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环游之西柏坡

贝博纳

<p class="ql-block">文图:贝博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668765</p> <p class="ql-block">  又一次跨越太行山,从太行山西麓的娘子关来到太行山东麓的西柏坡,也从山西来到了河北。这次我们选择导航推荐的路线,没走高速,走距离较近的省道和县道,七十多公里的路程,不到两个小时便到达。</p> <p class="ql-block">⏸西柏坡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最著名的五大圣地之一。对此我十分向往。其它四大革命圣地,如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我都参观游览过,而且有的地方去过多次,唯独西柏坡我没有去过。所以,邵哥在行前作攻略征求我的意见时,我毫不犹豫地让他在行程中加上了西柏坡。</p> <p class="ql-block">⏸五大书记铜像,左起:周恩来、刘少奇、毛泽东、朱德、任弼时。</p> <p class="ql-block">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距平山县城四十公里,距石家庄市八十公里。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水土肥美。据平山县志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山坡上的翠柏苍郁而得名。在宋初,部分居民迁居到北坡岭下开辟立村,因与东柏卜村隔芦苇地又相对居西,取名“西柏卜”。民国的时候,本村一名老师将“卜”字改成了“坡”,所以这里一直就叫西柏坡。</p> <p class="ql-block">⏸西柏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西柏坡,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山村,因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指挥中心而闻名天下。</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一年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与中央工委会合。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赶往北平。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p> <p class="ql-block">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坐落在西柏坡镇西柏坡村,占地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主要包括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旧居,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九月会议会址等十二处,除防空洞外,所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的平顶房。1982年3月,西柏坡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西柏坡景区不售门票,但需统一乘坐观光车进入参观,当然也可以步行进入参观。我们参观的那天,人特别多,几乎每个旧居小院都挤满了人。看的出来,有很多是单位组织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团队。</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旧居</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旧居</p> <p class="ql-block">  和以前我第一次走进井冈山、走进瑞金、走进延安等革命圣地的心情一样,非常迫切想了解党中央在西柏坡驻扎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中共中央旧址,第一感觉是这个地方非常质朴,每个建筑看上去就是普通的北方农村的房子。如果你对这里的情况一概不知,你根本不会觉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却居住着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旧居</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办公室</p> 邵哥是第二次来,之前作的攻略也详细,对西柏坡比较了解。听他介绍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旧址不是真旧址,因为在1958年的时候要修建水库,所以整个西柏坡村、东柏坡村都进行了搬迁重建,曾经的村子和旧址已被水库淹没。现在的旧址后沿了五百米,是1970年按原样复建的。看来,西柏坡人民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牺牲奉献,解放后,继续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 <p class="ql-block">⏸防空洞</p> <p class="ql-block">  顺着指示牌在旧址里参观,我当时还在想,中央为什么会选择平山县西柏坡来作为驻地呢?其实,党中央当初并没有选择西柏坡。中央新的指挥部选在哪里,最初是不确定的。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央新驻地曾首选承德,不久之后,又有动议迁至离南京很近的淮阴,但因各种原因均被取消。最终中央工委到华北太行山寻找大本营,就这样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西柏坡,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中央选择西柏坡是考虑了很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三点:</p><p class="ql-block"> 第一,滹沱河流经此地,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成为晋察冀根据地最富饶的地区;</p><p class="ql-block"> 第二,从战略位置来看,平山县背依太行山,前临华北大平原,有着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尤其是石家庄在1947年11月已经解放,在周围没有什么威胁,而且石家庄的解放,使得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了一片,彻底切断了蒋介石南北联系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第三,就是群众基础好,安全可靠。抗日战争时期,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著名的抗日模范县,晋察冀党政军领导机关先后在这里驻扎了三年多的时间。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更是长期驻扎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p> <p class="ql-block">⏸朱总司令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了解西柏坡,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党中央到达西柏坡的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国共和谈破裂之后,是中共历史上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1947年3月,胡宗南指挥二十五万兵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而中共在延安周围的部队,不足三万人。3月18日,党中央主动撤出延安,开始转战陕北。</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旧居</p> <p class="ql-block">⏸任弼时旧居</p> <p class="ql-block">  3月29日,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中央机关的行动问题。会议作出将中共中央一分为三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简称中央前委),率中央的精干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继续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 由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工委),由刘少奇为书记,率部分中央机关干部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后委),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后方支队司令员,率领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大部分工作机构到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习仲勋旧居</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陈毅旧居</p> <p class="ql-block">⏸李先念、曾山旧居</p> <p class="ql-block">  枣林沟会议后,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4月26日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5月3日到达河北省平山县封城村,与正在指挥正太战役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见面。在聂荣臻的建议下,中央工委决定并报党中央批准留驻在平山县,但具体在哪里安营扎寨,还是未知数。为此,经过慎重而细致的勘察研究,中央工委决定进驻西柏坡,并于7月初正式进驻。</p><p class="ql-block"> 遵照党中央指示,中央工委在西柏坡迅速开展工作,先后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首部土地法大纲。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做了主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指导晋察冀的军事斗争,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建立了华北财经办事处,为统一解放区的财经工作夯实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聂荣臻、滕代远旧居</p> <p class="ql-block">⏸彭真旧居</p> <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告别了生活战斗了十三年的陕北,开始向西柏坡转移,次日到达中央后委驻地山西临县三交镇双塔村,与杨尚昆等后委留守人员会面。</p><p class="ql-block"> 随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经山西兴县前去河北阜平,中央机关人员则和中央后委留守人员一起,由杨尚昆率领直接前往西柏坡。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到达西柏坡,分开了整整一年的中央前委、工委和后委又汇合到了一起。随之,党中央正式宣布撤销中央工委和后委。5月27日,毛泽东乘车到达西柏坡。至此,中央完成了从陕北到西柏坡的转移。西柏坡这个小山村成为全国革命的领导中心。</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p> <p class="ql-block">  从1948年5月进驻西柏坡到1949年3月离开迁往北平,党中央在西柏坡驻留约十个月时间。在这短短的十个月时间里,党中央不仅指挥三大战役取得了胜利,而且为筹建新中国进行了精心谋划,以一系列战略性部署,为迎接革命胜利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用五年左右时间,建军五百万,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五百个旅(师),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统治。这是一个令世界震惊的宣言。而实际上,人民解放军的推进速度大大超过预期,以摧枯拉朽、风卷残云之势,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p> <p class="ql-block">⏸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  ——党中央在西柏坡的一年,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大决战的一年,是全国战事最多、人民解放军战绩最大的一年,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最辉煌的一年。 </p><p class="ql-block"> 在毛泽东旧居和刘少奇旧居之间,有一座土坯小平房。那是中央军委作战指挥部。指挥部仅有三张桌子,两幅地图。但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作战指挥部,党中央、毛主席指挥了大大小小二十四次战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家常说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开始到1949年1月结束,历时四个多月,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四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p><p class="ql-block"> 在西柏坡纪念馆我看到,毛主席在西柏坡住了十个月,他总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仅辽沈一战,毛主席发往前线的电报就有七十七份之多,其中最多的一天里发了八封电报。</p> <p class="ql-block">⏸当年延安电影团拍下的七届二中全会珍贵画面</p> <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新修建的大伙房里召开。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全会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工作重心和任务,描绘了建立新中国的一系列的宏伟蓝图。</p><p class="ql-block"> 七届二中全会最响亮的声音,无疑是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毛主席在报告最后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此,“两个务必”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保持本色、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p> <p class="ql-block">⏸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全体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  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毛主席就要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了。3月23日是出发的日子,毛主席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我们进京赶考去!”然后坚定地说:“我们决不做李自成!”</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刚刚迎来七十六个华诞,一代伟人们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了。但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和铸就的西柏坡精神,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久弥新,永远昭示着未来,激励着后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