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巴库是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是阿塞拜疆共和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前苏联的石油城,也是重要的石油基地和经济中心,里海的一个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因坐落于巴库油田,巴库被称为“石油城”。</p><p class="ql-block">巴库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南部。</p><p class="ql-block">巴库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在18世纪,巴库为巴库汗国都城。1813年并入沙俄版图,19世纪70年代开始工业开采石油。1922年成为苏联的一部分,1991年苏联解体后为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p><p class="ql-block">巴库依靠传统石油产业和农业、加大吸引欧美投资同时兼顾发展其他新兴领域,近年来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阿塞拜疆国内和世界各地人前来旅游和投资。</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0日,位列2024年《世界城市500强》(城市排名研究机构GYBrand发布)第279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库老城是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历史核心区,始建于12世纪,保存了完整的防御城墙、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等中世纪建筑群,2000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波斯、阿拉伯、突厥等多文明交融的独特风貌。</p><p class="ql-block">巴库老城形成于12世纪希尔凡王朝迁都时期,其历史可追溯至7世纪,是丝绸之路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双门:巴库的 石头城墙,建成于1138年,完整地围着古城。1608年,在距内墙10-12米处加建外墙,两道城墙之间掘有壕沟,引入海水。1886年外墙被移除,外墙的城门移入内城,与内城的沙马基门,并成了今天的阿巴斯沙赫门,也称“双门”。“双门”的上方,刻着希尔万沙王朝的徽标:两只狮子,中间是一牛头,两侧有两小圆。牛头代表财富,狮子代表勇敢和守护,两小圆代表日、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虽然是全国大部分人口信仰伊斯兰教,但阿塞拜疆也许是世界上最为世俗化的穆斯林国家,这里世俗化程度比土耳其更高。巴库街头人们的穿衣打扮和欧洲国家的城市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希尔万沙宫殿:位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老城的制高点,是巴库内城的核心历史建筑。始建于12世纪,原为希尔万沙王朝(统治时期为9-16世纪)的宫殿,1191年因地震迁都巴库后逐步扩建,主体完成于15世纪哈利卢拉一世统治时期。2000年,希尔万沙宫殿与巴库老城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里海的风裹着咸涩水汽,将老城的石墙蚀出蜂窝般的孔洞,却在街角陶罐里养出倔强的薄荷。黄昏时,海风穿过希尔万沙宫殿的拱廊,把千年前的波斯香膏味吹成碎片,地毯作坊的羊毛染料淌进石板缝,铜匠敲打声与茶摊的糖块碎裂声,在巷弄里发酵成生活的蜜,戴头巾的老妪用陶罐煮红茶,蒸汽晕湿了游客相机镜头里的中世纪拱门。</p> <p class="ql-block">爬上古城高处,让老城墙当背景,把现代火焰塔框进画面里,新旧同框的冲击力直接拉满!</p> <p class="ql-block">阿塞拜疆巴库~希尔万尼汗王宫殿,15世纪建成,是阿塞拜疆建筑的一颗明珠。</p><p class="ql-block">希尔凡王朝从6世纪到16世纪统治着阿塞拜疆北部的希尔凡州。希尔凡王朝统治者的目光最初转移到巴库,是12世纪希尔凡马努契夫三世下令围绕巴库城周围修建防御城墙。</p><p class="ql-block">1191年,一场灾难性的大地震摧毁了当时的首都舍马基,希尔凡王朝的子民迁居至巴库,同时为希尔凡汗王的宫殿建筑打下了地基。</p><p class="ql-block">希尔凡汗王宫殿是巴库古城的制高点,也是中世纪阿塞拜疆建筑杰出典范之一。</p><p class="ql-block">宫殿建筑群各部分并不是同时建成的,对于整个建筑群而言,并没有整体计划,相反,各个建筑物实际上是根据当时需要一点一点修建的。</p><p class="ql-block">宫殿的主要部分完成于15世纪,哈利卢拉一世和他的儿子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建成的建筑包括居住区、一所穆斯林寺院、矩形皇宫、皇室成员的寝陵、著名星相家巴库的坟墓和一间浴室。所有的建筑中,除了居住区和浴室外都保护完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