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陆卫</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往事漫忆”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朋友们近两年来的一路陪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传统回忆录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不同,我是截取人生中一个个横断面来写的,各篇之间并不连贯,故曰“漫忆”。不过还是能用这些“碎片”拼成全图,看到我成长的轨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另外,一般回忆录所述的人和事应与事实完全一致,用的也都是实名,而我“漫忆”中的《我们这一届》这篇用的是纪实文学写法。一方面是“纪实”,所讲的人和事都有生活原型;另一方面是“文学”,通过对素材的合理筛选归并,运用描写、抒情、夸张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用的是化名。这种尝试在回忆录中并不多见,不知效果如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往事漫忆》结束的时候,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用感受最深的一些心得作为结语,与大家分享。</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吃苦是前行的铺路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增广贤文》有言: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挫折永天真”。对此,我深以为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出身农家,在艰辛中长大。父亲虽是工人,但每月四五十块的工资,要养活全家老少7口人太难了。从我记事时开始,一日三餐全家人都吃着能照见人影的菜粥。吃不饱又少油水,一个个都饿得慌。于是,大家都抢着洗碗刷锅,因为锅底多少还有点残留可填肚子。我曾和小伙伴一起,偷偷闯进生产队菜地,挖萝卜和地瓜吃,剥卷心菜的根吃,还挖“胡藤藤”“猫耳朵”等野菜,做豆渣糠饼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虽然中学毕业后,我回生产队干农活时间不长,但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割麦子时镰刀还不慎割到我腿上,所幸只割破了裤子,没伤到皮肉。有一次,我和比我年长的男劳力一起挑稻秧,走在狭窄湿滑的田埂上,犹如走在鲫鱼背上,稍不留神就要滑倒。果然,在扁担由左肩换到右肩时,脚底打滑,一下摔趴在田埂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还经历过买了梯子没钱乘公交车,只能扛着梯子走回家的事。那是1978年盛夏,在宝山县团委供职的我有次外出联系工作,打道回府时经过一家土杂品商店,里面正好有家里需要用的竹扶梯。大概是3块几毛钱一把,我付过钱,发现身上只剩几分钱了,回家车费成问题。于是就扛着竹梯经吴淞老街,再顺着同济路、逸仙路南行至军工路,沿铁路走回家。正午时分,无遮无掩的沥青路面,早已被高温晒得异常绵软。不时有“黄鱼车夫”要为我送货,连人带梯送到家才5角,实在不贵;且此时我的脚步也已越来越沉,但囊中羞涩,只得咬牙谢绝。那次负重远行共走了11公里,耗时近3个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要经得起误会和委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的人生路虽不够跌宕起伏,却也并非一片坦途,曾有过多次起落,经常从零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次起落,是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回乡务农青年,到团县委副书记,后又被“打道回府”。我中学毕业后回生产队干农活时间不长。因在校时学生干部的履历和喜欢文艺的缘故,不久便有幸担任公社文化站站长。1972年10月转任公社团委书记,不久又被调任团县委副书记。谁知几年后,又被莫名“下放”回公社。后来才知道,那次被“遣返”的原因,一是在胡耀邦主政时,我曾在党组织生活会上发言,极力赞同胡的“三宽”,即工作环境要宽松,为人处事要宽厚,对人犯错要宽容,这被指责为没原则性,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表现;二是说我在中学时曾担任过红卫兵团团长,真让人哭笑不得,其时红卫兵早已不是文革初期的造反队,充其量是个学生组织,犹如小学的少先队或中学的学生会和共青团,只是当时这些组织都被破坏了。拿这说事,只能说明当时一些人宁左勿右的思想在作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次起落,是从工作了10多年的机关集体干部身份“沦”为征地农民工;后又从勤杂工到校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82年底,我户口所在生产队动拆迁,便从五角场公社机关被安置在一所中专学校基建总务科当勤杂工。每天踩着“黄鱼车”,去锅炉房把车上的保温桶里放满开水,再送到学校10多个供水点。送完开水,就在学校建筑工地上捡垃圾。这对干过脏活累活的农家子弟算不了什么,并且还干得井井有条,从而引起校领导的关注。学校根据我工作履历,给我办了干部录用手续,并让我出任基建总务科科长兼后勤党支部(含总务科和膳食科党员)书记,两年后又被调任校党委办公室副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三次从零开始,是从校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滑落”到报社一名普通记者;然后又升任至副总编辑、主任记者。1988年5月,我奉调参与《上海郊区报》(后更名为东方城乡报)筹建。领导对我要求严格,让我从一名普通记者做起,成为唯一一个没被安排管理岗位的报社创办人。以后,我才先后出任编辑部主任、总编办公室主任和总编助理、副总编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头想想,遭受委屈,起落无常也并非一无是处。先是丰富了人生阅历。每一段路都是一种历练,不会白走。再就是增强了“抗击打”能力。偶尔遇到一次不公会想不通,甚至一蹶不振;经历多了,便会修炼一颗淡定的心,越发变得宠辱不惊,还会让你有机会体验官场和民间的双重感受,使观察和思考问题更全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任何时候都不忘提升自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上中学时正值“大革文化命”,教学秩序十分混乱,没学到什么知识。毕业后,既没有继续深造的机会,更没有正常就业的选择,清一色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但没有因此而沮丧沉沦,放弃努力,而是通过自学以及其他形式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于是,利用工作之余,我先后参加了高中“回炉”补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半脱产专升本学习,直至取得中文本科学历证书。这也为以后参评新闻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打下了学历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评新闻系列高级职称时要通过大学古汉语考试。于是我在复习迎考的日子里,每天晚上背课文、做习题,时常到深更半夜。仅古汉语学习笔记就有5大本,模拟试卷几十份,终于在职称古汉语考试时,取得了138分(满分150分,折合百分制超过了90分)的好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报社工作期间,更是潜心自己钟爱的文字工作,熟练掌握了各种文体包括杂文随笔、报告文学、调研报告、通讯特写、讲稿、各种公文的写作,史志类书籍的编写以及统稿润色的技巧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觉得,身外之物终有结束时,唯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熟悉的知识领域才会伴你一生。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别忘提升自己。只有自身过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不是所有的获得感都要通过物质来实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上半年,上海市乡镇企业协会编纂《上海市乡镇企业志》的计划因各种原因受挫,转而打算用编写《上海市乡镇企业发展实录》一书,将乡镇企业的相关史料保存起来。于是让我来负责此项工作。主要是对上海乡镇企业的发展沿革进行整理;采访一些企业和企业家并写稿;对协会的文字材料(如理事会工作报告、专题调研报告等)进行润色和统稿等。本人专长就是采访、写作、编辑、校改,编书写稿正好延续了我的“武功”,所以很乐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重要的是,协会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协会理事会工作报告中是这样表述的:“编写《光辉历程——上海乡镇企业发展实录》一书,是本届理事会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里要特别感谢东方城乡报原副总编辑陆卫先生,他愉快地接受协会邀请,凭着对郊区乡镇企业的深情厚爱,自愿担任本书的特约编审和执行副主编。陆总编长期从事上海郊区工作,熟悉乡镇企业,擅长编书写稿,对协会完成此项工作至关重要。”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自己的价值能得到他人认同更感到欣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还花了两个多星期,完成了2万字的市委党校《改革开放系列讲座》中的一份讲课稿——《上海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成果》,并让我娘家东方城乡报社做成PPT,供领导给相关区的区委党校和老干部局演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些年我在纸媒和网络上先后开出3个专栏文章,分别是《边走边悟》《微吧杂谈》和《往事漫忆》,都是每周一篇,在不断受到全国各地读者好评的同时,阅读量也日渐攀升。美篇作品阅读量,从当初每篇二三百到数以千计甚至上万,如今已累计达110多万。视频号播放量,也从开始时每则几十到几百、几千,如今已累计超过10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觉到,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但回报未必都是物质的。我的文章日益攀升的阅读量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好评等,就是对我付出最好的回报。一些工作虽无报酬我仍乐此不彼,是因为忙碌能充实生活,实现自我,还有益于身心健康。毕竟,并非所有的获得感、满足感,都是要通过物质来实现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凡事要立足于自己解决,自己才是最坚实的靠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办事有朋友帮忙,找关系借力,当然要比自己解决省心省力得多。但就我的性格来说,我喜欢靠自己,尽量不找、少找他人麻烦。这与我经历的一些事有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8年5月,我参与东方城乡报(原上海郊区报)创办。一些同仁以为我既有较长时间的干部工作履历,又有报社主管部门一领导对我熟悉了解的优势,在报社安排个一官半职是不成问题的。想不到该领导对我要求特别严格,偏要让我从一名普通记者做起。不久,他又调离市农委,以后的路就更要靠自己走。于是,我在没任何所谓“背景”的情况下,完全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管理能力,走上了编辑部主任、总编办公室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辑的岗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评新闻系列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时,原打算把我准备好的《评审材料》递交前,让一位资深报人给我把把关。他是原解放日报农村部主任,后任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秘书长,也是给我的随笔集《边走边悟》一书作序的贾老师。他与市高评委几位沪上新闻界大咖的个人关系也非同一般。不料《评审材料》还未及送上,却传来贾老师因病猝然离世的噩耗。没高人指点,没贵人相助,加之本报在社会上影响力有限,我的高级职称评审,只能听天由命了。结果,在那批评审通过人员公示名单中,出现了我的名字,也就是说,我又一次在没任何“背景”帮忙,没任何关系可托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高级职称的评审。我要感谢近20位高评委认真、公正的评审,也要感谢自己常年来在专业领域不懈的耕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感悟。以上一孔之见仅供参考,并与各位交流互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谢谢阅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