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恺之心(袁芬)</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357568</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0日</p> <p class="ql-block">在鞍山,只要提起易秀珍这个名字,熟悉的人总会下意识竖起大拇指。这位84岁的老人,不仅是雷锋的湖南老乡、鞍钢工友,更是雷锋精神最坚定的见证者与传承者。从1958年与雷锋一同奔赴鞍钢,到如今仍在讲述雷锋故事,她用几十年的坚守,诠释着“学榜样、践初心”的深刻内涵。</p> <p class="ql-block">时间回溯到1958年11月15日,年仅17岁的易秀珍与18岁的雷锋一道,响应国家“支援鞍钢”的号召,从湖南家乡出发,千里迢迢奔赴鞍山。命运将两人分到同一家工厂,在鞍钢的生产一线,他们并肩工作了423天。那些日子里,雷锋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点滴细节,都被易秀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会主动帮工友检修设备,会把自己的饭票分给家境困难的同事,会利用休息时间义务清扫厂区道路。“雷锋总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那时我就觉得,他说的不是空话,是真真切切在做。”时隔多年,易秀珍回忆起与雷锋共事的时光,眼神依旧明亮。</p> <p class="ql-block">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的消息传来,易秀珍悲痛不已。从那天起,她默默许下承诺:要把雷锋的故事讲下去,把雷锋精神传下去。这一讲,就是几十年,而她的传承,远不止“说”,更在“做”。</p> <p class="ql-block">每年清明,无论晴雨,年过八旬的易秀珍总会专程赶往抚顺雷锋墓。她手捧鲜花,仔细整理挽联,再向雷锋塑像深深鞠躬,这一坚持,早已成为她心底不变的约定。</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因年事已高,志愿者们放心不下,总会陪她一同前往。在墓碑前,易秀珍总会轻声讲述与雷锋共事的往事——那些车间里的互助、工作中的细节,让肃穆的氛围里多了份真切的温度,也让志愿者们更深刻地触摸到雷锋精神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退休前,她是车间里的“雷锋式榜样”:对工作任劳任怨,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对工友亲如家人,总能主动伸出援手。退休后,她更成了雷锋精神的“活载体”,走进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甚至奔赴省内外参加学雷锋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不同群体还原一个最真实、最鲜活的雷锋。</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雷锋精神更深入地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易秀珍常常自掏腰包,购买《雷锋画集》《雷锋精神永放光芒》等书籍,不仅送给身边学校的中小学生,还特意寄往偏远山区的孩子手中,让大山里的娃也能从雷锋故事里汲取力量。生活中的她十分节俭,但在助残、助学、帮困上却从不吝啬,总是把节省下来的微薄工资捐给需要帮助的人,用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深知个人力量有限,易秀珍还主动联系相关部门,通过口述的方式,李继怀、张金玲整理,将自己与雷锋共事的点滴、多年传承雷锋精神的感悟一一分享,最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雷锋的追忆》一书。书籍出版后,她没有留作纪念,而是又自掏腰包购书,主动送给学雷锋志愿者、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希望通过文字,让更多人了解雷锋、学习雷锋,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持续传递。</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她的宣讲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总能打动人心。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来自亲身经历,每一句话都饱含真情。有人问她:“易老,您讲了这么多年雷锋故事,不累吗?”她总是摇摇头:“雷锋当年做那些事,也没觉得累啊。我能把他的精神传下去,让更多人学着做好事,这就是我这辈子最有意义的事,怎么会累?”</p> <p class="ql-block">如今,84岁的易秀珍依然活跃在宣讲一线。她的头发白了,背也有些驼,但只要站在讲台上,说起雷锋的故事,眼里就会闪着光。她不仅自己讲,还鼓励身边人一起学雷锋,讲雷锋故事。在她的影响下,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践行雷锋精神,有的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有的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学雷锋、做好事”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p> <p class="ql-block">当代雷锋郭明义和志愿者们来到易秀珍老人家中,满室暖意融融。易老亲手为每个人送上一条红围巾,鲜红的色泽如火焰般热烈,寓意着红色是雷锋精神的力量源泉。她笑着说,这红围巾是雷锋精神传承的纽带,希望大家带着这份红色力量,将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播撒到更多角落。郭明义和志愿者们围上红围巾,仿佛被注入了新的动力,他们与易老畅谈雷锋精神的当代践行,让红色的雷锋精神在这温馨的场景中,续写着生生不息的温暖故事。</p> <p class="ql-block">易秀珍老人手捧鲜花看望塔山阻击战老英雄、百岁老人张贵斌。二人在满墙纪念照片与荣誉证书的居室中,紧握双手,交流学习雷锋的感悟。张贵斌老英雄虽已百岁,仍精神矍铄,他与易秀珍老人分享着雷锋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传承,那份对奉献与担当的坚守,在两代人之间赓续,如明灯照亮人心,彰显着雷锋精神跨越时代的动人力量。</p> <p class="ql-block">易秀珍老人在雷锋纪念馆内,于雷锋雕像前驻足。她满怀崇敬,细细端详,仿佛在与雷锋精神对话。这里的展品与文字,让她重温雷锋事迹,更坚定了她传承雷锋精神、将其播撒向更多人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在满是书籍与雷锋画像的房间里,易秀珍老人与两位鞍钢楷模围坐桌前,共同交流学习雷锋的体会。他们围绕雷锋精神在鞍钢的传承与实践,从爱岗敬业到无私奉献,深入探讨如何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钢铁熔炉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以榜样之力续写雷锋故事的鞍钢篇章。</p> <p class="ql-block">易秀珍常说:“雷锋精神不是一句口号,是要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我是雷锋的老乡、工友,更要扛起这份责任。只要我还能讲,就会一直讲下去。”她用一生的坚守证明,榜样的力量从不会过时,初心使命也能在平凡的坚持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易秀珍老人与少年儿童促膝而坐,深情鼓励他们以雷锋为榜样。她叮嘱孩子们要从小践行雷锋精神,在学习中勤奋刻苦,在生活里乐于助人,像小雷锋一样传递温暖,让雷锋精神在童真岁月中生根发芽,成长为有担当、懂奉献的新时代好少年。</p> <p class="ql-block">从与雷锋并肩奋斗的青年,到传承雷锋精神的“银发使者”,易秀珍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榜样的力量从未远去,初心的使命始终在肩。她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雷锋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每个人都能践行的日常;她坚守初心的道路,让雷锋精神永远传递,让“向上向善”的力量温暖更多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