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295535</p> <p class="ql-block">7月16日傍晚,我们抵达多洛米蒂山区富内斯山谷入口处的基乌萨小镇。这座仅有五千余居民的小镇,仿佛被时光封存,伊萨克河从傍边流过,河畔矗立着古老的圣安德烈亚教堂,其高耸的钟楼直指苍穹,<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基乌萨小镇的地标之一。</span>教堂身后的山坡上,建于13世纪中叶的基乌萨城堡残塔静默伫立,斑驳石壁间仍可窥见昔日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小镇后山悬崖之上,萨比奥纳修道院与布兰佐洛城堡遥遥相望。萨比奥纳是当地最古老的朝圣之所,千百年来钟声不绝;而重建于19世纪末的布兰佐洛城堡虽仅余塔楼孤影,却成为基乌萨不可磨灭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小镇中心的街心喷泉,是时光凝固的见证。立柱顶端矗立着一尊古罗马勇士雕像,铠甲凛然,剑闪寒光,仿佛在无声讲述这片土地穿越千年的故事—从罗马帝国的边陲要道,到今日多洛米蒂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清晨,漫步于小镇静谧的街巷,晨光斜照,木窗微启,花篮垂挂,小镇在苏醒中透出一种不被打扰的优雅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而在小镇中心广场上,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摊贩们摆出各种新鲜的农副产品,早起的居民提篮选购,谈笑间洋溢着邻里间的熟稔与温情。</p> <p class="ql-block">一位商贩守着自家的蜂蜜摊,玻璃瓶里的蜂蜜在阳光下泛着琥珀光泽,这采自高山野花的纯天然蜜,令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甜美。</p> <p class="ql-block">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买菜时在摊前偶遇,相视一笑,随即停下脚步寒暄起来,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皱纹,却未曾冲淡那份深厚的邻里情谊。</p> <p class="ql-block">在多洛米蒂山区自驾四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无处不在的骑行身影。无论是陡峭的山路,还是狭窄的街巷,<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能看到骑行者矫健的身影从身边飞驰而过。在当地,骑</span>自行车已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早就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基乌萨小镇的街头巷尾,处处可见自行车元素的装饰,彰显着人们对这项运动的热爱。这不仅是一种风尚,更是对自然环境、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17日上午,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深入多洛米蒂腹地,</span>驱车驶入蒂雷斯山谷(TierserValley )。这里以险峻的白云岩峰峦、苍翠的森林与如毯的高山草甸闻名于世,被誉为“阿尔卑斯的绿宝石”。</p> <p class="ql-block">陡峭的山坡上散落着传统农舍,木屋错落,炊烟袅袅,森林与草场环抱四周,呈现出一幅宁静悠远的阿尔卑斯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夏季的蒂雷斯山谷是徒步者的天堂,游客可以沿着蜿蜒山径或广袤的草场漫步,举目皆景:茂密的森林,碧绿的草甸,遍地的野花,巍峨的山峰,仿佛天地间只剩下纯净与壮美。</p> <p class="ql-block">山谷间不时传来轰鸣,摩托车队如风掠过,划破了山野的宁静。此刻,速度激情与壮丽风景和谐共处,构成了多洛米蒂山区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照片左侧的建筑是蒂雷斯山谷中一座名为Cyprianerhof Dolomit Resort 的奢华酒店。</p> <p class="ql-block">这家位于蒂雷斯山谷的生态酒店,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传统山地木屋的建筑风格,与周边<span style="font-size:18px;">翠绿的山坡、茂密的森林融为一体,</span>屋顶布满太阳能板,为酒店供电供暖,堪称多洛米蒂山区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智慧结合的代表性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门口。</p> <p class="ql-block">酒店庭院内景。。</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庭院休憩一会儿,中午时分,我们告别蒂雷斯山谷,启程前往维罗纳省的费拉拉迪蒙泰巴尔多小镇,自此结束了在意大利多洛米蒂地区4天的行程,也为头尾共25天的环阿尔卑斯山之旅画上圆满的句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前往费拉拉迪蒙泰巴尔多小镇,只为观览被誉为意大利 “悬空寺”的科罗纳圣母堂。它神迹般孤悬于高达七百余米的悬崖峭壁之上,令人望而生畏,又心生敬仰。</p> <p class="ql-block">科罗纳圣母堂的历史可追溯至中世纪,其险绝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其成为意大利最具震撼力的宗教圣地之一,是无数天主教徒和旅人心中梦寐以求的朝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蜿蜒的山路徒步<span style="font-size:18px;">抵达科罗纳圣母堂</span>,只见信徒与游客络绎不绝。有人虔诚跪拜,有人静立远眺,这座悬崖上的圣殿,不仅供奉信仰,也承载着人们对自然与神圣的双重敬畏。</p> <p class="ql-block">令人意外的是,在圣母堂正门三角门楣雕像上方,赫然镌刻着马耳他十字——那是医院骑士团的徽记。原来自1434年起,这座修道院便归属该骑士团所有。这支起源于十字军时期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穆斯林打败后,一路撤退,经</span>塞浦路斯、希腊的罗德岛、马耳他群岛,最终被拿破仑降服。十字刻石无声,却将一段横跨欧亚的历史铭刻于山墙之上。</p> <p class="ql-block">二战期间(1943-1945年),因地处偏僻隐蔽,修道院成为避难之所,修女玛丽亚曾冒险收留众多遭纳粹迫害的孩童,用信仰守护生命。1969年,维罗纳前住院医生联合会于修道院的崖壁上勒石纪念,铭记这段黑暗岁月中的仁爱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主祭台上,一位亚洲修女正俯身整理烛台与圣布,动作轻柔而专注。她的身影在幽光中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是跨越地域与文化的信仰使者。</p> <p class="ql-block">左侧分祭台上,立着圣母和耶稣基督受难像,悲悯与牺牲的气息弥漫其间,令人肃然。</p> <p class="ql-block">右侧分祭坛上,复活的耶稣巍然矗立,手持胜利旗帜,面容坚毅,目光如炬,展现出冲破死亡,迎来新生的神圣姿态,<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征着希望与救赎,</span>也是该修道院信仰核心的艺术呈现,给每位参观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们离开费拉拉迪蒙泰巴尔多小镇,驱车前往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曼托瓦市。这座被誉为意大利“文化首都”的古城,将在我的“意大利游记”系列中徐徐展开,<span style="font-size:18px;">陆续与各位分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