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万年寺 2025.8.24

刘琳娜

<p class="ql-block"> 万年寺,又名峨眉山万年寺,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黄湾乡(峨眉山景区内)骆驼岭下,海拔1020米。寺中有佛牙、贝叶经及舍利等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汉代,此处为采药老人蒲公的结茅修行处。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年),此处建有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年)更名为白水寺。北宋更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敕建无梁砖殿一座,赐匾“圣寿万年寺”,之名由此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年寺原规模宏大,有殿宇13重,因多次失火,除无梁砖殿外,古建幸存无几,现存山门、弥勒殿、般若堂、毗卢殿、巍峨殿、大雄殿等为近代扩建增修,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约1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年寺是峨眉山历史最久的古刹之一,李白登过峨眉山,住过此寺,广浚僧为李白抚琴讨论。</p> <p class="ql-block">  雨丝如织,山间云雾缭绕,仿佛天地间拉起了一层轻纱。我们沿着湿漉漉的石阶缓缓而上,眼前这座挂着“峨眉山”牌匾的古寺在雨中显得格外沉静。游客们穿着五颜六色的雨衣,像一朵朵移动的花,在青石板路上绽放。有人举着相机不停拍照,有人轻声交谈,笑声在雨声中轻轻荡开。雨水顺着飞檐滴落,敲在石阶上,像是古寺低语,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何古人总爱在雨中登高——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了听见自己与天地之间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石阶被雨水洗得发亮,两旁的石狮子静默伫立,鬃毛在雨中泛着微光。游客们踩着湿润的台阶一步步向上,雨衣窸窣作响,伞沿滴水,像是为这庄严的入口奏起一支轻柔的序曲。我站在门前回望,山色空蒙,树影婆娑,整座寺庙仿佛浮在云雾之上。那一刻,脚步不自觉地放轻了,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雨中的万年寺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画,飞檐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屋脊上的兽首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老慕站在台阶前双手合十,神情专注。我站在不远处,没有打扰,只是静静看着。雨水顺着他的帽檐滑落,像一串无声的祈愿。石狮子依旧威严,守着这千年的门庭,而人间的悲喜,就在这香火与雨雾之间,悄然流转。</p> <p class="ql-block"> 我在寺门前张开双臂,像要拥抱整个雨中的世界。脸上带着笑意,雨水打湿了我的发梢,却浇不灭那份欣喜。我轻声说:“真美啊。”是啊,雨中的万年寺,少了喧嚣,多了几分空灵。红墙黑瓦在水汽中晕染开来,庭院里的游客像行走的彩点,为这幅古画添上了生动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沿着台阶走向寺门,抬头便见“万年寺”三个大字在匾额上熠熠生辉,旁边“大光明山”四字苍劲有力。石狮子蹲踞两侧,目光沉静,仿佛已看过无数朝代更迭。游客们陆续进入,轻轻走进一段静谧的时光。雨丝斜织,山林如梦,仿佛一脚踏进了李白笔下的“峨眉山月半轮秋”。</p> <p class="ql-block">  庭院里地面湿滑,映着灰白的天光,像一面被打磨过的铜镜。几位游客在廊下避雨,有人拍照,有人静静望着屋檐滴落的水珠出神。正门上方“万年寺”的匾额在雨中显得格外庄重,木雕的纹路被雨水浸润,仿佛每一道刻痕都在呼吸。我走近那尊石狮子,伸手轻触它的底座,凉意从指尖蔓延开来——它见过多少风雨?又听过多少人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  雨未停,游客却未减。他们穿着各色雨衣,像一群迁徙的候鸟,落在这座古老的寺庙前。飞檐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只即将展翅的鹤。有人驻足凝望,有人缓步前行,脚步轻得像是怕惊动了沉睡的佛影。我站在人群中,忽然觉得,这雨中的朝圣,不是为了抵达某处,而是为了在行走中,找回内心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台阶上的积水倒映着天空与人影,像一面破碎的镜子,拼凑出流动的画面。游客们缓缓而上,雨衣的颜色在灰暗的天色下格外鲜明。两侧的石狮子沉默不语,却仿佛在说:千年风雨,不过一瞬。我低头看自己的倒影,也融进了这片水光里,成了这古老画卷中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石狮子静静守候。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敲出细碎的节奏。我忽然想起李白曾在此听琴,广浚僧的琴声是否也曾这样,穿过雨幕,落在某个人的心上?</p> <p class="ql-block">  寺庙入口庄严古朴,飞檐翘角在雨中更显挺拔。游客们或走或停,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一步步走向内心的宁静。石狮子依旧威严,而人间的喧嚣,在这一刻,被雨水洗得干干净净。</p> <p class="ql-block"> 穿黄色雨衣的燕子双手合十,模样虔诚得让人忍俊不禁。闭上眼,嘴角却悄悄上扬。雨中的红墙金饰显得格外温润,游客们或拍照,或低语,仿佛都不愿打破这份童真的静谧。我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信仰或许不是多么宏大的事,而是某个雨天,一个小女子认真闭眼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台阶湿漉漉的,反射着天空的微光。人们穿着各色雨衣,撑着伞,缓缓向上。牌匾上的“万年寺”三个字在雨中显得格外清晰,石狮子依旧沉默地守着门庭。有人轻声念着寺名,像是在确认自己真的到了这里。而我,只想在这雨中多走几步,让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p> <p class="ql-block">  游客们沿着台阶缓缓而上,雨衣的颜色在灰蒙的天色下格外鲜活。飞檐在雨雾中若隐若现,石狮子静立一旁,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整座寺庙笼罩在宁静之中,仿佛时间也在这雨里,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人们穿着雨衣,手持雨伞,在湿滑的地面上小心前行。中式建筑的飞檐在雨中勾勒出优美的弧线,石雕静静伫立,像是守护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地面映出人影与屋影,交织成一片朦胧的诗意。这一刻,行走本身,就是一场修行。</p> <p class="ql-block">  寺庙门前游客熙攘,雨衣与伞汇成一片流动的色彩。金色的牌匾在雨中依旧耀眼,石狮子威严庄重,仿佛在提醒每一个走近的人:此处非寻常之地。而人们,依旧带着尘世的喧嚣与期盼,一步步走入这千年的寂静。</p> <p class="ql-block">  寺庙在雨中更显雄伟,红墙与金饰在水汽中晕染出温润的光泽。绿树在风中轻摇,像是为这雨中的朝圣者低吟。我跟在人群后,忽然觉得,这山、这寺、这雨,都在等一个愿意慢下来的人。</p> <p class="ql-block">  赵哥站在石狮子旁,面带微笑,雨水顺着伞沿滑落。石狮子的细节在雨中愈发清晰,而寺庙的红墙金匾,在雾气中依旧熠熠生辉。这一刻,古老与当下,在雨中悄然交汇。</p> <p class="ql-block">穿紫色雨衣的占作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整座山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