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大吉巷却别有一番滋味。它不似南锣鼓巷那般喧嚷,也没有烟袋斜街的商业气味。窄窄的巷子,青灰的砖墙,老槐树的枝叶探出院子,在夏日里洒下一地斑驳。<br> 清晨的大吉巷最为可人。阳光斜斜地切过屋脊,将影子拉得老长。早点铺子冒出蒸腾的热气,炸油条的香味钻进鼻孔,勾人肚里的馋虫。老人坐在门墩上,摇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时光在这里仿佛走得特别慢。 午后,光影游戏正酣。朱漆门上的铜环闪着光,墙头猫儿打着盹,藤椅空着,等哪个闲人来坐。我举起相机,捕捉这安静的一刻——斜阳穿过叶隙,在粉墙上写下光的诗行。<br> 傍晚时分,大吉巷活泛起来。放学归来的孩童嬉笑着穿过胡同,自行车铃叮当作响,家家户户飘出饭菜香。这时节的天空常是好看的橘红色,映着老北京的屋瓦,俨然一幅天然图画。<br> 大吉巷的美,不在宏大,而在细微处。一块斑驳的门牌,一副褪色的春联,窗台上的一盆茉莉,甚至墙缝里钻出的一株野草,都自有其韵味。这里的日子过得慢,人情味却浓,恰是浮世中难寻的一片清欢。 若得闲,不妨来大吉巷走走。用镜头记录下这里的光影流年,将这份胡同里的宁静与温情,装帧成美篇中的永驻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