化体验地,展现延安在1938年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特色,是体验红色文化、感受延安历史的重要场所,还有川香臊子面等美食和《延安延安》红秀、4D巨幕《阿良的长征》等文化体验项目。</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1938主题街区,群友们与那些定格着革命年代风采的雕塑不期而遇:或是与手搭凉棚、似在探寻新闻线索的“记者”擦肩而过,快门声里,仿佛能听见当年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响;或是与一身戎装、眼神坚毅的红军女战士相向而行,镜头前,恍若穿越回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又或是在黄昏的光影里,与战士雕塑久久对视,夕阳将彼此的身影拉长。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鲜活在此刻交融。每一次定格,都是与红色记忆的深情对话。</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延安1938主题街区,灯火将红色记忆与现代繁华揉成一团流光溢彩的梦。那些复刻的民国建筑在灯光里晕染出复古的轮廓,一旁的现代场馆却亮着科技感的霓虹,仿佛历史的书页被灯光劈开:一边是1938年延安的烽火与理想,一边是当下游人的欢笑与驻足。水景上的光影随波晃动,把“古”的厚重和“今”的鲜活搅在一起。走在这里,每一步都是从历史的深巷踏进现实的热闹,满是时光碰撞的惊艳。</p> <p class="ql-block">这处浮雕以“当家作主”为主题,生动再现革命时期人民群众参与民主议事、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场景。在延安这片红色土地上,这样的艺术呈现既是对历史的铭记,也让人们直观感受到当年人民在革命进程中主人翁地位的确立,传承着延安时期的民主精神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群友坐在浮雕前特制的椅子上,仿佛瞬间融入那段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场景。身后的浮雕上,革命先辈们围坐议事的画面栩栩如生。她的身影与历史群像交叠,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过去,人民在延安的窑洞里、广场上为当家作主奔走呐喊;此刻,她在这特制的椅子上,以当下的姿态,成为红色记忆传承的一环,让“当家作主”的精神在新时代有着更鲜活的注解。</p> <p class="ql-block">同样在这处“当家作主”浮雕前,像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们,用红飘带编织成五角星。</p><p class="ql-block">红绸翻飞处,是历史与当下的共振——浮雕上人民当家作主的欢呼还在耳畔,飘带间的鲜红绽放新时代的活力。</p><p class="ql-block">为人师表和青春洋溢的他们,巧手起落有致,将红色基因捻进丝线,把团结的力量凝聚其中,仿佛在与浮雕里的先辈们对话,用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游戏,续写着“当家作主”的精神传承,让红色信仰在这一方天地间,既厚重如浮雕,又鲜活如飘带。</p> <p class="ql-block">“救亡歌声”雕塑,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再现革命年代延安文艺工作者和群众高唱救亡歌曲、凝聚抗战力量的场景,是延安红色文化的具象表达,展现当时人们以歌声为武器、投身救亡运动的热血风貌,也是延安1938主题街区传承红色文化、展现历史记忆的重要景观。</p> <p class="ql-block">群友们在“救亡歌声”雕塑前留影,仿佛叩响历史的留声机。有人坐在大提琴雕塑旁,与当年的文艺工作者“同框”;有人站在指挥者雕像侧,好似接过那支凝聚士气的指挥棒。</p> <p class="ql-block">浮雕上的歌声虽已沉寂,却在同框的瞬间,让救亡图存的热血与当下的笑脸交融。每一张照片都是对那段以歌为刃岁月的致敬,也是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的鲜活续章。</p> <p class="ql-block">延安1938主题街区的“延安文艺”主题浮雕,展现延安文艺工作者开展艺术活动、传播革命文化的场景,是延安红色文化的艺术呈现,体现延安时期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革命事业助力的历史风貌,也是延安1938主题街区传承红色文艺精神、展现历史记忆的重要景观。</p> <p class="ql-block">延安1938主题街区的惠民演出宣传。该演出属于2025年延安市公共文化服务惠民活动,包含“我们的中国梦 - 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系列,由宝塔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宝塔区民众剧团有限公司演出,体现延安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通过惠民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当地文旅融合、文化惠民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这是延安1938主题街区广场上的川云酸菜面宣传。川云酸菜面是延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延安老字号,还荣获中华美食地标产品,曾走进CCTV,是延安特色美食的代表,体现延安饮食文化的传承与特色,也是当地文旅融合中美食文化展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延安1938主题街区,标识与灯火在暮色里交相辉映。“延安1938”的霓虹如历史的印章,在广场上烙下鲜明的印记;文投国际影城的光带勾勒出建筑的轮廓,4D巨幕的字样与《延安·延安》剧院的灯火遥遥呼应,把整个街区衬得既像红色记忆的陈列馆,又似现代文旅的狂欢场。</p> <p class="ql-block">行人在光影间穿梭,每一步都踩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界线。那些鲜艳夺目的标识,是延安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鲜活注脚,让整个街区在夜幕中绽放出“古与今共生,红与潮碰撞”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枣园革命遗址附近的一家商店,有关于南泥湾酒厂的介绍展示。</p><p class="ql-block">南泥湾酒厂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其前身是南泥湾窑烧酿酒作坊,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酒厂依托“九龙泉”天然泉水,采用富梁、小麦、玉米、小米、豌豆等原料酿酒,还推出“红军酒”等系列产品,是延安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酿酒企业。</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家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红色主题纪念品商店。</p><p class="ql-block">店内陈列着各类与延安革命历史相关的纪念品,比如革命人物雕像、纪念盘、特色酒类(如南泥湾酒厂的酒品),还有一些小摆件、传统手工艺品等。这里主打红色文化特色,通过丰富的商品展示延安的革命历史底蕴,适合游客选购具有纪念意义的红色文创和特产。</p> <p class="ql-block">这家商店还出售有毛泽东主席笑容头像的“红色延安(1935-1948)”文化衫。</p> <p class="ql-block">这是延安“圣地窑洞宾馆”标识,但我特地将“宾馆”二字裁去。想不到吧,我也有点调皮,有点爱搞笑。如果真是“圣地窑洞”,那将又是另一番解释和景象。</p><p class="ql-block">您可能差点被我“套路”到了!不过,这也说明延安的“窑洞”和“圣地”标签结合起来,确实有太多可以延伸的故事。如其真是“圣地窑洞”,那可能是一处展示窑洞建筑、民俗,或者融合红色历史的文化景点,想想都觉得很有延安特色。</p><p class="ql-block">还是按宾馆来说吧:延安的窑洞是当地极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圣地窑洞宾馆”是以窑洞为特色的住宿场所,融合延安的红色文化与民俗风情,能让游客在体验传统窑洞居住的同时,感受革命圣地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灯火辉煌的延安宝塔(由黑先生拍摄,特此致谢),又名岭山寺塔,位于延安市宝塔山顶,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延安革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宋代重建,是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夜晚的灯光使其更具历史厚重感与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具有中式风格的装饰画。画面融合“闲适”的书法字样、飘落的红叶、插有荷花的传统花瓶,还有山水景致,右侧题有“春色落谁家”,整体营造出一种雅致、悠然的氛围,体现中式美学中对自然与意境的追求,常作为家居或具有传统风格场所的装饰,传递出闲适、诗意的生活情调。</p> <p class="ql-block">这是两幅具有传统寓意的装饰画:左侧是一幅山水题材的画作,题有“源远流长”,画面展现瀑布飞泻、溪流潺潺的山水景致,寓意着福气、财运等如流水般连绵不断;右侧是一幅“家和万事兴”的装饰画,以玉兰花和锦鲤为元素。玉兰花象征高洁美好,锦鲤寓意吉祥富足,整体传达出家庭和睦、生活兴旺的美好祈愿。这类装饰画常出现在家居或具有民俗文化氛围的场所,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您或许想不到,这三幅画都是一处公共卫生间里的装饰画。其“艺术氛围”可真是拉满!把传统装饰画放进公共卫生间,这种反差感还是挺有趣的,既打破大家对卫生间的刻板印象,又在不经意间传递中式美学,只能说延安在细节处的用心,真的有点让人惊喜。</p> <p class="ql-block">这是延安清凉山麓的夜景。被灯光装点的山体建筑,树木掩映间透出璀璨的灯火,远处的城市建筑也亮起霓虹,延河岸边的步道与护栏在夜色中清晰可见,整体呈现出延安夜晚的繁华与红色圣地的独特韵味。清凉山作为延安的重要地标区域,夜晚的景观充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河边石护栏上还隐约可见《赶牲灵》和《收获》等陕北民歌文字石刻与绘画,既装点延河岸边景致,又生动展现陕北的民歌文化,让游客在欣赏夜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延安深厚的民俗艺术底蕴,细节里满是对本土文化的用心传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块记录山东柳杭与延安枣园结为“文明姊妹村”的纪念标识。</p><p class="ql-block">它由延安市枣园村党支部、村委会于1994年10月1日设立,体现山东柳杭村与延安枣园村之间的友好结对关系,是两地在精神文明建设、乡村交流方面的历史见证,也反映延安红色文化地标(枣园)在新时代乡村互动中的文化纽带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是入住宾馆房间内一幅以黄色为主色调的抽象画,画面风格大气,色彩浓烈。它很可能是以黄河壶口瀑布为灵感创作的艺术作品,用大胆的色彩和抽象的笔触展现黄河奔腾、水雾金黄的壮观景象,很有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初到延安,就被她黄昏与夜色的美所深深吸引。</p><p class="ql-block">延河水,似一块温润的玉,将宝塔山、清凉山的轮廓晕染得格外柔和。延安1938主题街区,霓虹闪耀,“当家作主”等浮雕在灯光下愈发厚重,红飘带编织的五角星灵动、灿烂,《延安·延安》剧院的灯火与文投影城的巨幕交相辉映。整个城市在红与光的交织中,既有历史的深沉,又有现代的鲜活,让人沉醉在这黄昏与夜色的双重魅力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