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杨 礼 赞——我的精神寻根之旅

聽雨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写下这个篇名,心中不禁升起一份庄重。谁都知道,《白杨礼赞》是文学大师茅盾的不朽名篇,而今我行车戈壁,极目四望,黄沙白草,天地苍茫,内心深受震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旅游大巴沿奎和高速前行,驶向布尔津。导游莎莎的声音从前排传来,如一线清泉,渗入这干涸的天地。她讲述小白杨哨所,讲述战士程富胜,讲述那首人人会唱的《小白杨》。话音未落,我眼前已浮现巴尔鲁克山的苍茫景象,一个年轻战士怀着母亲的嘱托,将一株株细弱树苗种下。刹那间,梁上泉的词句、阎维文的歌声在脑海中回荡,让我这惯于沉默的旅客,不禁鼻尖发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白杨哨所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裕民县巴尔鲁克山脚下,中哈边境线旁,原名塔斯提哨所。1982年,战士程富胜探亲归队时,母亲让他带上10棵白杨树苗,叮嘱他“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尽管哨所环境恶劣,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但官兵们用洗漱用水浇灌树苗,最终只有一棵顽强存活。1983年,诗人梁上泉在新疆军区体验生活时听到这个故事,他专程前往塔斯提哨所采访,创作出《小白杨》这首质朴感人的歌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巧合的是,我的书房里正悬挂着一幅特别的墨宝——梁上泉先生亲笔书写的《小白杨》歌词。记得那是个春雨潇潇的午后,我有幸获赠先生的这件墨宝。如今,宣纸已微微泛黄,墨迹却依然遒劲:“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每个字都仿佛有着生命,在纸上生根发芽。今天听了莎莎的讲述,更觉这些字句重若千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株小白杨起初不过是程母手中的一株幼苗。老人家未必懂得什么大道理,只知道边塞苦寒,风沙如刀,想用一抹绿色慰藉孩儿。而程富胜接过这株不起眼的树苗时,大约也不曾想到,这一种便种下了一个传奇。我想象他掘开坚硬的土地,指尖摩挲着干裂的土壤,将那点脆弱的绿意小心翼翼地植入其中。此后日复一日地浇水呵护,夜复一夜地守护看顾,既是守护母亲的心意,更是守护脚下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这棵树的影子,恰好落入了诗人的眼帘。如今想来,我收藏的那幅字,墨香里浸润的何止是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先生挥毫之时,眼前必定浮现着那棵白杨,耳畔回响着戍边将士的歌声。词从心出,谱而成曲,经阎维文演唱,便成了千千万万人心中的精神之树。此刻,我不由自主地在心中默唱起来,每个音符都叩击着记忆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来最打动我的,正是这种“生长”——从一株具体的树,生长为一棵精神的树;从一个战士的守护,生长为整个民族的守护;从母亲对儿子的牵挂,生长为祖国对每一个儿女的牵挂。而梁上泉先生的墨迹,恰如这生长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将具象升华为了永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窗外的景色不知何时已然变换。戈壁渐退,绿意初显。远处山峦起伏,阳光为群山镀上金边。我突然意识到,这片土地之所以令人魂牵梦绕,正是因为有了无数这样的“小白杨”,在荒凉处生根,在寂寞中坚守,让山河壮丽而不荒芜,疆域辽阔而不空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那路旁偶尔闪过的白杨树,挺拔如哨兵,叶片在阳光下翻转,银光闪闪,仿佛在向过往行人致意。它们何尝不是一个个无名的守护者?生于斯长于斯,根须紧抓土地,任风沙肆虐,岿然不动。这与戍边将士何其相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莎莎的故事已经讲完,车内一时寂静。其他旅客或许各有思绪,而我仍沉浸在那小白杨的世界里。想起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左公柳拂玉门关,林公渠润新疆田。从古至今,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与树总有着不解之缘。人种树,树护人,相辅相成,共筑家园。而边境上的树,更添一份庄严与神圣,它们不只是树,更是活着的界碑,以生命的形式标记着祖国的疆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种心情渐渐明朗起来。那是对生命韧性的敬仰,对平凡伟大的感佩,对家国情怀的共鸣。小白杨之所以感人,正因为它弱小却坚强,平凡却伟大,个体却代表着整体。它让我们看到,最深厚的爱国情,往往就蕴藏在这样的日常坚守中;最动人的奉献,常常就体现在这样的平凡事迹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辆继续在国道217上前行,距离布尔津越来越近。我知道,这次虽然不能特意去寻访那个哨所,那棵白杨,但它们已在我心里生根发芽,长成了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也许有一天,我也会成为某人心中的一棵小白杨,在需要的角落默默生长,静静守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戈壁的风穿过车窗缝隙,带来些许凉意。我却感到心中温暖如春。原来最动人的故事,从来不需要华丽辞藻;最深厚的情感,往往只需要一株小白杨就能全部唤醒。而我更有幸,不仅在故事的原型地新疆塔城听到了这个故事,还收藏了故事的故事——那宣纸上的墨迹,不也是一个种树的过程么?梁上泉先生种下的是文字之树,它在无数人心中生根发芽,终成一片精神的绿荫。而他这种深入实地的创作精神,更为我们当今文人树立了典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每棵白杨都是战士,每个战士都是白杨。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命中的那棵白杨——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扎根,生长,成为一道风景,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我的感动,我的领悟。生命的最美姿态,是站立,是成长,是守护。这趟北疆之旅,因这棵小白杨,而被赋予了一层深刻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