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兰飘香,智慧流转。为了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武汉市小学的规范化、高质量落地,同时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加速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2025年武汉市小学信息科技(人工智能)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汉阳赛区),于9月16日至17日有序开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比赛分别在钟家村第一小学和墨水湖小学两个赛场同步进行。来自全区各校的优秀教师汇聚一堂,他们以精心打磨的教学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无限可能,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田燕蝶老师讲授的《AI小向导:校园路线大解密》,以一年级新生找教室为情景导入,借微课解析 AI 路线规划步骤与识图原理,让学生掌握 “数据收集→算法解析→输出结果” 逻辑。组织学生用 “AI启智”平台规划校园路线,再将路线转化为Scratch编程,小组合作测试优化。最后拓展数据更新对 AI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与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芳草小学曾玉的《抗战印记我来寻》课程以“武汉抗战印记”为主题,引导学生使用豆包AI工具查找抗战相关地点,并生成武汉抗战印记打卡攻略。教学重难点在于掌握完整提示词和持续追问的技巧,以优化AI生成内容。通过实操、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学生不仅锻炼了AI应用能力,还增强了对武汉抗战历史的理解和爱国主义情怀。课程结合93阅兵背景,突出科技强国意识,激励学生学好科技、报效国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钟家村第一小学丁茜老师执教的AI诗人创作工坊这堂课,孩子们化身校园文化设计师,用AI谱写未来诗篇!课堂从“未来学校设计图”切入,对比现有文化布置,抛出核心任务:用诗歌为校园注入灵魂。面对“不会写诗”的困惑,孩子们发现最强助手——AI!在师生共探中,他们学会了给AI下指令的秘诀:从模糊到具体,从概括到形象。通过优化指令、注入想象,AI创作出押韵、独特、充满情感的诗歌。孩子们亲自实践,为教室、图书馆等场馆创作个性化诗作,优秀指令和作品实时投屏分享。最终诗作上传“星空诗墙”,并将汇编成《未来学校诗集》投递校长信箱,让创意照进现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墨水湖小学的刘艳兰老师则结合AI和书法两个主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书法素养。首先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墨润童年,慧泽人生,引入“墨”字的不同书体的写法,学生通过豆包扫描识别,感知人工智能识别图像的魅力,接下来通过学习微课深入的学习人工智能识别图像的原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室内悬挂的学生参加学校书法活动的优秀作品深入了解书法背后的故事,学习更多书法知识。最后,结合学校10周年校庆和墨字,加上自己的创意,通过豆包来生成一幅书法作品,将作品上传至互动课堂和“知音启智”平台参与评选。评价环节,由学生评价、教师点评和AI点评共同完成。拓展环节要求学生辩证的使用和看待人工智能,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玉龙小学的王婕老师基于 “保卫月球基地” 这一科幻主题,紧扣《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要求,融合图像识别技术与编程实践。课堂上,学生先通过对比人眼与机器识别原理,理解 “图像采集 — 特征提取 — 分类识别” 核心逻辑;再借助浦育平台完成图像分类训练,探索样本数量对识别准确率的影响;随后编程控制机甲战车,让其依据数字标签识别结果作出响应,最后通过防卫演习检验成果。课程兼顾知识探究与实践创新,在趣味情境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辩证看待AI价值,树立正确技术伦理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的教学盛会,不仅是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每一位参赛教师都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专业的素养,将人工智能的创新基因注入课堂,让项目化学习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他们用一堂堂精彩纷呈的优质课,生动诠释了面向未来的教育模样。期待这些优秀的教师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再绽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