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

牧童

<p class="ql-block">走在恩施的街头,总能在转角处遇见一份惊喜。那座挂着“恩施”红字的土家风格建筑,像一位热情的主人,用灯笼点亮了归途。门廊下“土家超市”几个字朴实得让人安心,墙上的面具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传说。我常在这里驻足,斑马线前人来人往,脚步不急不缓,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节奏,任由这份烟火气浸透衣角。</p> <p class="ql-block">清晨路过金峰高中,铁艺大门上的校名在微光中泛着红漆的光泽。学生三三两两走进校门,有的背着书包低头快走,有的在校门口和同伴轻声交谈。墙上的展示板贴着孩子们的照片,笑容干净而明亮。阴沉的天空压得低,却压不住校园里那份安静有序的生机——那是青春在悄然生长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金峰—全力创建最规范的民办高中”,宣传展板上的标语鲜艳夺目,照片里的师生穿着整齐的校服,背景是教学楼前的绿树与阳光。我虽不是这里的老师或家长,却也能从那一张张笑脸中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教育或许就是这样,在平凡的日子里,用坚持和希望一点一滴地垒起未来。</p> <p class="ql-block">走进校园深处,浅色与砖红相间的楼宇静静伫立,空调外机挂在窗边,像是生活留下的呼吸痕迹。绿化带里的树影斑驳,风一吹,叶子便轻轻晃动。这里没有喧嚣,只有走廊尽头传来的脚步声,和远处操场上隐约的口号声。这样的安静,不是冷清,而是一种沉淀下来的秩序与专注。</p> <p class="ql-block">教学楼前的石砖路被雨水打湿后泛着光,一辆红色轿车停在路边,格外醒目。校名标识在楼顶红得沉稳,灰米相间的外墙透着几分书卷气。树影婆娑间,有人推着自行车缓缓经过,有人抱着作业本快步前行。这所学校不张扬,却自有其庄重的气质,像一本摊开在风里的旧书,字里行间都是日常的认真。</p> <p class="ql-block">硒,是这片土地的馈赠。那栋挂着“恩施市硒火印务”和“硒博馆”招牌的建筑,像一座现代与文化交汇的驿站。玻璃幕墙上“土家硒茶文化体验馆”的字样清晰可见,台阶旁的金色立牌写着“恩施硒茶”,仿佛在低声邀请路人进来喝一杯。这里不只是买卖,更像是一场关于味道与记忆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推开那家特产店的门,果香扑面而来。葡萄、苹果、香蕉整齐码放,饮料柜里的瓶子闪着冷光。招牌上写着“副食富硒特产批发零售”,语气直白却亲切。老板在柜台后抬头一笑,我没买什么,只是站了一会儿,看那黄澄澄的柑橘堆成小山,心里竟也生出几分满足。</p> <p class="ql-block">蔬菜市场里灯笼高挂,红得喜庆。摊位上胡萝卜鲜亮、辣椒红艳、西红柿圆润,黄瓜还带着露水。人们穿梭其间,提着袋子挑挑拣拣,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头顶“蔬菜区”三个字绿得清爽,像刚摘下的青菜叶。这样的热闹不是表演,而是日子本身在热气腾腾地活着。</p> <p class="ql-block">枫香坪农贸市场门口,三轮车和摩托车挤得满满当当。几位提着菜篮的老人慢悠悠走过,有人拎着刚买的鱼,塑料袋滴着水,在地上留下一串湿痕。旁边的“攀峰夜市”招牌已亮起微光,仿佛预告着夜晚的烟火即将登场。这里没有景区的精致,却有最真实的生活肌理。</p> <p class="ql-block">一座深红与黑色相间的中式牌坊静静立在路旁,翘角飞檐像是要跃入阴沉的天空。前方绿树掩映着宣传栏,红色标语在风中微微颤动。远处高楼林立,通信塔刺向云层,而这座牌坊,像一段被留住的旧时光,在现代城市的缝隙里,守着一方文化的根。</p> <p class="ql-block">一栋红白相间的旧楼静静伫立,阳台上挂满衣物,楼下外墙贴着红色中国结,随风轻摆。路灯杆上也系着同样的装饰,节日的气息还未散去。树影摇曳,天空依旧阴沉,可这栋楼却让人觉得踏实——它不新,但有人住,有生活,就有温度。</p> <p class="ql-block">一栋玻璃幕墙的现代大楼前,红色灯笼高高挂起,对联贴得工整。一辆红色三轮车停在路边,车上堆着货品,车主正低头整理。绿植环绕间,节日的喜庆与日常的忙碌交织在一起。这里没有刻意的摆拍,只有城市在阴云下照常运转的节奏,有序,也有力。</p> <p class="ql-block">一辆标着“湖北旅游客运”的大巴缓缓驶过,车身蓝白相间,车窗后隐约可见乘客的身影。路边的门楼上挂着红色装饰,像是在迎接远方来客。这座城,既有深藏山间的静谧,也有通往四方的道路。每一次出发与抵达,都在书写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公交站台顶上是红色的中式屋檐,古朴得让人想多看一眼。广告牌上写着“爱尔眼科”,几位乘客坐在长椅上,有的低头看手机,有的望着街对面出神。车还没来,但他们不急。在这座城市,连等待都显得从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