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山河壮歌

瓯江潮

<p class="ql-block">  铭记伟大历史胜利,凝聚正义和平力量。</p><p class="ql-block"> 9月13日,丽水学院党委宣传部、丽水市文联、丽水市诗词楹联学会、松阳县诚天和茶熏火腿有限公司联合在丽水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了“红色热土•山河壮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诗词吟诵会,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p><p class="ql-block"> 丽水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廖峰、丽水市文联副主席叶小平、丽水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程丽平、松阳县诚天和茶熏火腿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富,以及全市各县、市、区诗词楹联学会的领导骨干共计100余人参加。</p><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首届瓯江诗派•中华生态诗“松阳茶熏火腿杯”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同步举行。程丽平会长在致辞中指出,我们为获奖者颁发的不只是奖杯,更是一把“瓯江诗派”的钥匙一一它打开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学阐释;“传承千年瓯江山水诗路”的丽水路经;“让中华生态诗走出丽水面向全国”的无限可能。陈金富董事长表示,此次诗词大赛是一次文化与美食的奇妙碰撞,两者的结合让茶熏火腿增添了别样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今天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个人,也不仅属于本次大赛的获奖者,更属于每一位用文字和情怀追寻美、收获美的瓯江诗人。获奖不是终点,九万里风鹏正举,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格律诗词的璀璨星河中踏浪乘风,续写诗话处州穿越千年的古韵新声。”一等奖获得者刘雪莲在感言中说道。</p><p class="ql-block"> 八秩光阴流转,烽火记忆犹存。</p><p class="ql-block"> 舞台背景上,金色长城起伏,赤红绸布飞舞。屏幕上方,“红色热土,山河壮歌”八个大字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有多少苦乐,就有多少种活法;有多少变化,太阳都会升起落下。平凡的我们,一身雨雪风霜不问去哪?随四季枯荣依然,迎风歌唱……”丽水学院离退休教工协会带来的男声四重唱《人世间》,拉开了吟诵会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这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时代的宣告。八十年前的烽火与血泪、八十年后的和平与繁荣在此刻交织。“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民族精神”,在莲都区诗词学会的集体朗诵散文诗《牢记抗战历史,传承民族精神》里唱响。</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站在城墙上,就依稀可以听到,遥远的回声。听!王昌龄《出塞》的家国情怀;李益《塞下曲》的英雄气概。看!丽水市文元学校的学生们吟诵唐代严武《军城早秋》:“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p><p class="ql-block"> 松花江畔,血与火交织。“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云和县诗词学会带来一首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经典歌曲《松花江上》。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体中华儿女以空前的民族觉醒和团结,共赴国难。</p><p class="ql-block"> 舞台中央,遂昌县诗词学会的诗词吟诵《访王村口故战场悼粟裕大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面对“鬼神感泣将军去,山水思君魂永还”的追问,他们铿锵有力地回答:“九州御寇英雄志,万众驱倭壮士鞭。”</p><p class="ql-block"> 在诗朗诵中,青田县诗词学会的《烽烟淬忠骨,蓝焰继丹心》;松阳县诗词学会的《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有赋》《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感怀》《满江红•烈士墓前》;缙云县诗词学会的《满江红•缅怀英烈》;庆元县诗词学会的《满江红•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祭》。在不屈的抗争中,中国共产党坚信正义必胜,培育出一颗颗火种,燃遍抗日战场。</p> <p class="ql-block">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景宁县诗词学会的《七律•胜利八秩庆》捷报传畲乡,龙泉市诗词学会的《沁园春•雪》气势磅礴,丽水市诗词学会的《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祭》汇聚正义力量。八十载光阴流转,浴火重生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仼人欺凌到走向复兴的伟大跨越,那是用鲜血与生命书写的史诗。</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站在时间的刻度上,不只是纪念,是让那些从未走远的灵魂知道一一他们守护的人间,正以春天的模样,认真茁壮健康生长!”一份从南城诗社的《时间的刻度上,我们站成纪念碑》中扛起的责任,也必然从“救亡图存”的顽强抗争,升华为对“和平正义”的执着坚守。</p><p class="ql-block"> 时光奔流,物换星移,精神永远在场。“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吟诵会的最后,全场齐声高唱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带着它慷慨激昂的旋律刻进亿万中国人的基因里,穿越八十余年时空,传唱至今依旧振奋人心。</p><p class="ql-block"> 丽水市诗词楹联学会负责人表示,创作与吟诵是诗词魅力所在的两个方面,今后学会还要紧紧抓住这两个龙头,鼓励诗人深入工厂农村一线,深入丽水的山山水水,写出更好的作品,用诗词讲述丽水故事,用诗词反映时代的变迁,用诗词吟诵出美好的生活,让瓯江诗派•中华生态诗一步步走出丽水,面向全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