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珍宝岛事件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高呼着“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进行了抗议苏修的侵略行为的示威游行。我们年纪虽小,也被老师带着到圆明园小山坡上挖了些仅供一人藏身的防空洞。</p> <p class="ql-block"> 跟团坐船绕珍宝岛一圈。感觉宝岛虽然不大但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隔江不远就是俄罗斯。解放军官兵不论酷暑严寒(冬天零下30—50度)在几十年不通电的恶劣环境下坚守小岛,非常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此碑文显示自2000年4开始动工至当年6月,宝岛才开始供电。</p> <p class="ql-block">2023年发大水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参观侵华日军修建的虎头要塞</p> <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日、俄始终对我黑龙江广袤的领土虎视眈眈。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开始向我黑龙江虎林地区移民。1933年建虎头要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8号,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打击下,日本溃败已成必然。苏联也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要求,出兵消灭了盘踞在此要塞的日军。</p> <p class="ql-block">关于雅尔塔会议摘网文:“制定战后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的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是由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为代表的三个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于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p><p class="ql-block">会议的主要内容有:2/战后处置德国问题、2/波兰问题、3/远东问题、4/联合国问题。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议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的一系列决定有利于以同盟国的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制裁德国和维护战后的世界和平。</p><p class="ql-block"> 《雅尔塔协定》有关中国的条款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会议反映出苏、美、英三国对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的不同意图和矛盾,对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有着重大影响。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用拖延战术分化盟军,外蒙命运竟成美苏交易筹码。”</p> <p class="ql-block">出了虎头要塞,不远处就是虎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 时任总书记胡耀邦关心边陲地区经济建设,不顾路途遥远,于1984年8.15亲临虎林视察。</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正在设公园监控</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个是天下第一虎。看图片里人有多小就知道这虎规格多大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黑龙江虎林地区,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稻田。</p> <p class="ql-block">控制雨云用的高射炮。</p> <p class="ql-block"> 科技助力,稻田长势喜人。</p><p class="ql-block">这里不能不提一位日本来的水稻专家方原市先生的贡献(经过自媒体宣传才了解这位北海道大叔帮助中国种水稻的事迹)。1982年,在零下30多度冰天雪地的黑土地上,这位穿着破旧棉袄的日本人刨冰观察土壤,育种、培育水稻、合理间隔,大大的提高了黑龙江地区水稻亩产量。</p> <p class="ql-block"> 稻田卡通图:欢迎来虎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