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说:<b>人可以无知,但不能无趣。</b>想想好像真是这么回事,人生短短几十年的光景,在纷繁的世事中盘桓已觉心累,还要为三斗米折腰,更是心烦。还要与无趣相伴,在枯燥乏味中度过短暂的一生,人生似乎也就了无生趣可言。 人的一生,无非是在苦乐并存、悲喜交加中前行。晓是帝王将相,终其一生,也难逃这恼人的境遇,强如西楚霸王项羽,终归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贵如开创开元盛世的唐明皇李隆基,也有马嵬坡之恨。世事无常、人生有限,以有限之人生,面对无常之世事,发狠要同天斗与命斗,往往胜算不大。苦也罢、乐也罢,该来的终归会来,于是,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花点心思,琢磨一下,将那有限的日子过得有趣一些来得实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明人绘唐明皇李隆基</span></p> 古往今来,一些“仁人志士”在波云诡谲的官场中夹缝生存,在伴君如伴虎的危难中忍辱负重,没有两把刷子,要混个一官半职平安度日,也绝非易事。才高八斗的诗仙李白,在皇帝身边玩了几天也玩不下去,只好“散发弄扁舟”去了。颜之推在《家训》中劝诫子孙后代官不要当太大,两千石足矣。问题是想拿两千石俸禄的人如过江之鲫,能不能拿得到半是天命,半是人为。当然,也有在朝廷进出自如、左右逢源的人物,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官场变得有趣起来。 太史公将淳于髡录入《滑稽列传》,称其“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当其时,齐威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左右没人敢劝说的。淳于髡只好借物讽人:“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回他:“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自此齐威王洗心革面,重振朝纲,于是,“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齐国因而威行三十六年。 东方朔虽非治国之能臣,却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官不大,只是一位食不过一千石的太中大夫。但他游走于庙堂之上,穿梭在同僚之间,嬉笑怒骂,往往救人于危难之中。据称有一次,因有人杀了上林苑的鹿,汉武帝要治此人死罪,谁劝也没用。东方朔也不想做逆龙鳞的蠢事。于是,他对汉武帝说:此人确实该杀,一是他使陛下因一头鹿而杀人;其二,让天下人都知道陛下看重鹿,而轻视人;再次,现在要同匈奴打战,正好可以鹿角来撞死敌人。他的一番奇谈怪论,听似荒谬,却让一代明君,一下子明白国家正在用人之际,为了一头鹿而杀人并非明智之举。 大学士苏东坡文才了得,他的诗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奔腾万里的豪放,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籍月盟心的婉约,而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将对亡妻的思念化作“泪千行”,字里行间都是苏学士真情郁勃的流露,让人不忍卒读。他的人生际遇跌宕起伏,颇为坎坷,然而据说他也是一位颇为有趣的人。明代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称:苏小妹额头较高,苏东坡作诗调侃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东坡学士脸长,苏小妹回敬: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兄妹之间的幽默与诙谐不遑多让。此事虽非正史所记,难免有杜撰的嫌疑,我想冯梦龙将如此有趣的事安在苏学士身上,他是个识趣的人。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跟有趣的人相处,仿佛狭窄的房间打开了窗,使得阳光晃晃悠悠洒进来,心底不断迸发出新奇的灵感,绝妙的想法”。我信然,与有趣的人相处,犹如在竹林瓦屋下品茶,清风徐来,心清气爽,舌头还有茶的回甘。</p><p class="ql-block"> 梁启超是近代鸿儒,散文家梁实秋回忆起学生时代,在清华听过老梁的演讲,在坐满听众的礼堂“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盼右顾,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他开篇用“广东官话”讲的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无可奈何的神情溢于言表,几十年后,小梁先生在茅津渡触景生情依然“悲从衷来”。</p> 小时,梁公已是聪明过人。十岁时,其父带他过访友人,贪玩的他被一株杏花迷住了,偷偷折了一枝,藏在宽大的袖子里。平时家教甚严,其父也没有当众揭穿。等到吃饭,他父亲要他先对对联,才能上桌,并出上联:<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div>梁启超一听,知道折花的事,没有瞒过父亲,即时对曰:<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div> 众人一听,满桌喝彩。这一对父子,确实有趣,梁公的才思也确实过人。 在我们平淡无奇的日子里,除了开门七件事需要每天研习之外,一月当中也须光顾一下“剃头铺”,将一窝乱如蒿草的毛发修整一番,以免回家时妻女无法辨认。<br> 厕身于陋巷旮旯处的一间“剃头铺”,如若此时门框上写着“进士第”三个字,门两边还贴上这样一副对联:<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做天下头等事业</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世间顶上工夫</div> 一间上不了大雅之堂的理发店,顿时蓬荜生辉,趣味盎然。进去逢头垢脸的你我,出来时已经容光焕发,那模样犹如“同进士出身”,心底下自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人生敝陋,能在“进士第”从容进出,享用大隐隐于市的“高人”一番“顶上工夫”,也不枉此生了。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深厚的人民情怀,而幽默与讽刺成为他笔下的独特风格,赢得了专家和读者的广泛赞誉。生活中,他也是一位幽默风趣的人。<br>有一年的愚人节,纽约一家报纸传出马克·吐温逝世的消息,引发亲朋好友们急忙从各地赶来吊唁。当他们发现马克·吐温正端坐于书桌前,埋头写作,于是,愤怒的他们齐声谴责那家报纸。此时的马克·吐温却淡然地表示,报道他的死是事实,只是日期提前了而已。 <font color="#ed2308">此图来自网络</font> 他同查·沃纳合写的《镀金时代》,以当时的社会为背景,抨击了国内战争后资本主义发展期间的投机爆发行为和政治腐败现象,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测。有记者问他书中的参议员与国会议员有无关系时,马克·吐温愤怒地大骂:“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 <br> 此话一经报纸披露,国会议员大为光火,纷纷要求马克·吐温予以澄清或赔礼道歉。无奈之下,马克·吐温只好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启事”:日前,小的在酒席上发言,说有些国会议员是“狗娘养的”,事后有人向我兴师问罪,我考虑再三,觉得此言是不妥的,故特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改如下,幸祈谅鉴。即: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br> 面对马克·吐温的黑色幽默,国会议员吃了哑巴亏也诉说无门。 <font color="#ed2308">此图来自网络</font> <p class="ql-block"> 有雄才大略的汉高祖刘邦起自布衣,提七尺剑,领三千子弟兵逐鹿中原,历经七十几战,终于在垓下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西汉王朝。毛泽东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他写下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尽显得江山者慷慨激越的豪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明人绘汉高祖刘邦</span></p> <p class="ql-block"> 土匪出身的北洋军阀张宗昌几乎目不识丁,时人说他有“三不知”:不知手下有多少兵,不知手中有多少钱,不知自己有多少小老婆。1925年他到山东当了军务督办,特地请来前清状元王寿彭当老师,教其识字、写诗,后来他效仿刘邦写了一首《大风歌》,其诗曰:</p><p class="ql-block"> 大炮开兮轰他娘!</p><p class="ql-block"> 威加海内兮回家乡!</p><p class="ql-block"> 数英雄兮张宗昌!</p><p class="ql-block">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p><p class="ql-block"> 张将军虽然手握重兵,风头一时无二,但要附庸风雅确实非其所长,一不小心还现了“土匪”的真身,落得个东施效颦的话柄。将《大风歌》糟蹋成这样,他的老师不知是否当场气结。</p> 但凡要做一个有趣的人也并非易事,没有豁达的心态,处事难免偏狭;没有善良的心里,做人不太厚道。当然,生活中的有趣,不是让你一天到晚没心没肺的嬉皮笑脸,也不是将无聊当有趣。是在人们困顿时施以援手,迷茫时播洒阳光,愁闷时带来欢笑,在如歌的岁月里,望着他的背影,有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在心底腾升。 古人说:要得富贵福泽,天主张,由不得我;要做贤人君子,我主张,由不得天。世事无常,人生短暂,如何才能兴味盎然地活着,不假人手,皆由你自己做主。 人生于世,是带着哭声来的,走的时候,伴随你的依旧是似曾相识的悲鸣。所以,行走在崎岖不平的人世间,面对纷繁的人生,要做到“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皆属不易,可是要自娱自乐还是有机会的。平凡如你我,不如选择让人生有点期待,生活有点喜感,栽几盆小花、养几条小鱼、喝几口老酒、品一壶新茶、念几首歪诗,将无聊的日子,过成有趣的时光,不必在“我生待明日”之中蹉跎岁月,也不枉在人世间走过一回。不知阁下意下如何? <p class="ql-block">参考书:</p><p class="ql-block">一、《史记菁华录》;</p><p class="ql-block">二、《梁实秋散文选集》;</p><p class="ql-block">三、《奇闻·谐诗·趣联》;</p><p class="ql-block">四、《醒世恒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8日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