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流传下来的边塞诗

爱小院

<p class="ql-block">在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边塞诗不仅镌刻在史册中,也深深烙印在那些曾踏足此地的名人足迹里。翻阅过许多边疆诗人的作品,也走过他们笔下描绘的山川河流,心中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岑参,是最早将新疆风土人情写入诗篇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随军西征,驻守安西、北庭,留下大量描绘天山、大漠、胡杨林的诗句。站在天山脚下,望着那连绵起伏的雪峰,耳边仿佛响起岑参的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是他对西域雪景最动人的礼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代的林则徐,虽因贬谪来到伊犁,却在诗中展现出一种豁达与坚韧。他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不仅是他的心声,也是无数边疆建设者的写照。在伊犁河畔漫步,看着河水静静流淌,仿佛能感受到他当年在此地写下诗句时的坚定目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现代的诗人艾青,也曾踏足新疆。他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虽然这首诗并非专为新疆而作,但当我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望着那无边无际的黄沙与落日时,我仿佛明白了艾青对土地的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诗人的诗句,像一颗颗种子,撒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长成了文化与精神的绿洲。每当我走过那些他们曾经驻足的地方,总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那是边疆诗的力量,也是这片土地给予我最深的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