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舍农索城堡(Château de Chenonceau)又称雪侬梭城堡或女人城堡,是法国卢瓦尔河谷最具代表性的城堡之一。</p><p class="ql-block">位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卢瓦尔河流域,靠近雪浓梭小村落,依势横跨在谢尔河上,建在谢尔河河床上一个老磨坊的两座石墩上:</p> <p class="ql-block">👇城堡外环境:城堡拥有卡特琳·德·美第奇花园和戴安娜·德·普瓦捷花园,花园由贝尔纳·帕利西等设计,有绿园、意大利迷宫以及植物和谐生长的菜园等,与城堡的建筑搭配得完美无缺,彰显出优雅与高贵的气质。</p><p class="ql-block">这两个花园也是国王情妇与王后的斗艳的体现。谢尔河蜿蜒而过,后经过这两位“争奇者”不断规划建设完善的廊桥在河之洲…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了历代的帝王和达官贵人,也成了仅次于凡尔赛宫的旅游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城堡混合了哥德式建筑与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左右两翼分跨在谢尔河两岸,中间由五孔廊桥相连,被称为“停泊在察尔河上的船”。其架在河上的长廊是最抢人眼球的部分,既是廊亦是桥,水上城堡之说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来到城堡入口处的阴林大道:</p> <p class="ql-block">👇该城堡11世纪初见于历史记录,1411年城堡前身被皇家军队烧毁,1430年代重建。1513年,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的财务大臣汤玛斯·波黑尔购得城堡,并于1515年-1521年间在其妻子凯萨琳·布里索内的监督下进行重建。此后,城堡先后为亨利二世的情妇戴安娜·德·普瓦捷、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工业资本家族的玛格丽特·佩卢兹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等多位女性所有。她们</span>是舍农索“女性守护者”传统的延续者——从戴安娜·德·普瓦捷、凯瑟琳·德·美第奇到玛格丽特,女性始终是这座“水上城堡”风格与命运的主导者。18世纪,路易丝·杜邦夫人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保护了这座城堡。故人们称其为“女人堡”。1913年,梅尼尔家族买下城堡,至今所有权仍在该家族手中:</p> <p class="ql-block">👇舍农索城堡的弗朗索瓦一世沙龙(Salon de François Iᵉʳ)是城堡内最具文艺复兴风格的房间之一。</p><p class="ql-block">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亲自参与城堡的扩建与装饰,将此处作为接待达·芬奇(曾为他设计城堡桥梁)等艺术家的场所,墙上的挂毯描绘了古希腊神话(如“赫拉克勒斯的功绩”),隐喻国王对智慧与力量的推崇:</p> <p class="ql-block">👇弗朗索瓦一世(法国文艺复兴的“艺术国王”)扩建舍农索城堡时,亲自挑选并收藏了一批挂毯。它们是佛兰德(今比利时一带)的织造杰作,以羊毛和丝线为原料,采用“布鲁塞尔风格”的精密编织工艺,主题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或宫廷寓言(如图中描绘的是“赫拉克勒斯的功绩”或“中世纪宫廷礼仪场景”):</p><p class="ql-block">他将挂毯悬挂于沙龙中,既是为了彰显王室对文艺复兴艺术的狂热追捧,也通过神话场景隐喻自己的权力合法性(如赫拉克勒斯的“英雄叙事”象征国王对国家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弗朗索瓦一世沙龙视频:</p> <p class="ql-block">👇“弗朗索瓦一世沙龙(Salon de François I)”的宝物柜。</p><p class="ql-block">该“精工细琢的意大利乌木柜,镶嵌象牙、珍珠母与青金石(当时价格堪比黄金)”,是弗朗索瓦二世与玛丽·斯图亚特结婚时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请注意,这里各个朝代的“国王沙龙”都是由18世纪启蒙运动代表露易丝·杜邦夫人打造的,除了原有的房间主要固定设施如各色不同的壁炉台、挂毯、床、柜子、椅子等是原物外,主要功能成了她当时聚集孟德斯鸠、伏尔泰等精英的社交空间,也是城堡幸免于法国大革命的关键见证。</p> <p class="ql-block">👇亨利二世沙龙是舍农索城堡的核心公共空间之一,1547年亨利二世将城堡赠予情妇戴安娜·德·普瓦捷后,此处成为王室情妇与贵族社交的场所(其实就是戴安娜·德·波瓦捷的旧卧室不同时期的床幔等装饰不同):</p> <p class="ql-block">👇图为房间中的著名白色大理石壁炉雕刻(后被美第奇王后改造后挂上了她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舍农索城堡亨利二世沙龙中的《基督与百夫长》(或《彼拉多面前的基督》):</p> <p class="ql-block">👇这间卧室是亨利二世的情妇戴安娜·德·波瓦捷的旧卧室,后被王后凯瑟琳改造成凯瑟琳·德·美第奇王后卧室(Chambre de Catherine de Médicis),其来历与城堡的女性掌权史及艺术陈设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1. 命名渊源</p><p class="ql-block"> 房间以“凯瑟琳·德·美第奇”命名,是为纪念她在1550年收购舍农索城堡(此前城堡由丈夫亨利二世赠予情妇戴安娜·德·波瓦捷)。1559年亨利二世去世后,凯瑟琳迅速夺权,将戴安娜驱逐,并对城堡进行大规模改造,这间卧室成为她的权力与品味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2. 功能与陈设的历史演变</p><p class="ql-block"> 16世纪的核心改造:凯瑟琳将原本互通的房间改为独立卧房,并重新装饰壁炉——原本刻有亨利二世(“H”)与戴安娜(“Ф”)名字缩写的“枫丹白露”派大理石壁炉,被她替换为带有自己 cipher 的样式(部分“H”与“Ф”仍保留,成为她与情敌权力博弈的隐喻)。</p><p class="ql-block">多功能使用:16世纪时,这间房兼具“国事厅、餐厅、浴室或会客厅”功能,见证了凯瑟琳作为王太后摄政时的政治活动。</p><p class="ql-block">古董陈设的整合:19世纪德·布罗伊家族(城堡主人)为还原文艺复兴风格,将多件珍贵文物纳入房间:</p><p class="ql-block">挂毯:包括舍农索城堡“最古老的挂毯”(15世纪图尔奈产《珀尔修斯与珀加索斯》),以及16世纪佛兰德产《大卫与亚比该》等,题材多为圣经或神话,体现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文化的推崇;</p><p class="ql-block"> 家具:19世纪仿亨利二世风格的雕花红幔床、16世纪的 throne(王座),以及15世纪的衣柜(正面雕刻“三大神学美德”与“四季”“五感”等中世纪符号);</p><p class="ql-block">肖像与装饰:壁炉上方挂有19世纪复制的凯瑟琳肖像,房间还陈列着18世纪意大利艺术家让-巴蒂斯特·尼尼的70枚纪念章,刻画了路易十五、富兰克林等名人。</p><p class="ql-block">3. 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这间卧室不仅是凯瑟琳个人权力的具象化(她在此居住、理政,甚至策划政治阴谋),更通过跨越数百年的陈设(从15世纪挂毯到19世纪家具),成为卢瓦尔河谷文艺复兴艺术的“活化石”。它见证了女性在城堡史上的独特角色——从戴安娜的“占有”到凯瑟琳的“改造”,最终以“女人堡”中最著名的女性空间之一被后世铭记:</p> <p class="ql-block">👇戴安娜·德·波瓦捷的床近影:</p> <p class="ql-block">👇普瓦捷比亨利二世国王大20岁,却深受法王的宠爱。她精通音律,酷爱舞蹈和打猎,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她“深明大义”极力劝说国王尽可能与美第奇王后相处并因此先后有了子嗣(包括亨利三世)。还花功夫在国王后代的教育上…只是为人敌不过人性,最后结局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戴安娜·德·波瓦捷的旧卧室视频:</p> <p class="ql-block">👇舍农索城堡位于底层的小教堂:</p><p class="ql-block">它是城堡建筑的一部分,建于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用于宗教仪式,供王室成员等在此听弥撒。</p><p class="ql-block">小教堂部分区域建于1521年,如王室专席 。其整体建筑风格为文艺复兴风格,橡木大门上刻有宗教铭文,教堂壁柱上雕刻着叶形花纹和贝壳状纹 。教堂内还设有意大利艺术家米诺·达·费索乐用卡拉拉大理石雕刻的带圣婴的圣母雕像 。</p><p class="ql-block">其哥特式肋拱顶天花板、彩色玻璃窗(由20世纪大师马克斯·安格昂制作,绘有圣母子与圣徒)、祭台后方的高耸尖拱窗令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的城堡主人杜邦夫人曾将其伪装成“木材储藏室”,才得以保全:</p> <p class="ql-block">☝ 王室与信仰的见证:小礼拜堂曾是王室成员参与宗教仪式的核心场所——亨利二世的王后卡特琳娜·德·美第奇、亨利三世国王遗孀露易丝·德·洛林等都在此听弥撒。祭台右侧的石桌还刻有城堡创建者托马·波耶的铭言,与城堡的文艺复兴基因紧密呼应:</p> <p class="ql-block">👇小教堂的“右边小间里,有意大利艺术家米诺·达·费索乐(Mino da Fiesole)用卡拉拉大理石雕刻的带圣婴的圣母雕像”:</p> <p class="ql-block">👇城堡著名的底层美第奇长廊。(垂直高度与城堡主塔的二层齐平)。长廊长60米、宽6米,拥有18扇大窗,黑白方格地砖由白灰岩与黑板岩交错铺成,天花小梁外露,整体呈现文艺复兴时期的简洁庄重。</p><p class="ql-block">长廊的前身是黛安娜·德·普瓦捷(亨利二世的情妇)修建的“谢尔河桥”。1559年亨利二世(练武比赛)被刺后,卡特琳·德·美第奇(亨利二世的王后)夺回舍农索,为彰显权力并“超越情敌”,她委托建筑师菲利贝·德·洛梅设计图纸,于1576年将桥改建为佛罗伦萨风格的双层长廊,使其既为“桥”(连通两岸)又为“廊”(供社交与艺术展示)。</p><p class="ql-block">卡特琳通过长廊的建造,将舍农索从“情妇的乐园”转变为“王后的宫廷”,她在此接见使节、举办宴会,以空间权力巩固政治权威。长廊的每一处细节(如古罗马皇帝浮雕、文艺复兴壁炉)都暗含“意大利文艺复兴美学对法国宫廷的渗透”,也映射了卡特琳作为“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女儿”的身份烙印。</p><p class="ql-block"> 简言之,美第奇长廊是舍农索“女性史诗”的浓缩:从黛安娜的桥到卡特琳的廊,从王室舞厅到战地医院,它见证了法国文艺复兴的奢华、两次世界大战的动荡,最终成为卢瓦尔河谷最富故事感的建筑符号:</p><p class="ql-block">1576年,卡特琳·德·梅迪西斯在谢尔河的长桥上建起双层长廊,这里成为奢华的交际庆典中心。1577年,她以儿子亨利三世国王的名义举办欢庆活动,此后也常在此举办盛大节庆、皇家晚宴等,用以笼络朝臣,树立王室威望:</p> <p class="ql-block">👇底层(一楼)的长廊一战时被改造成战时医院的手术室(二楼长廊则当做病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救治了2000多名伤员,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span>二战时成为连接德占区与自由区的“生命通道”。后来底层也被称为“新美第奇长廊”(或“梅迪西斯长廊”),用于展出绘画、挂毯等藏品。</p><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场当年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通往“桥墩厨房”的“过河楼”廊道:</p> <p class="ql-block">👇城堡底层的“桥墩厨房”。</p><p class="ql-block">这是卢瓦尔河谷城堡群中最具有“人间烟火”的厨房,由此说明女人堡不仅是作为别墅而是长期有人生活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展览方每天都会将当令新鲜食材展现给参观者:</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烤炉(详见红色箭头所示)可以直接将整个鹿、羊等动物烤熟享用:</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披萨、面包炉:</p> <p class="ql-block">👇烹饪切配台:</p> <p class="ql-block">👇上二层(权利与女性核心区)的楼梯过渡平台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走上二楼回望楼梯井:</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农索城堡二楼的凯瑟琳王后卧室。该床为雕花木柱(文艺复兴风格),床幔为米色底刺绣(带有红色花纹与流苏),床围板上有古代徽章的侧面雕像(美第奇家族符号)。房间内还悬挂佛兰德挂毯(主题为“参孙的一生”),并陈列柯勒乔的油画《情感教育》:</p> <p class="ql-block">☝这是凯瑟琳·德·美第奇王后卧室中柯勒乔的油画《情感教育》(Venus with Mercury and Cupid,又名 The School of Love)。</p><p class="ql-block"> 从画面细节与历史背景分析:</p><p class="ql-block"> 1. 人物与构图:画中包含三个人物——裸体的维纳斯(左侧女性)、戴帽的墨丘利(右侧男性)、孩童丘比特(中间),姿态与《情感教育》的经典构图一致:维纳斯侧头微笑,墨丘利低头教丘比特“读书”,三人以柔和的对角线与曲线呼应,形成亲密的三角关系。</p><p class="ql-block">2. 风格与光影:柯勒乔以细腻的肌肤质感和“烟雾般”的笔触著称,画面中人物的明暗对比(如维纳斯的裸背与墨丘利的深色帽檐)、色彩的柔和过渡(暖白肌肤与深绿背景)均符合其风格。</p><p class="ql-block">3. 历史场景:这幅画与房间内的文艺复兴挂毯、木雕床等陈设共同构成了王后的私人艺术空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五位王后卧室(Chambre des Cinq Reines)”,该房间因纪念16世纪曾居住于此的五位法国王后(包括凯瑟琳·德·美第奇)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床幔的“红底金花+白色花叶纹”是文艺复兴时期王后寝宫的典型装饰语言,与凯瑟琳·德·美第奇卧室的“红底白花”床幔属同一系列风格:</p> <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与舍农索的关联:1650年7月14日,路易十四访问舍农索城堡,后将御用画家亚森特·里戈为他绘制的《路易十四肖像》赠予叔叔旺多姆公爵(舍农索当时的主人),这幅画至今仍陈列在房间内,画框由皮埃尔·勒博特尔雕刻(顶部有太阳、天使等元素,寓意“太阳王”的权威):</p> <p class="ql-block">👇凯撒·德·旺多姆的卧室</p><p class="ql-block">这间卧室也在二层,是为了纪念旺多姆的公爵凯撒,他是亨利四世的儿子,路易十四的叔叔,1624年,他成了舍农索城堡的主人。房间里带华盖的床和其它家具,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城堡二楼的“加布里埃尔·德·埃特雷卧室(Chambre de Gabrielle d’Estrées)”。</p><p class="ql-block">来历与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1. 主人与时代:</p><p class="ql-block">加布里埃尔·德·埃特雷(Gabrielle d’Estrées)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情妇,1624年成为舍农索城堡的主人。她以美貌与政治影响力闻名,曾协助亨利四世巩固政权,舍农索成为她与王室成员社交的私密场所。</p><p class="ql-block">2. 房间装饰风格:</p><p class="ql-block">卧室墙面为浅黄色木嵌板,饰有绿色与红色细线,属于19世纪拿破仑三世时期的“新古典”修复风格(1864年,工业家玛格丽特·贝露丝夫人斥资修复舍农索,将部分房间改为这种柔和典雅的风格)。房间内的镜子、椭圆肖像与花卉 upholstery 家具,体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贵族卧室的典型布局。</p><p class="ql-block">3. 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加布里埃尔·德·埃特雷卧室是舍农索“女人城堡”传奇的延续——从亨利二世的情妇狄安娜·德·普瓦捷,到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再到亨利四世的情妇加布里埃尔,舍农索始终与法国王室的女性权力紧密绑定。这间卧室不仅是加布里埃尔的私人空间,更见证了17世纪法国宫廷的情感纠葛与政治博弈。</p><p class="ql-block">如今,这间卧室以其温馨的色调与精致的陈设,成为舍农索城堡中展现19世纪贵族生活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楼(法国说法叫“第三层”)的美第奇长廊(Galerie des Médicis)。</p><p class="ql-block">如今舍农索城堡的长廊已恢复历史风貌,成为城堡的重要参观景点之一。长廊内保留着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壁炉等建筑元素,19世纪初装饰的圆形或椭圆形人物浮雕也依然存在,游客可在此感受城堡的历史氛围与建筑艺术之美如今是艺术藏品的展示空间,呈现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是长廊中舍农索城堡“建筑三关键时间节点”的展区说明。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清晰呈现了城堡在不同女主人主导下的建筑演变:</p><p class="ql-block">1517年(凯瑟琳·布里科内的宅邸阶段):她保留了原“马格内城堡”的主塔,在旧磨坊地基上建造主体建筑,布局上仅东侧略有调整,教堂和书房等核心空间的设计成为后来城堡建筑的典范元素。</p><p class="ql-block">1547年(黛安娜·德·普瓦捷的长廊阶段):为在谢尔河对岸开辟新花园,她委托国王建筑师菲利伯特·德·奥姆设计了约60米长的拱形廊桥。仅建成桥梁部分,入口廊道稍作偏移以不遮挡中央窗户,南侧门房则控制着廊桥与新花园间的通行。</p><p class="ql-block">1559年(凯瑟琳·德·美第奇的扩建阶段):她迫使黛安娜用舍农索交换肖蒙城堡后,重启并扩建廊桥项目,新增两座配楼,旨在提升城堡接待宫廷的容量。其完成于1581年的新古典主义立面设计,有时被认为出自建筑师让·布伊永之手。</p><p class="ql-block">该展品以时间为轴,直观展现了三位女性如何通过建筑改造塑造舍农索的风貌,是理解城堡“女性建造史”的核心展品:</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展览中关于Louise Dupin(路易丝·杜邦,1706-1799)的展览内容翻译:</p><p class="ql-block">18世纪,舍农索城堡再次成为其历史开端时的模样:一位金融家的财产。路易丝·德·洛林公寓里的深色画作被白色的灰泥带框住。城堡变成了艺术与科学名流的居所,路易丝·杜邦(“启蒙女士”)接待了所有在其沙龙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沙龙的成功取决于女主人的个性:“她必须有足够的精神,能赞美另一个人谴责的东西,谴责另一个人赞美的东西,且不显得刻意。”</p><p class="ql-block">她天生的魅力、活泼的精神和纳蒂埃(Nattier)所画的绝世美貌,使路易丝·杜邦成为一位出色的女主人,受到当时知识精英的称赞。她是路易十四时期银行家塞缪尔·贝纳尔(Samuel Bernard)的私生女,嫁给了一位富有的农场主将军,这位美丽的杜邦夫人聘请卢梭担任秘书,更准确地说是合作者,以帮助她实现心中的重大计划:创作一部“第二性百科全书”,一劳永逸地证明男女之间的自然平等。</p><p class="ql-block">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她需要进行大量研究,计划利用所有可能的资源:从医学到历史,从政治到人类学,从法律到宗教,从地理到教育学。她常去国王图书馆,借阅珍贵书籍,完成了47章将构成其作品的内容。在超过五年的时间里(1745-1751),卢梭与她分担工作:阅读并总结了90多部她提交注释的著作,她对这些著作进行批注和修正,向他口述内容。他们无疑在舍农索和巴黎的拉皮蒂埃酒店(Hôtel de la Pitié)长时间独处,讨论让她着迷的话题,寻找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性别不平等完全是男性压迫所致——伊丽莎白·巴丹特(Elisabeth Badinter)曾论述这一点。</p><p class="ql-block">革命时期让她得以展现自己的勇气、智慧和意志力。她证明舍农索从未是王室领地,允许革命者摧毁所有王权象征,拯救了舍农索——谢尔河上唯一的桥梁。她在20岁时撰写的《论友谊》(Traité sur l’Amitié)中,有一句话贯穿了她的一生:“L’esprit délibère et le cœur conclut”(“理性深思,心灵决断”):</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对这张照片中Marguerite Wilson(玛格丽特·威尔逊,1836-1902)和Apolline, Comtesse de Villeneuve(阿波罗琳,维勒纳夫伯爵夫人,1776-1862)的展览内容翻译:</p><p class="ql-block">左侧图片翻译内容:Marguerite Wilson(玛格丽特·威尔逊,1836-1902)</p><p class="ql-block">出身于苏格兰工业资产阶级,佩卢兹夫人(娘家姓威尔逊)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巨额财富。她对舍农索的热情促使她投入巨资恢复这座城堡的浪漫之美。在三年内,她花费数百万法郎,重新修复了城堡的文艺复兴风格装饰,这在19世纪尤为引人注目。她的弟弟丹尼尔·威尔逊当时是议会议员,他们一起花了几乎一年的时间筹备这场激动人心的“城堡重生”:深入档案研究、远赴意大利考察。</p><p class="ql-block">为了尊重原始风格并精心保存任何不可替代的东西,她不遗余力。在玛格丽特·佩洛兹举办的奢华派对中,有一场是在谢尔河上乘坐 gondola(贡多拉)的浪漫之旅,这在当时是一种时髦且大胆的尝试。这种“大运河”式的氛围通过她在城堡中收购的新利(Neuilly)华丽挂毯得以体现。</p><p class="ql-block">1881年,她嫁给了丹尼尔·威尔逊,他是共和国总统朱尔斯·格雷维的独生女的丈夫。这段婚姻引发了一场政治丑闻,导致朱尔斯·格雷维辞职,并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p><p class="ql-block">1887年,她因“装饰艺术”获得荣誉军团勋章,却又引发了一场丑闻。1888年,城堡被出售给信贷 Foncier 的亨利·梅内特,他是一位重要的工业家,于1913年去世。</p><p class="ql-block">正是在这一时期,舍农索迎来了古斯塔夫·福楼拜的访问,这是他前往布列塔尼漫长旅程的第一站。“城堡的非凡光滑感与宁静感——其楼梯、走廊、房间的词汇,以及橡木梁和古瓦的气味——让人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精致有了真切的认识。在戴安娜的房间里,他看到了天花板的华丽,感受到了‘在曾属于瓦卢瓦家族情妇的床垫上翻身的奇特乐趣……’”。</p><p class="ql-block">右侧图片翻译内容:右侧:Apolline, Comtesse de Villeneuve(阿波罗琳,维勒纳夫伯爵夫人,1776-1862)</p><p class="ql-block">她是路易十六时期元帅雅克·德·居利埃的女儿,神圣罗马帝国伯爵,也是对未来皇帝拿破仑影响深远的论著作者。阿波罗琳·德·居利埃成为尤金妮皇后的知己,对艺术充满激情,是舍农索的灵魂人物。她的丈夫勒内·弗朗索瓦·瓦莱特,维勒纳夫伯爵,是路易丝·迪潘的曾孙,舍农索城堡的继承人,1799年他还成为帝国伯爵和皇后荷滕丝(未来荷兰王后)的宫务大臣。</p><p class="ql-block">这对夫妇致力于城堡的修复,重振其辉煌。阿波罗琳对植物学充满热情,重新规划了城堡的花园,为舍农索的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其成为19世纪的一颗明珠。这段冒险始于1815年,当时托马斯·戈布勒姆、戴安娜·德·波捷和勒内·德·波捷怀着对丝绸的热爱来到这里。舍农索当时是法国最早的丝绸工厂之一。</p><p class="ql-block">图尔的丝绸贸易繁荣,罗兹(Rose)和勒马南(le Manach)等著名织工将最精美的布料运回舍农索装饰墙面。维勒纳夫伯爵夫人接手后,在三十多年间发展了这一产业,其非凡的品味使她获得了最高荣誉。</p><p class="ql-block">伯爵夫人在著名的“大胡同”(Grande Allée)种植了悬铃木,修复了“绿色花园”,作为对玛玛拉顿(Marmalade)的致敬——那里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槭树品种。她还延续了城堡的传统:拥有柑橘园、Magnolia(木兰)、含羞草、绣球花等植物,还有按照百年传统建造的橘园,以及始终满座的餐桌。</p><p class="ql-block">维勒纳夫夫妇是完美的主人,他们的餐桌永远宾客盈门,城堡的主人阿贝·德·西科和所有杰出人物都是他们的座上宾。像当时所有的杰出人物一样,他们与科学界、艺术界和文学界的名流保持着联系。乔治·桑也与她的监护人保持着持续的通信:</p> <p class="ql-block">👇展览译文-左侧法文文本翻译:</p><p class="ql-block">曾经有过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她是一个五十岁的女人,却有着二十岁的眼睛。” 凯瑟琳·德·美第奇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她对权力的渴望近乎无穷,且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她的情感极易波动,既会因一时兴起而充满热情,也会因遭遇阻碍而变得极度冷酷。在舍农索城堡,她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这一面。</p><p class="ql-block">凯瑟琳·德·美第奇喜欢在城堡中举办游行活动,队伍中会有身着异域服饰的人物、奇异的动物,还有她从佛罗伦萨带来的橘子树。她热衷于在城堡的花园里进行奇特的种植实验,比如种植来自新大陆的土豆、西红柿和烟草。她还在城堡下方的谢尔河上修建了一座双廊桥,将其作为自己的“绿色办公室”,在这里处理政务、接待访客,这里也成为了她施展政治影响力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她的性格复杂多变,时而充满活力,时而又会陷入忧郁。她的情绪变化就像天气一样难以捉摸,这也让周围的人对她既敬畏又捉摸不透。她对艺术和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舍农索城堡的建设和装饰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使得这座城堡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艺术的瑰宝之一。</p><p class="ql-block">右侧英文文本翻译:</p><p class="ql-block">这里曾有一个小小的温室,被称为“意大利房间”,它有盐罐和火炉。后来,凯瑟琳·德·美第奇将其改建,因为她对这个空间有了新的规划。这位未来的王后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和情感,当她不得不向狄安娜(国王的宠妃)支付访问舍农索城堡的费用时,她的情绪会大受打击。</p><p class="ql-block">她也对建筑和花园的美赞叹不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凯瑟琳·德·美第奇将城堡据为己有。她接管了“女领主之塔”,这里既具有纪念意义,又很实用。她扩大了药用植物园,还在村庄里开辟了一个薰衣草园,为她的猎犬提供娱乐,并在城堡的花园里种植了她家乡托斯卡纳的植物。她建立了一个上层图书馆,位于城堡的阁楼。</p><p class="ql-block">后来,凯瑟琳不得不为宫廷提供住所,于是王后决定修建带顶的桥,设计成可以用作卧室和观赏风景的地方,供尊贵的客人使用。佛罗伦萨建筑师为这座著名的廊桥设计了“佛罗伦萨之窗”的图案。这座廊桥的上层房间被分配成小隔间,向宫廷开放。</p><p class="ql-block">凯瑟琳开辟的花园具有政治意味,为她提供了一个可以逃避宫廷阴谋的空间;但也正是在这里,她的权威得以彰显。这位被商业、宫廷和战争包围的女性,通过在花园中漫步来寻求慰藉。她在露台上散步,在各个亭阁间徘徊,欣赏着精心布置的水景和充满异域风情的植物。这些花园具有独特的神话色彩,从清晨到黄昏都充满了变化,随着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魅力,是一个神奇而梦幻的地方,简直是仙境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对她而言,凯瑟琳赋予了这个地方一种后来几乎成为传奇的统一性。据说,这位女王的顾问们因为财政拮据,无法再为她提供资金支持,甚至与舍农索城堡为敌。从凯瑟琳收到的第一封信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噩梦。1576年,C夫人(指凯瑟琳)跨过了卢瓦尔河的河床。在米迪城堡的简单房间里,凯瑟琳·德·美第奇的色彩让我们想起了她生活的动荡不安。她是我痛苦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文本翻译:</p><p class="ql-block">1547年,亨利二世登基伊始,便将舍农索城堡赠予黛安娜·德·普瓦捷。实际上,这座城堡并不属于他,但作为国王的赏赐,黛安娜接管了这片领地,并成为舍农索的女主人。她是一位精明的女性,掌控着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黛安娜·德·普瓦捷年轻时嫁给了路易·德·布雷泽,大元帅。她在诺曼底时年仅十七岁。当她第一次遇见未来的国王弗朗索瓦时,他只有七岁。当时,黛安娜是他们父亲送葬队伍的一员,两人都将成为未来的人质。被孩子的悲伤触动,黛安娜给了他一个吻,这一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对于一位比国王年长近二十岁的女性来说,这种地位很奇怪。黛安娜·德·普瓦捷是那些因美貌而成名的女性之一,后来成为瓦伦蒂诺的女主人。然而,亨利对她的美貌极为着迷,赠予她王冠上的珠宝,并让她成为舍农索的女主人。她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保持着完美的美貌。在舍农索,她每天使用冷浴,还巧妙地调配药膏和润肤霜。她是现代化妆品专家的灵感缪斯。</p><p class="ql-block">她将 pleasure 与实用相结合,拓展了舍农索的花园。她扩大了土地面积,成功将地产的收益翻了三倍。由于丝绸产业非常繁荣,她在庄园里大量种植桑树,并成功成为该地区的领军人物。她对花园的美丽充满热情,甚至建造了一座迷宫和一个喷泉。这是她二十岁时的想法。她在舍农索修建了一座桥横跨谢尔河,彻底改变了城堡的风貌。</p><p class="ql-block">1559年,亨利二世去世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立即要求黛安娜归还王冠上的珠宝和舍农索领地。依仗着凯瑟琳对儿子的渴望,黛安娜提出用奥蒙领地交换舍农索,这并非她所愿,最终她只能无奈地回到自己的领地。黛安娜是对的,舍农索后来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场所,供宫廷人士娱乐和居住,这一切都浓缩在她的一句话中:“我已战胜了所有人的征服者。”:</p> <p class="ql-block">👇左侧法文文本翻译</p><p class="ql-block">托马斯·波耶及其妻子凯瑟琳,属于上层资产阶级。布里科内家族是图尔地区的富商银行家。</p><p class="ql-block">作为查理八世、路易十二和弗朗索瓦一世的财务主管,托马斯的财富使他得以资助舍农索城堡的建造。凯瑟琳·布里科内积极参与城堡的建造,对其风格和构思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正是她在1513年至1522年间监督城堡的建造,并在此期间做出了各种建筑决策,而她的丈夫则投身于法国在意大利的远征。凯瑟琳对16世纪被视为奢侈和现代的意大利艺术与建筑风格的喜爱,无疑与她丈夫的品味一致。</p><p class="ql-block">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位女士,骑着骡子或由马夫牵着马,跨越图尔与舍农索之间约六里格的距离,监督地基工程和主体建筑的建造。</p><p class="ql-block">当时,城堡被脚手架遮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方形主建筑加角楼的布局并无太大区别。新建筑巧妙地建在旧磨坊的柱子上,这是一项众所周知的工程,但后来这些柱子被改造成厨房的灶台,由水车驱动。上层有四个卧室,通向中央大厅,其风格和设计受到了美第奇家族引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元素的影响。这些创新在当时是超前的。</p><p class="ql-block">舍农索城堡是第一座沿着卢瓦尔河最美的河段设计的城堡,其核心大厅于1513年建成。托马斯第四次前往意大利,但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回到舍农索,在城堡至今可以看到他和凯瑟琳·布里科内的首字母缩写,以及他们的座右铭:“若此项目成功,我将被铭记。”:</p> <p class="ql-block">👇二楼长廊中的部分展览介绍:</p><p class="ql-block">这是法国著名作家乔治·桑(George Sand)家族(迪潘家族)的族谱,与舍农索城堡有一定关联(乔治·桑曾与家人在城堡相关的领地生活)。让这段族谱成为城堡文化展览的一部分,展现了城堡历史与文学界的跨界联系。<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下是详细解读与翻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族谱人物与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amuel Bernard(1651-1739):路易十四时期的银行家,是该家族财富与地位的奠基者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Louise-Marie Dupin de Chenonceau(1706-1799,即Madame Dupin杜邦夫人):她是舍农索城堡的重要主人之一,热衷文化与沙龙,曾是卢梭的赞助人,在城堡推动了文学、哲学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laude Dupin(1686-1769):与Madame Dupin联姻,是家族的重要成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Madame Dupin de Francueil(1719-1758):Charles-Louis Claude Dupin的第一任妻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harles-Louis Claude Dupin dit “de Francueil”(1716-1780):家族的核心成员之一,延续了家族的社会影响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Marie-Aurore de Saxe(1748-1821):Charles-Louis Claude Dupin的第二任妻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Maurice François Dupin(1778-1808):乔治·桑的父亲,曾是拿破仑军队的军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Aurore Dupin(1804-1876,即George Sand):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以男性笔名“乔治·桑”闻名,代表作有《安蒂亚娜》《魔沼》等,是欧洲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伯纳德·帕里希(Bernard Palissy)风格的镀铅陶盘,属于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乡村水产陶”的典型作品。 </p><p class="ql-block">它以高浮雕技法塑造了蛇、青蛙、蜗牛、昆虫等水生生物,色彩丰富且细节逼真,仿佛将一处池塘生态系统凝固在陶盘上。这种风格源于16世纪法国陶艺家伯纳德·帕里希的创新,他痴迷于自然主义表现,擅长用陶土还原动植物的形态与质感。</p><p class="ql-block">在舍农索城堡的展区中,这件展品不仅是文艺复兴工艺的杰作,也暗含着与城堡女主人(如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关联——这类充满自然隐喻的器物,既体现了当时对“自然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追求,也可能承载着权力、生命循环等象征意义,是城堡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生动注脚:</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描绘“舍农索城堡美第奇盛宴”的珐琅彩饰板。</p><p class="ql-block">它以细腻的珐琅工艺,重现了凯瑟琳·德·美第奇在舍农索城堡举办奢华宴会的场景:画面中央是横跨谢尔河的舍农索城堡主体建筑,下方人群身着文艺复兴时期华服,尽显宫廷庆典的盛大与精致。饰板边缘装饰着法国王室纹章(蓝底金鸢尾花)和繁复的花纹,既体现了珐琅工艺的精湛技艺,也强化了“王室庆典”的身份属性。</p><p class="ql-block">这件展品是对凯瑟琳时期舍农索城堡社交功能的生动还原——她通过此类盛大宴会,展现美第奇家族的财力与影响力,同时将城堡打造为法国宫廷政治与文化交流的核心场所之一,是理解其权力运作与艺术审美的重要实物例证:</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18世纪的舍农索城堡景观油画。 </p><p class="ql-block">画面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舍农索城堡的全景:横跨谢尔河的建筑主体在树林与河流的映衬下典雅庄重,前景中身着18世纪服饰的人物或休憩或观景,还原了当时城堡作为贵族休闲场所的日常。</p><p class="ql-block">它不仅是18世纪风景画的典型作品,更以写实的视角记录了舍农索城堡在那个时代的风貌,为后人研究城堡的建筑演变、18世纪贵族生活场景提供了直观的视觉史料,是连接舍农索历史与艺术审美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农索城堡的版画间(Print Room)的穹顶。</p><p class="ql-block">版画间由两间小套房组成,位于卡特琳娜·德·美第奇卧室的毗邻区域,是舍农索城堡内极具艺术价值的私密空间。它的天花板设计独特——圆形穹顶天窗周围环绕着精致的石膏花饰与古典线脚。</p><p class="ql-block">版画间的核心功能是收藏与展示以舍农索为主题的绘画、雕刻、版画作品(从16世纪狄安娜·德·普瓦捷时期的石印红粉笔画,到19世纪的建筑水彩画),同时陈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原物家具(如哥特式彩绘木柜、带华盖的大床)与佛兰德挂毯。房间的装饰风格融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与法国哥特式元素,天花板的圆形穹顶天窗既保证了自然采光,又通过石膏浮雕与纹样传递出王室空间的精致感,是舍农索“女性城堡”历史中艺术与权力交织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上三楼楼梯井看见的“朗热城堡”模型:</p> <p class="ql-block">👇顺便简介朗热城堡(Château de Langeais),它也是法国卢瓦尔河谷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安德尔-卢瓦尔省朗热镇,1996年作为“卢瓦尔河谷城堡群”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其历史脉络</p><p class="ql-block"> 10世纪由安茹伯爵富尔克·纳勒(“黑伯爵”)建于山岩之上,12世纪扩建;百年战争期间遭英军破坏,仅存主塔外墙。</p><p class="ql-block">1465年路易十一下令重建,国库总管让·布雷主持工程,1469年完工,融合中世纪防御风格与文艺复兴式优雅(如西侧墙面的装饰性庭院)。房间内装饰15—16世纪锦缎挂毯,家具古董奢华;守卫厅挂珍贵画毯,礼拜堂有16世纪“上帝造人”壁毯,鱼骨式木梁结构古朴。</p><p class="ql-block">1491年查理八世与布列塔尼公主安娜的婚礼在此举行,标志布列塔尼并入法国;19世纪末商人雅克·齐克菲尔德买下并修缮,1904年捐给法兰西学院,1922年被列为历史古迹:</p> <p class="ql-block">言归正传👇路易丝·德·洛林王后自亨利三世遇刺后,她退隐至舍农索城堡。其卧室以黑白二色为核心装饰(因她为丈夫亨利三世服丧,被称为“白衣王后”),房间内布满象征悲伤的元素——长羽毛、银色泪珠、荆棘王冠等宗教与丧礼符号;家具以16世纪哥特木雕、宗教场景画和跪凳为主,整体氛围肃穆、素净:</p> <p class="ql-block">👇这是玛格丽特·佩卢兹私人区域的小型沙龙(或书斋)。作为19世纪末的贵族女性私密书斋,见证了玛格丽特·佩卢兹对舍农索的“现代化复古”改造,也映射了法国“美好年代”的生活美学:</p> <p class="ql-block">👇这是城堡三楼的女裁缝室(Couture Room),专门还原19世纪贵族女性缝纫、打理衣物的私密工作空间。</p><p class="ql-block">19世纪法国“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的社会风尚中,贵族女性的“缝纫与家务”被视为优雅的生活艺术,舍农索通过还原这一空间,呼应了城堡“女性主导历史”的主题(从16世纪的凯瑟琳·德·美第奇到19世纪的玛格丽特·佩卢兹,女性始终塑造着城堡的功能与风格)。</p><p class="ql-block">这间小屋虽小,却以缝纫机、帽针等细节,串联起19世纪法国工业设计与贵族生活的交集,成为舍农索“女性故事”展陈的重要一环:</p> <p class="ql-block">👇来到舍农索廊桥下面看河道:</p> <p class="ql-block">👇眺望谢尔河,随着当年哀伤的“白衣王后”的逝去,皇家就此退出此地。人面不知何处去,不禁令人感慨系之…</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这座曾令历代帝王贵族趋之若鹜的“女人堡”,让我们在对法国历史文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开眼界之余,有了更生动丰满的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去了这次卢瓦尔河谷城堡行程最后一个很有特色的舍维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p><p class="ql-block">1、历史渊源:该城堡始建于16世纪,现城堡由亨利·禹侯和他的妻子在1624-1630年间建造,委托建筑师雅克·布吉尔设计,使用了卢瓦尔河谷的白岩矿石,其女儿于1650年完成室内装修。舍维尼城堡自六世纪以来一直由德·维布雷侯爵家族打理,现今家族后裔仍居住在城堡右翼。</p><p class="ql-block">2、建筑风格:建于17世纪,风格古典划一,采用白岩矿石建造,随着时光流逝愈发洁白与坚硬,朝南门面的洁白颜色是其特征之一。</p><p class="ql-block">3、内部陈设:城堡内陈列着的家具和室内装饰都保存完好,有国王寝室、餐厅、侍卫厅等房间。侍卫厅挂有17世纪的戈贝林壁毯,还有路易十四时期布勒风格的梳妆台和路易十五时期的时间控制器等。</p> <p class="ql-block">4、周边景观:近100公顷的公园环绕着城堡,有法国式花园、英国式花园、十八世纪的桔园等。城堡的森林公园是英式森林花园,种植着巨杉、雪松和椴树等。此外,城堡犬舍内有一百多条英法三色犬,这些猎犬是英国猎狐犬和法国普瓦图犬的后裔,每年10月至隔年3月每周会发动两次围猎:</p> <p class="ql-block">5、文化影响:舍维尼城堡是《丁丁历险记》中姆兰萨尔城堡的原型,城堡内设有《姆兰萨尔的秘密》互动式展览,展示了丁丁历险记中的人物和场景。</p> <p class="ql-block">👇远观舍维尼城堡正面:</p> <p class="ql-block">👇远观舍维尼城堡背面(内花园):</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部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维尼城堡的餐厅。</p><p class="ql-block">该城堡由17世纪路易十三的政务官亨利·于罗特伯爵为夫人修筑,餐厅是其中最精致华丽的空间之一。自1643年建成以来,装饰几乎未作改变,保留了卢瓦尔河谷区域最豪华的家具、壁毯和艺术品。壁炉上方的塑像是亨利四世,护墙板上还有30多幅描绘《堂吉诃德》故事的文艺复兴风格彩绘木板,兼具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宴会厅视频:</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维尼城堡的女士服饰陈列室,房间内展示着华丽的复古服饰,搭配精致的梳妆台、古董家具与家族肖像画,呈现出19世纪法国贵族女性的生活与审美,是展示城堡历史中女性服饰文化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p> <p class="ql-block">👇这是儿童房:</p><p class="ql-block">房间以充满童趣的装饰为主,有复古玩具、儿童床和带有花纹的墙纸,还原了城堡中贵族儿童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当时贵族家庭对儿童生活空间的布置风格:</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维尼城堡的女士闺房(或贵妇起居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维尼城堡的装饰艺术风格餐:</p><p class="ql-block">房间以绿色为主色调,搭配木质地板与复古家具,墙上装饰着瓷盘,还陈列着玻璃柜中的藏品,整体呈现出浓郁的法式古典装饰风格。</p><p class="ql-block">其精致的陈设(如布置精美的餐桌、装饰性摆件),是用于展示城堡装饰艺术、供访客体验18世纪法式贵族生活场景的展示空间,也是在特殊时期作为社交或品鉴艺术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舍维尼城堡以保存完好的内饰和家具著称,这类房间是其“艺术化生活空间”的体现,融合了古典家具、装饰艺术品与历史场景还原,展现了卢瓦尔河谷城堡的装饰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维尼城堡的“国王卧室”(或路易十六风格卧室):</p><p class="ql-block"> 房间采用路易十六风格的新古典主义设计,墙面线条简洁优雅,搭配带有精致花纹的红棕色窗帘,家具与陈设尽显18世纪法国宫廷的典雅精致。</p><p class="ql-block">房间内有路易十六时期风格的书桌、座椅,墙上的肖像画、雕塑(可能是皇室或贵族人物),这些元素共同还原了当时国王或贵族在城堡中的起居空间风貌。:</p> <p class="ql-block">👆舍维尼城堡以保存完好的法式古典家具和装饰艺术闻名,国王卧室是其重要展室之一,展示了18世纪法国贵族的生活场景与审美趣味。</p> <p class="ql-block">☝画中人物是安妮·维克多·德尼·于阿尔(Anne Victor Denis Hurault),他是谢韦尔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的主人之一,这幅肖像画展现了其贵族服饰与身份特征。谢韦尔尼城堡因是《丁丁历险记》中城堡的原型而知名,至今仍有法国贵族居住,房间内的装饰风格也体现了法式贵族府邸的典雅与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房间里颂扬路易十六的铭牌。</p><p class="ql-block">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人们敬仰图拉真、马可·奥勒留、提图斯;路易(十六)心中怀有他们崇高的美德。</p><p class="ql-block">此外,他是基督徒,拥有无比坚定的信仰。身处不幸时,他令世界震惊。他比自己的厄运更伟大,如英雄般逝去,甚至在死后,也让他的刽子手为之失色。</p><p class="ql-block">下方标注:路易十六:</p> <p class="ql-block">👇展示路易十六时代的家居艺术风貌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维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的贵族产房。</p><p class="ql-block">从房间陈设可看出,它保留了法式贵族府邸的典型布局:带有帷幔的古典卧床体现了18世纪贵族的起居风格,精致的壁炉、古董座钟与雕花家具则展示了城堡主人的生活品味。作为卢瓦尔河谷装饰最精美的城堡之一,舍维尼城堡至今仍由贵族家族居住,这间卧室是其“私人公寓”展区的一部分,用于呈现法国贵族的传统生活风貌,也因《丁丁历险记》中“玛林斯派克宫”的原型身份而备受关注:</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维尼城堡的侍卫厅(兵器室)。</p><p class="ql-block">该房间以丰富的冷兵器收藏和盔甲展示为特色,天花板有精致的彩绘装饰,还陈列着17世纪的戈布兰挂毯,是城堡中展现贵族军事文化与历史传承的重要空间,也因《丁丁历险记》的原型关联而备受游客关注:</p> <p class="ql-block">👇该侍卫厅(兵器室)是城堡极具特色的展区之一,可从以下几方面了解:</p><p class="ql-block"> 1、 藏品与年代:收藏有大量冷兵器和盔甲,年代最早可追溯至15世纪。这里陈列着种类丰富的武器,如剑、戟、矛等,还有不同款式的盔甲,其中一套盔甲重达25公斤:</p> <p class="ql-block">2、装饰风格:与天花板上精致的彩绘形成有趣对比,壁炉装饰板上的绘画是让·莫斯涅的《阿多尼之死》,一侧是墨丘利,另一侧是维纳斯及丘比特,艺术氛围浓厚:</p> <p class="ql-block">3、历史与文化意义:因第一代主人的军务财臣渊源而设,是法国贵族府邸中骑士气概与浪漫主义品味的体现,也反映了城堡主人家族的军事传统与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同时,这里也是《丁丁历险记》中城堡原型的一部分,吸引着众多漫画迷和历史爱好者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侍卫厅不同角度:</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韦尼城堡的“国王卧室(Chambre du Roi)”:</p> <p class="ql-block">👇房间内的华丽天花板采用意大利式藻井设计,绘有神话主题壁画;墙面悬挂着17世纪的哥白林挂毯(描绘古希腊神话场景),搭配古典家具与带华盖的床具:</p> <p class="ql-block">👇该房间以奢华的宫廷式装饰呈现17世纪法式贵族起居空间,是城堡内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场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房间内壁炉装饰:</p> <p class="ql-block">👇这些是17世纪哥白林工坊的挂毯,主题为“田园牧歌”式的“神话狩猎场景”。哥白林挂毯是法式织造艺术的代表,舍韦尼城堡的这组挂毯以细腻的织造工艺呈现自然与神话结合的画面,既装饰空间,又体现贵族对“理想化田园生活”的审美追求,是房间“艺术化起居空间”属性的关键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韦尼城堡的小教堂。</p><p class="ql-block">哥特式拱顶、彩色玻璃窗、祭坛与宗教画像(耶稣圣心像)等,它是城堡的宗教空间,用于贵族家族的宗教仪式与祷告,建筑风格融合了法式哥特复兴的精致与宗教空间的神圣感,是城堡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韦尼城堡的“蓝厅(Salon Bleu)”。</p><p class="ql-block">它是城堡内极具代表性的起居空间,以蓝灰色为主调的墙面装饰、大量17—18世纪的贵族肖像画(记录于阿尔家族历代成员)、华丽的洛可可风格天花板为特色。空间兼具“家族历史展厅”与“贵族社交场”的功能,既通过画像展现家族传承,又以精致的家具(雕花座椅、古典壁炉)和艺术陈设,呈现法式贵族府邸的典雅品位,是游客了解城堡家族史与17世纪法式装饰艺术的核心区域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该“蓝厅”中的现场展示:</p><p class="ql-block">翻译-☝译文-阿拉尔的珍妮画作</p><p class="ql-block">在切弗尼</p><p class="ql-block">珍妮·达阿拉尔的绘画:</p><p class="ql-block">《阿拉贡的贞德》(Jeanne d'Aragon)是拉斐尔(Raphaël)在雪佛尼城堡大沙龙(Cheverny Chateau Grand Salon)的工作室画作的复制品。</p><p class="ql-block">73680 BRIOUES 85H</p><p class="ql-block">尺寸:192 X 245厘米</p><p class="ql-block">设计师:ERIC JOUSSE-EPICURE STUDIO:</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韦尼城堡的音乐室。</p><p class="ql-block">墙面悬挂着贵族女性肖像画,周围是洛可可风格的木质护墙板(红、白、金配色),搭配碎花壁纸,营造出优雅的艺术氛围。还设有大理石壁炉与古典烛台,细节处体现法式贵族对生活品质与艺术氛围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核心摆设是一架18世纪法式古钢琴,琴身饰有田园风格的绘画,搭配刺绣琴凳,尽显贵族艺术审美:</p> <p class="ql-block">👇这是舍韦尼城堡的图书馆。 </p><p class="ql-block">房间以大面积的绿色护墙板与嵌入式书架为核心,藏有8000余册古籍;搭配古典木质书桌、带流苏的复古吊灯,还有地球仪、西洋棋等摆件,营造出浓郁的贵族书房氛围。</p><p class="ql-block">作为城堡内的文化与社交空间,它不仅是贵族家族收藏典籍、阅读思考的场所,也体现了舍韦尼家族对知识与艺术的追求,其装饰风格融合了法式古典与新古典主义元素,是卢瓦尔河谷贵族宅邸书房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现场关于二战时期舍维尼城堡拯救法国世界文物(包括“蒙娜丽莎的微笑”油画等)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译文《重生》</p><p class="ql-block">乔康德的画作</p><p class="ql-block">The Mona LISA:</p><p class="ql-block">在雪佛兰</p><p class="ql-block">传说二战开始时,国家博物馆组织了藏品的清空,《蒙娜丽莎》就会经过雪佛尼。将艺术品运往法国南部,为他们提供庇护。切弗尼城堡位于中心位置,是选定的地点之一。</p><p class="ql-block">20880砖25H</p><p class="ql-block">尺寸:96X120CM</p><p class="ql-block">设计师:ERIC JOUSSE-EPICURE STUDIO:</p> <p class="ql-block">👇走出城堡来到内花园,抬头看见挺拔的地中海松:</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法式景观:</p> <p class="ql-block">👇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舍维尼城堡的猎犬,它们是卢瓦尔河谷地区贵族狩猎传统的活化石 :</p><p class="ql-block">舍维尼城堡的猎犬是英国猎狐犬和法国普瓦图犬的串种,名为英法三色犬。英国猎狐犬性情温顺,而法国普瓦图犬是群居猎犬,专为打猎而生,两者杂交后的品种易训练且社交性强。</p><p class="ql-block">舍维尼犬舍的历史可追溯到1850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目前犬舍中有一百多条猎犬。</p><p class="ql-block">为了区分,每条猎犬的右肋部都会被修剪出一个大写的字母“V”,这是城堡主人维布雷侯爵家族姓氏的首字母。</p><p class="ql-block">每年初秋到早春是传统的狩猎季节,这些猎犬每周都会参与围猎。每次有俘获的话,猎犬们都会被就地奖励鹿肉。此外,每天的猎犬喂食也已成为城堡的特色旅游项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今天第三个城堡的参观,从皇家到贵族的城堡一路看来,对法国的人文景观有了较丰满的认识。</p><p class="ql-block">回到巴黎已是晚餐时间,想念中国点心,于是去了家天津人开的饺子店,人满为患。老板娘见同胞来了,将咱引入里面插队坐下。一问价格羊肉煎饺每个一欧元🙄饿了莫问价格,于是来了“史上最贵”的每人15个煎饺!看着颜色不错,一口下去黏牙,馅儿干涩,索然无味。心想那些兴致盎然排队及吃得津津有味的老外怎么“品味”那么差呀😂:</p> <p class="ql-block">明天我们将要踏上去往美丽法国南部尼斯、戛纳,及摩纳哥,欢迎期待呈现🙏</p><p class="ql-block">也欢迎感兴趣巴黎自由行的美友点击之前的行程观赏👉<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9h2tll"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依书参访巴黎犹太人艺术博物馆、艾菲尔铁塔、卢浮宫(一):自由行之二(2025、7)</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