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本宋词书竟能学4门知识?这部英汉对照巨著,让江南风月和金戈铁马照进英语世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盛景遇上精准浅白的英文表达,当千年宋词的平仄韵律与史学考据的严谨深度交融,会碰撞出怎样的阅读体验?现代出版社新近推出的《Anthology of Song Dynasty Ci-Poetry 宋词选》(英汉对照版),由资深译者黄宏荃精心编译,选题策划人及序言作者陈昌文博士(历史学博士、资深出版人)倾力打造,以“史学+文学+美学+英语”四位一体的创新定位,打破传统诗词典籍的边界,成为兼具工具书实用性与鉴赏词典审美性的划时代之作。翻开书页,不仅是跨越语言的诗词对话,更是一场沉浸式的多维知识盛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编译者黄宏荃先生,是译界公认的“诗词摆渡人”。他深耕中西文学翻译数十年,既深谙中国古典文学的肌理,对宋词的意象、格律、情感表达有着通透理解;又精通英语语言文学,尤其擅长用浅白、精准的英文传递中文诗词的微妙意境,避免因语言壁垒丢失东方美学的精髓。在翻译领域,黄宏荃始终秉持“信达雅”与“通俗化”兼顾的原则——他不追求晦涩的学术化表达,而是以读者视角打磨英文译文,让即便英语基础薄弱的人,也能通过直白的文字读懂宋词之美。这种“让古典诗词走下象牙塔,让英语学习贴近文化根脉”的理念,正是《宋词选英汉对照》最鲜明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本书的选题策划与序言撰写,由历史学博士、资深出版人陈昌文先生操刀,为这部作品注入了深厚的史学与出版视野。在序言中,陈昌文博士清晰勾勒出本书的三大核心价值:其一,打破学科壁垒,将宋词从单纯的文学鉴赏范畴拓展至史学、美学、英语学习领域,让读者在品味“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同时,既能了解词作背后的宋代社会风貌,也能通过双语对照提升英语表达;其二,重塑工具书定位,强调本书并非简单的“翻译集”,而是兼具“注释考据”与“审美引导”的综合典籍,每首词的注释都经过史学考证,确保文化背景的准确性;其三,倡导“轻量级学习”,认可黄宏荃的浅白英文译法,认为这能降低读者的学习门槛,让“用宋词学英语”从口号变为可落地的日常。陈昌文的序言,既是对本书价值的精准解读,也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阅读指引——翻开这本书,你不是在“读诗词”,而是在“通过诗词学知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若要具象感受这部作品的魅力,潘阆的《忆余杭·其一》堪称典范。原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重游?”寥寥数语,便将钱塘(今杭州)的仙境之美、词人的怀恋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而黄宏荃的英文译文,以白描手法精准还原了这份意境:“Long, long should I remember Qian tang,Earth it is not,It is heaven.Clusters of houses are half concealed in the green foliage,Everywhere is heard the waters riping music.</p><p class="ql-block">At my window real flowers below in four season.I live,as it were,Amid embroidered screens.Yet how many autumns ,since my departure,Have shared the windows on the Sui Bank?How soon should I rove the od'rous bower again?“译文没有复杂的从句与生僻词,用“riping”(潺潺流淌)、“concealed in green foliage”(掩映翠微间)等简单表达,将江南的水韵、绿意与烟火气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仿佛一幅可触摸的英文江南画卷。掩映翠微间)等简单表达,将江南的水韵、绿意与烟火气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仿佛一幅可触摸的英文江南画卷。你甚至可以听到一曲美妙的水的音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更难得的是,词后的注释部分堪称“知识富矿”。中英文对照的作者介绍,不仅点明潘阆是宋代初年“晚唐体”诗人的代表,擅长以清丽之笔描摹山水,还补充了他曾隐居钱塘、遍历江南的人生经历——这些背景信息,让读者瞬间理解“何日重游”的怀恋并非空泛抒情,而是源于对钱塘的深度眷恋。而赏析部分则从美学角度切入,指出这首词以“不是人寰是天上”开篇,用夸张手法奠定仙境基调,后以“隋柳几经秋”的时光意象收尾,形成“空间之美”与“时间之思”的呼应,让词作的层次感与感染力跃然纸上。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注释中还隐含着“小彩蛋”:比如“翠微”译为“green foliage”而非直译“light green”,既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又保留了“青翠山色”的核心意象;“屏障”译为“screen”,而非“barrier”,精准传递出“如屏风般雅致”的审美意境,而非物理阻隔的含义——这些细节,让英语学习不再是孤立的单词记忆,而是与文化、美学深度绑定的理解式学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通读全书便会发现,《忆余杭·其一》的呈现方式并非个例,而是整部作品的缩影。书中精选的百余首宋词,涵盖李煜、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名家经典,题材从山水田园到家国情怀,从儿女情长到人生哲思,全面展现了宋词的多元风貌。每首词都遵循“原词+英文译文+中英文作者介绍+中英文赏析”的结构,既满足文学爱好者的鉴赏需求,又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鲜活的“文化语境素材”,更让对宋代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通过诗词触摸到宋代的社会生活——比如读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既能通过“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感受宋代杭州的繁华,也能通过英文译文中的“jewels and pearls in rows in the markets, silks and satins filling the houses”学习英语中“物质丰富”的表达;读陆游《卜算子·咏梅》,则能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译文中,体会“even crushed into mud and dust, its fragrance remains as before”传递的坚韧精神,同时了解陆游所处的南宋乱世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于不同需求的读者,这本书有着不同的“打开方式”:学生群体可以将其作为“双语诗词教材”,在背诵宋词的同时积累英语表达,应对语文与英语的双重学习需求;文学爱好者能通过中英文对照,发现诗词意象在不同语言中的“转译之美”,获得全新的鉴赏视角;历史爱好者则可借助注释中的背景考据,将宋词作为“宋代社会的活化石”,补充史料之外的人文细节;即便只是普通读者,也能在“读一首词、学一段历史、赏一幅美景、记几句英语”的轻松节奏中,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学习的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常常面临“想读诗词却没时间,想学英语又缺乏语境”的困境。而这本宋词选英汉对照恰好提供了一种“高效学习”的解决方案——它让我们不必在“学文学”“学英语”“学历史”之间做选择,而是能在一本书中实现多维收获。当你在通勤路上翻开它,或许只是想读一首短词放松心情,却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几个英文表达,了解了一段宋代往事;当你为孩子讲解诗词时,它又能成为“双语启蒙工具”,让孩子从小感受中西文化的碰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部由黄宏荃编译、陈昌文策划的《Anthology of Song Dynasty Ci-Poetry宋词选英》(英汉对照版),早已超越了“工具书”或“鉴赏词典”的单一定位。它更像一座桥梁,一端连着千年宋词的婉约与豪放,一端连着现代英语的简洁与精准;一端连着宋代的历史风云,一端连着当下的学习需求。翻开这本书,我们不仅能读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意境,更能让这份意境,以全新的语言形式,在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李为202509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