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2008年建成,占地两千余亩。旅游区所在地曾是山东抗战中心,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工作过。“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还建有《红嫂纪念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 红嫂家乡旅游区,按照有关红色文旅事业发展政策,全面落实文物资源保护方针,本着保护性开发原则,实施以“生态为本”,“社会效益为先”的综合性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目前,园区已形成“一城五基地”的功能格局,即“沂州古城” 、“红色旅游基地”、“红色影视基地”、“红色写生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旅游区现已成为集生活体验、红色教育、影视拍摄、度假休闲等功能于一休的文化生态旅游园区和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累计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次,拍摄影视剧450余部,研学学生超200万人次,被全国妇联等100多个单位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电视剧《生万物》90%的场景取自沂南红嫂家乡旅游区,剧集的热播,使景区迅速成为热门打卡地。</b></p><p class="ql-block"><b> 景区工作日日均接待游客约3000人,周末增至5000人,接待规模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b></p><p class="ql-block"><b> 为吸引游客,景区精心复原了剧中宁家大院、费家大院、封家大院等主要场景和道具,现场增设多处剧情打卡点和介绍展板,在核心场景配备专业讲解人员,为游客免费解析剧情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故事原型。</b></p><p class="ql-block"><b> 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景区抓住热播良机,打响“跟着影视去研学”品牌,暑期,来自省内外的学生近4万人到景区开展红色研学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生万物》是由刘家成执导,杨幂、欧豪领衔主演,倪大红、秦海璐、林永健、迟蓬、张天阳、邢菲、蓝盈莹等主演的年代情感史。该剧改编自赵德发的小说《缱绻与决绝》,于2025年8月13日在CCTV-8和爱奇艺播出。</b></p><p class="ql-block"><b>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齐鲁大地,天牛庙村首富之女宁绣绣出嫁当天被土匪绑架,父亲宁学祥舍不得卖地赎她,将她的妹妹宁苏苏嫁给她青梅竹马的恋人费文典。宁绣绣决绝地与父亲断绝关系,嫁给了从土匪窝救她出来的庄户汉子封大脚。她学着干农活,慢慢明白了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受革命思想启发,宁绣绣用所学知识帮助邻居,带领村里妇女摆脱封建思想桎梏,还和乡亲们一起除匪患、抗日、拥军,最终与父亲达成和解,实现了自我价值。</b></p><p class="ql-block"><b> 电视剧《生万物》作为一部聚焦农耕文明与时代变革的年代情感史诗剧,通过丰富的细节刻画和深刻的主题表达,构建了一幅跨越二十年的鲁南农村生活画卷。它不仅是一部年代剧,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根脉的深情回望。通过宁绣绣们的命运沉浮,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二十世纪的农村变迁,更是中华文明在苦难中重生的密码——正如剧中所言:“土地永远不会背叛你,只要你用心耕耘,就能在裂缝中种出希望。”这种跨越时空的生命哲学,正是该剧引发全民共鸣的深层原因。</b></p> <p class="ql-block"><b>电视剧里的“宁家大院”拍摄实景</b></p> <p class="ql-block"><b>电视剧里的“费家大院”拍摄实景</b></p> <p class="ql-block"><b>电视剧里的“封家大院”拍摄实景</b></p> <p class="ql-block"><b> 保存完好的原始村落——常山村成为许多影视剧的实景拍摄地</b></p> <p class="ql-block"><b>《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建在村南,与《红嫂纪念馆》遥相呼应。</b></p> <p class="ql-block"><b> 沂蒙山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在严酷的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八路军一一五师、八路军山东纵队、八路军第一纵队领导机关活动的中心根据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抗大一分校、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都曾在这里办学。华东野战军的广大将士,曾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沂蒙人民亲切地称他们为“人民子弟兵”。1955年至1988年授衔的十位元帅、1500多位将军中,在这里战斗过的就有400多位。他们是人民子弟兵的优秀代表,如同一颗颗明珠,灿烂晶莹,光彩照人,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骄傲,更是沂蒙老区的光荣。</b></p><p class="ql-block"><b> 新中国成立后,曾在这里战斗过的人民子弟兵将帅们,走上了祖国各地各条战线的领导岗位。然而,他们始终没忘记这块用鲜血染红的土地,始终没忘记牺牲在这片热土上的战友,始终牵挂着当年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广大人民群众。沂蒙老区的山水之间,处处留下了老将帅的足迹。有的老将军还嘱托后人,把自己的骨灰安放在这块热土上,以此延续同当年的战友与沂蒙人民的生死连结和鱼水情谊。同样,沂蒙人民也一直不忘历史,崇敬英雄,尊重前辈。他们想到人民子弟兵,却记不得那些子弟兵的名字,只记得当年领导军民奋勇杀敌的将帅们。因此,沂蒙人民把颂扬将帅的英雄业绩和高尚品德,作为回忆当年,弘扬传统,教育后代的责任和骄傲。</b></p><p class="ql-block"><b> 《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现已收集展示了3位元帅、2位大将、18位上将、37位中将、144位少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建设时期中的信息并作了纪念性的简要介绍。</b></p><p class="ql-block"><b> 同时,作为老百姓难以忘怀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馆还收集了战争年代长期在党内、政府内工作的77位高级干部信息。这些高级干部曾经在沂蒙山这块热土上,同人民子弟兵将帅并肩战斗。他们曾经在蒙山沂水间,冒着敌人的炮火,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参军参战,拥军支前。他们是在枪林弹雨中锻炼成长的中华英雄儿女,更是沂蒙人民心目中组织指挥冲锋陷阵的干部,不穿军装的将军,受到沂蒙人民的尊敬和爱戴。</b></p> <p class="ql-block">元帅:<b>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b></p><p class="ql-block">大将:<b>粟裕 张云逸</b></p> <p class="ql-block">上将:<b>王建安 韦国清 肖 华</b></p><p class="ql-block"><b> 周纯全 许世友 陈士渠</b></p><p class="ql-block"><b> 傅秋涛 宋时轮 钟期光</b></p><p class="ql-block"><b> 唐 亮 </b><b style="font-size:18px;">李耀文 </b><b>刘振华</b></p><p class="ql-block"><b> 张 震 迟浩田 王诚汉</b></p><p class="ql-block"><b> 叶 飞 万海峰 郭林祥 </b></p> <p class="ql-block">中将:<b>37人</b></p> <p class="ql-block">少将:<b>144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摄影制作:战卫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