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卢沟桥简介</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是迄今中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11孔联拱石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廿九年(公元1189年),建成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桥长266.5米,宽9.3米,桥上大小石狮共计501只,雕刻精美,形态各异。十三世纪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卢沟桥构造科学缜密、别具匠心,“铁柱穿石”成为中国古代建桥技术的创举,历经八百多年,仍巍然屹立。卢沟石狮惟妙惟肖、华表碑刻壮观苍劲,“卢沟晓月”闻名遐迩,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是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爆发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卢沟桥成为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之桥!</p> <p class="ql-block">走上</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广场上,一块巨大的石碑静静矗立,金色的“盧溝橋”三个字在逆光中熠熠生辉,仿佛被历史的光焰点燃。石碑下方浮雕的桥影与远处真实的桥体轮廓隐隐呼应,像是时光的两面在此交汇。我缓步走近,指尖轻触冰凉的石面,仿佛触到了八百年前工匠的呼吸。树影斑驳,人影往来,却无人高声言语,仿佛生怕惊扰了沉睡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座纪念碑在开阔的广场中央巍然矗立,金色铭文在阳光下庄重闪耀。几根石柱整齐排列,像是列队的士兵,守护着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风拂过碑面,带来一丝凉意,也带来了1937年那个夜晚的回响——枪声、呐喊、火光……那一刻,这座桥不再只是交通的纽带,而成了民族觉醒的起点。站在这里,脚步不自觉地放轻,心却愈发沉重。</p> <p class="ql-block">广场另一侧,一座浮雕纪念碑上,人物群像高举手臂,神情激昂,仿佛在呐喊,在冲锋。那是一种不屈的姿态,是民族脊梁的具象。黑色基座托起金色铭牌,像黑夜托起黎明。我站在浮雕前,久久未语。这些面孔或许无名,但他们用生命写下的故事,早已刻进这座桥的每一块石头里。</p> <p class="ql-block">一群游客在抗战纪念塔前合影,笑容灿烂,却带着庄重。塔身上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基座上的战争浮雕沉默而有力。他们按下快门的瞬间,不只是记录风景,更是在与历史对话。我退后几步,望着这座桥、这座塔、这片广场,忽然明白:卢沟桥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古老与精美,更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铭记,如何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