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淳朴是否是农村人的标签

林深

淳朴是否是农村人的标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淳朴”一词由“淳”和“朴”两个同义语素构成,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淳”有深厚、纯粹之意;“朴”指未经雕琢的原木,后二者组合,核心是形容人或事物保持本真、未经世俗复杂侵染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实话,不知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提起“淳朴”一词,我的大脑里最先跃出的就是一幅画、一个词:画中是一个依山傍水而居的小村庄;词则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农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大概是我热爱乡土文学的缘故。我在一些文章中常提到:我是一个恋家的孩子,只想待在小县城里,有一份安稳的工作,陪在家人身旁。至少至今没有想过要离开家乡、潇洒远行。我喜欢读乡土文学,自己也尝试写过乡土文章。或许因为心理上恋家,也有可能是思想里无法远离生我养我的地方,头脑中对乡土文学自来熟,也自带亲切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乡土文学的作家,大多是写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宁静祥和,是心灵的净土,百年之后的归处。要么就是写农村没有繁华都市的纷扰喧嚣,直肠子的农村人没有城市人心里那么多弯弯绕。虽也有提及农村人的斤斤计较、自私自利,但都在少数,以至于常读乡土文学的我对农村人产生了“淳朴”的滤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我要抛出一个论点:有淳朴的农村人,也有心恶的农村人,“淳朴”不是农村人的代名词,而城市人也未必就不淳朴(因本文意在论述“农村”和“淳朴”,故而这里暂时不予表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祖父和祖父在时家里还是比较受人敬重,到父亲这一辈便是受尽闲言蜚语、轻视嘲笑(个中缘由,不便细说,便不予表述)。也不怪村里人如此做派,毕竟我家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而我们这一辈的又还没有奋斗达标,还没有达到世俗人眼里的成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嫌贫妒富、攀权附势也是正常,只是让我觉得,长年累月积累起来的“淳朴农村人”思想被颠覆,心里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我所说的攀权附势,并不是说村里有人贿赂了哪个村里走出去的有一官半职、握着铁饭碗、吃上皇粮“成功人士”,从而谋取了什么利益。在农村啊,攀权附势更多的是指心理上的攀附。知道这家出了一位“成功人士”,甚至两位、三位、全家,便会对这家人从心底里尊重,冷眼嘲笑没有这家人,闲言蜚语里不针对这家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便是农村人的攀权附势,不一定有什么利益来往,全都看在眼里藏在心里。相反的,对没有“成功人士”“有钱人士”的人家,百般羞辱,有什么鸡毛蒜皮的事就传遍全村,成为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你让我对这样的人说“淳朴”?那岂不是对“淳朴”的羞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里,其它的闲言蜚语和人情冷暖我暂且不提,就说说前几天妈妈打电话告诉我的一件事,诸君便可窥见其中的有些人的恶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哥哥从小到大都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跟人说话从没有红过脸,邻居有什么事只要跟他说,他都是乐于助人且乐此不疲的。除了一根筋、脾气倔、责任感不是那么的强,哥哥也没什么不堪的坏习惯和惊世骇俗的恶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个月,在我开学后两天,哥哥在老屋清理杂草的时候摔倒,好巧不巧地踩到镰刀的刀刃上。右脚的脚掌从中间被割断,只有脚背的一点皮还在撑着,想必当时已是动弹不得,也不知如何找东西止血,好在哥哥打通了妈妈的电话。妈妈是在县城里务工,就算接到电话也没办法及时赶到老屋“救”哥哥,妈妈只能打电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打给堂伯妈,堂伯妈是在住院不假,但是堂伯(和我爸爸共一个爷爷的)是在家的,事态只有这样严峻了,堂伯妈说堂伯在家带孙子走不开算是婉拒了妈妈。后来哥哥住院几天,也一个电话都没有来嘘寒问暖,堂姐微信关心了一下,然后顺带说了要去走客送礼,哪件事是“顺带”的诸君自行品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堂伯对妈妈意见不小这我是知道的,但终归是我们家过得艰辛,爸爸又去世几年了,爱答不理、见死不救也是算是正常吧。那我试问,如果今天的我不是在大学里读书的人,而是在县里当官,堂伯家还会不会对哥哥这件事置若罔闻?如果是,好,日后若他们重病缠身,我愿意折五年寿给他们家任何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后妈妈打电话给以前老屋的邻居,我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的妈妈,苗话里叫奶椰。奶椰知道后赶到我家老屋,在屋前小溪边发现了哥哥。哥哥当时已经失血过多、寸步难行了,奶椰背不动哥哥,就赶忙叫了另一家邻居。和哥哥同龄的宗生在家,我称宗生哥。宗生哥背着哥哥来到马路边,衣服上都沾满了哥哥的血。邻居们帮忙叫了救护车,在等救护车的时候,也一直在宽慰哥哥,不曾离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来万分惭愧,当然也万分感激。爸爸是在老屋去世的,当年就没少麻烦老屋的邻居们,如今哥哥这件事,倘若不是邻居心好,哥哥会失血过多、在劫难逃,也让我知道谁的心好、谁的心恶,让我看到互帮互助、不袖手旁观的真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让人生气的则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泼妇”。哥哥出院回家修养后,老泼妇在村里散播“心思坏才遭遇此难”的流言蜚语。我的哥哥只有是这么老实的人了,万万想不到有一天能给他安上一个“心思坏”的罪名,简直是莫须有。哥哥刨他们家祖坟了?偷他们家鸡鸭鱼了?害他们家的命了?这些都是没有的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老泼妇也不是第一次中伤我们家了。前几年我们家起新房子,他路过就对妈妈说:“堂屋这么小,以后拜禅(家乡习俗,有人去世晚辈集中在堂屋跟着念经师父行跪拜礼)都没地方。”建新房子,乔迁大喜,拿丧礼来说事,我想问,她在高贵什么?七八十岁的人了,还来管我们家以后的丧礼呢?自己能否有那个长寿的命看到我们家再举办丧礼都是回事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觉得,你可以没有同情心,但是请不要落井下石;你可以置若罔闻,但请你不要胡言乱语。算什么长辈?这样去中伤晚辈,我以后都是不屑于尊重这样的人。乡土文学里的淳朴呢!不是每个农村人人都配得上“淳朴”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很热爱我的家乡,可我却不敢在乡土文学的创作里写“淳朴的家乡人民”了。一是觉得,有些人不配有此夸赞;再则,如此相提并论,对真正淳朴的人着实不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林深原创</p><p class="ql-block">图片:致谢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