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港早市.海鲜交易的烟火盛宴》

阿了凡

<p class="ql-block">  凌晨四点,天还黑着,宁波象山石浦的“中国水产城”却早已亮如白昼。我踮着脚尖走进市场,迎面撞上一股混着海风与冰碴的湿冷气息——这是大海在清晨最诚实的呼吸。货箱层层叠叠,像被潮水推上岸的礁石,堆满了银鳞未干的带鱼、活蹦乱跳的梭子蟹、还裹着海藻的海螺。人影在灯光下穿梭,讨价还价声、叉车轰鸣声、冰块碎裂声,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整个渔港的生机兜头罩下。一辆绿色卡车缓缓倒车,工人吆喝着卸货,那一箱一箱,装的不只是海鲜,是整片东海的晨露与浪花。在这里,每一次称重、每一笔交易,都是大海与我们餐桌之间,一次沉默却滚烫的握手。</p> <p class="ql-block">  越往里走,市声越稠。摊主们裹着胶鞋、赤着膊,手脚麻利地分拣、打包,脸上写着倦意,眼里却闪着光。有人蹲在箱边啃烧饼,热气腾腾地咬一口,再灌一口保温杯里的浓茶,便又起身招呼客人。一个老渔民坐在小马扎上抽旱烟,烟头明明灭灭,像他眼里那片熟悉的海。他不急着卖,只静静看着人来人往,仿佛在等某个老主顾,或是等一网特别的渔获。这市场从不缺热闹,但热闹之下,藏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秩序——鱼要按大小分级,蟹要按肥瘦论价,连冰块的厚度都有讲究。这不是简单的买卖,是几代人与海共处的默契,在凌晨的灯光下,被一寸寸称量、兑现。</p> <p class="ql-block">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市场的喧嚣却已进入高潮。灯光与微明的天光在金属屋顶下交融,像一层薄雾罩着这片人间烟火。卡车仍在进出,满载而去的,是即将奔赴城市早市的鲜味;空车驶入的,正准备接住新一轮的潮水馈赠。我站在高处望下去,人影如蚁,却各有方向。有人为生计奔忙,有人为口腹之欲而来,但在这片被海味浸透的空间里,所有人又莫名同频——我们都在等一样东西:那一口来自深海的、未被时间偷走的鲜。这哪里是市场?分明是一场每日上演的仪式,用冰、用秤、用吆喝,向大海致谢,向生活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