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的美篇

赵老师

乘着游艇荡津门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碧波载艇溯津流,九河潮起接天悠。</p><p class="ql-block">鼓楼钟荡鸣清韵,洋楼影叠古今秋。</p><p class="ql-block">狗不理香诱客步,杨柳青画绘乡愁。</p><p class="ql-block">漕运风华凝岁月,澄波书史万古遒。</p> <p class="ql-block">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天津,这座"因河而兴,因运而盛"的城市,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独特的现代魅力,同时以其特有的气魄与惊人的速度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精彩篇章。</p><p class="ql-block">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全长约1050公里,由五大支流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三岔河口汇流后形成干流,最终注入渤海。它宛如一条玉带贯穿市区,乘船游览海河,便是探寻天津之美的绝佳方式。</p><p class="ql-block"> 从明清时期起,天津作为运河与海河的交汇枢纽,成为南粮北运、南北物资流通的关键节点,由此催生了商贸繁荣,奠定了城市发展的根基,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具有现代化规模的港口城市。</p> <p class="ql-block">  天津卫的由来可追溯至明永乐二年即1404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靖难之役”中渡河起兵的“龙兴之地”,赐名“天津”(意为“天子渡口”)并设天津卫,由此形成军事建制与城市雏形。</p><p class="ql-block"> 海河两岸,20余座风格各异的桥梁,不仅连接着两岸交通,更串联起天津的历史与现在;五大道的小洋楼静静诉说着近代风云;古文化街的戏楼、曲艺亭、茶馆传来阵阵歌声笑语,这些独特的城市符号构成了天津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色。</p> <p class="ql-block">  乘坐天津游轮游览天津,最美的航线为永乐桥(天津之眼)至解放桥段,沿途会经过金钢桥、狮子林桥、金汤桥、进步桥、北安桥、大沽桥、解放桥 。</p><p class="ql-block"> 永乐桥,原名慈海桥,2008年建成通车,位于天津三岔河口,是世界唯一实现“轮桥合一”的建筑奇观。桥全长330米,跨度100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机动车道,下层设有非机动车道、步行通道等。桥上架设“天津之眼”摩天轮,高120米,直径110米,外挂48个透明座舱,可同时供384人观光,旋转一圈约30分钟,能将方圆40公里的景致尽收眼底。 </p><p class="ql-block"> 解放桥,始建于1927年,桥长97米,三孔布局,中孔为双叶立转开启跨,是中国开启式钢桥的经典代表。其钢桁架结构曾铺设双轨电车,历经2003年“修旧如旧”的修缮和2020年的设备升级,仍保留开启功能。解放桥原名万国桥,是连接河北、河东、和平三区,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1937年抗日战争中法国军队拒绝日军通过、1949年解放军占领该桥等,是天津的城市地标和历史象征。 </p><p class="ql-block"> 赤峰桥,采用独树一帜的斜塔空间索面弯曲钢箱梁结构,是国内唯一一座斜塔双索斜拉桥。桥高达60米的主桥塔倾斜,形似高耸的帆桅,134米的主跨构成流畅的船身,以“天津之舟”为设计理念,将交通功能与艺术审美完美融合,有效缓解了天津站地区的交通压力,象征着天津面向世界、通达四海的开放精神。 </p><p class="ql-block"> 大沽桥,由世界著名桥梁设计专家邓文中院士设计,2005年建成通车。以“不对称外飘式联合梁系杆拱桥”的独特结构闻名,其意象为“日月同辉”,大拱圈弧长140米、高39米,向东倾斜,象征太阳;小拱圈弧长116米、高19米,向西倾斜,宛如月亮。两拱通过80余根吊杆共同承载桥面,无需水中桥墩,桥身两侧还有半圆形观景平台,造型优美,寓意深刻。 </p><p class="ql-block"> 北安桥,前身是1939年始建的木桥,1973年改建为钢筋水泥桥。桥头矗立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雕像,寓意守护四方平安,桥栏上有四尊怀抱阮、笙、琵琶、排箫的铜制“乐女”雕像,还有两条金色盘龙雕塑自桥墩处昂首腾空,宝瓶式石栏杆与花岗岩铺就的路面相得益彰,是古典与时尚完美结合的桥梁。 </p><p class="ql-block"> 金汤桥,取“固若金汤”之意,是我国仅存的三跨平转式开启钢结构桥梁。1949年1月15日,平津战役中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在此胜利会师,它因此成为天津解放的标志,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已化身为步行桥,桥身及周边水景融入了现代喷泉与绚烂灯饰,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科技光影交织……</p> <p class="ql-block">  两岸的风景更是美不胜收。海河公园内绿柳翠槐、芳草鲜花覆盖两岸,草坪如绿色的绒毯,其间点缀着灌木和蔷薇,四季有花,美不胜收。夜晚,华灯初上,彩灯隐耀,映入河中,波光灯影闪闪烁烁,津湾广场等现代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宛如梦幻世界。 </p> <p class="ql-block">  沿着海河,能找到许多名人故居。如位于河北区的李叔同故居,是一座清朝年间建造的四合院,院内建有游廊、小花园和西式书房“意园”,在这里可以了解李叔同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叔同故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原址为河北区粮店街60号,是清朝年间建造的四合院,呈“田”字形,共有60余间房,占地1400平方米。院内有游廊、小花园和西式书房“意园”。2007年重建,2011年正式对外开放,命名为“弘一法师--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分为园林景观和故居两部分。馆内展出李叔同的生平介绍、家书、手稿、书法作品等,复原了桐达钱庄、佛堂、起居室等生活起居场景,展现了他的非凡人生和爱国情怀。 </p>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近代学者、政治家。1890年入京会试,与其师康有为一起,致力于维新运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海外。辛亥革命后归国,1912年在津创办《庸言报》。1915年定居天津。旧居建  于1914年,是一幢意大利式二层楼房,带地下室,楼顶东侧建有八角形阁楼。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19.8平方米,共有房50间。袁世凯复辟称帝,梁曾在此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并和蔡锷密谋反袁护国。</p><p class="ql-block"> 梁启超书斋(饮冰室书斋):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是梁启超纪念馆的一部分,与梁启超故居并立院内。书斋为欧式建筑风格,“饮冰”二字取自《庄子·人间世》,体现了梁启超的忧国忧民之心。这里是梁启超晚年著书的主要场所,他在此完成了许多重要著作。书斋内部有书房、会客厅等,游客可以看到他当年使用过的书桌、书柜等,馆内还陈列了大量相关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照片等,生动展现了他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历史进程中的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天津瓷房子 ,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原为近代外交家黄荣良的寓所,是一座折中主义风格的法式别墅。2002年,爱国华侨张连志出资购置,用家族收藏的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300多个瓷猫枕、300多个汉白玉唐宋石狮子、300多尊历代石雕造像、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等进行改造。在这座房子上,唐三彩、宋元官窑、明清珍品各个历史时期的瓷器都可以找到其踪迹……</p><p class="ql-block"> 2007年9月3日,瓷房子正式开馆,2010年9月被美国媒体赫芬顿邮报评选为世界十五大设计独特的博物馆之一。</p><p class="ql-block"> 瓷房子外观独具特色,有“世界最长古瓷龙”,龙身用古瓷片贴塑而成,全长768米,龙身还形成英文单词“China”(中国)的造型,屋顶的红五星龙首由明代祭红瓷瓷片贴塑而成,整座建筑中西合璧、古今交融,是举世无双的、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艺术圣地。 </p> <p class="ql-block">  古文化街是“津门故里”,也是百年商脉传承地,有众多中华老字号和津门老字号店铺,如著名的天津三绝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和耳朵眼炸糕,还有果仁张、泥人张等传统小吃。津门故里还是著名天津曲艺表演之所,戏剧、相声、小曲等文化表演 时常随风入耳或映入眼帘。 </p>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风情区则是亚洲唯一保存完整的意大利风貌建筑群,漫步其中,仿佛置身欧洲小镇 。马可波罗广场‌,是风情区的中心地标。</p><p class="ql-block">‌ 马可波罗广场位于天津市河北区自由道与民族路交叉口。1924年建造,为原天津意租界核心区域,是亚洲唯一的意大利风格建筑群及最大的意大利文化蕴涵地。</p><p class="ql-block"> 广场占地2200平方米,由6座意大利南部地中海风格别墅环绕圆形广场组成,建筑采用砖木结构,均设二层及半地下室,塔楼平顶,凉亭呈现平拱、圆拱、尖拱等造型特征。</p><p class="ql-block"> 和平女神雕塑位于广场中心,高13.6米,由花岗岩制成,包含喷泉水池、基座、罗马柱及和平女神铜像。女神手持橄榄枝,象征和平与友谊,基座上还装饰有4个欧式人物雕像。该雕塑原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而建。</p> <p class="ql-block">  乘舟游海河,恰如穿行于时光的画卷。一湾碧水托着游艇劈波斩浪,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既有饱含岁月沧桑的古建静静矗立,藏着天津卫过往的故事;又有横跨河面的长桥默然静卧,见证着城市的现代流转。耳畔潮水拍岸,仿佛在诉说津门的百年历史;眼前帆影微动,将游人满溢的兴致轻轻摇荡。这一路的景致与心境,实在难以用言语全然描绘,唯有将这份美好深深印在心底,默默期盼着来日再赴一场与天津的约会。</p><p class="ql-block"> 乘着游艇荡津门</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一湾碧水载行舟,两岸风华眼底收。</p><p class="ql-block">古建无言藏岁月,长桥不语跨春秋。</p><p class="ql-block">潮声漫述津门史,帆影轻摇客兴稠。</p><p class="ql-block">此景此怀难尽意,唯留心印记重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九月中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