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三违”问题屡禁不止?为何有些问题虽然罚了,但下次还有人违反?

苍山倪胖子

<p class="ql-block">  员工“三违”屡禁不止、处罚后仍重复发生,核心是“处罚仅治标,未解决思想认知、管理漏洞和现实阻碍”,具体可从三个关键层面拆解:</p> <p class="ql-block">一、思想层面:安全意识没“扎根” </p><p class="ql-block"> 侥幸心理作祟:觉得“违规操作这么多次都没事”,把安全制度当“摆设”,比如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总觉得“不会那么倒霉”。</p><p class="ql-block"> 培训流于形式:安全培训走流程,员工没真正理解违规的后果,比如只是机械背诵操作步骤,却不知道漏做一步可能引发事故。</p> <p class="ql-block">二、管理层面:制度执行“打折扣”</p><p class="ql-block"> 处罚力度不够“疼”:罚款金额低、追责不严格,比如违规一次只扣几十元工资,对个人收入影响微乎其微,威慑力不足。</p><p class="ql-block"> 监督检查“走过场”:检查频次少、重点不明确,比如只查台账不看现场,员工知道“应付检查”就行,违规行为自然难杜绝。</p><p class="ql-block"> 整改没触达根源:比如员工反复违规是因为设备设计不合理,却只处罚员工不改进设备,问题自然会反复出现。</p> <p class="ql-block">三、现实层面:工作压力“逼”人违规</p><p class="ql-block"> 赶工期牺牲安全:生产任务紧张时,管理层可能默许“简化流程”,比如为了按时交货,允许员工违规操作机器赶进度。</p><p class="ql-block"> 环境隐患“逼”人冒险:比如防护设备老化、照明不足,员工为了完成工作,不得不“冒险”违规(如徒手操作危险设备)。</p> <p class="ql-block">四、文化层面:安全氛围没“养成”</p><p class="ql-block"> 企业没把安全当“核心”:比如考核只看产量和效率,不把安全纳入绩效,员工自然觉得“安全不重要”。</p><p class="ql-block"> 违规行为被“默许”:老员工带头违规,新员工有样学样,形成“大家都这么干”的不良风气,比如车间里随处可见违规抽烟的人,却没人制止</p> <p class="ql-block">怎么破?关键要让员工“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p><p class="ql-block"> 让违规“代价高”:加大处罚力度,比如违规一次直接停工培训,甚至影响晋升;</p><p class="ql-block"> 让合规“更方便”:优化流程和设备,比如用自动化工具减少人工危险操作;</p><p class="ql-block"> 让安全“成习惯”:通过案例警示、安全竞赛等方式,让员工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p> <p class="ql-block">  说到底,安全不是“罚”出来的,而是要从人心和机制上同时下功夫。更要让员工“不敢违”(提高违规代价)、“不能违”(堵上管理和环境漏洞)、“不想违”(建立安全共识),三者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重复违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