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8日乘北京至银川的动卧火车来到美丽的塞外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市。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常住人口729万,回族为主体民族。宁夏平原位于黄河上游,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草丰美,稻麦飘香”,被称为塞上江南。历史上是西夏王朝的发源地,丝绸之路要道。</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在晨曦阳光中,具有回族建筑风格的银川火车站显得更漂亮。姐妹俩在火车站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沙湖风景区距银川市42公里,是一处融合江南水乡灵与塞北大漠雄浑的景区,其中水域面40余平方公里,沙漠面积20余平方公里,形成独特的“沙水相依”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沙湖景区的大门及花坛设计,占地面积大,体现了西北地区的雄浑壮美。</p> <p class="ql-block">在沙湖景区乘游船去沙漠区。</p><p class="ql-block">照片,与妹妹在游船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乘船游沙湖欣赏沙湖的秋色, 很是愜意至极。</p><p class="ql-block">照片,站在游船甲板上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沙湖以“一半湖水一半沙”的奇特美景被誉为“塞上明珠”。游船驶入湖心,湖水清澈湛兰,两边的芦苇随风起伏, 偶尔有水鸟掠过水面,美丽的景色使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沙湖景区沙漠面积约22平方公里,连绵起伏的沙丘一望无际,金色沙丘显得更加壮美!</p> <p class="ql-block">水绕沙丘天下绝,沙水相依美景奇。</p> <p class="ql-block">金色沙丘与碧波荡漾的湖水,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沙湖的独特魅力在于沙漠与湖泊交相辉映,即有塞北的壮美又有江南灵秀,湖边的芦苇随风摇曳,远处的沙漠,沙丘一片金黄,这就是西北风景“沙抱湖”,让人看着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沙湖岸边彩色走廊。</p> <p class="ql-block">宁夏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要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首先从博物馆开始。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4万件,其中国宝级文物包括胡旋舞石刻门、鎏金铜牛和石雕力士志文支座。馆内常设展览宁夏通史、西夏文化及民俗非遗展等。</p><p class="ql-block">照片为宁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宁夏通史展:</p><p class="ql-block">右下图,1977年在西夏王陵出土的鎏金铜牛。</p><p class="ql-block">左下图,1974年在西夏王陵出土石雕力志文支座。支座顶部刻有西夏文,背部刻有汉字“砌垒匠高士昌”,为西夏石雕石匠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出的贺兰山岩画的拓片。左上图,太阳神,</p><p class="ql-block">右上图,怀孕的母马,</p><p class="ql-block">右下图,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被誉为“神的奇迹”和“东方金字塔”。它位于银川市西郊的贺兰麓,2025年7月11日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照片,西夏王陵博物馆、世界遗产名录标牌,上面均有汉字与西夏文字。</p> <p class="ql-block">西夏陵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展示了西夏王朝(1038~1227年)党项人创立的多民族王朝的历史。博物馆全面展示了西夏历史文化和陵墓考古成果。</p><p class="ql-block">照片,为西夏文字及西夏文字一一印字所。西夏文字共有6000多个,现识别出5000多个字。西夏文字形体方正但笔画繁多,整体结多模仿汉字。西夏文字看着像汉字,但走近看一个也不认识。西夏国灭亡后,西夏文字也逐渐被遗忘,成为死文字。</p> <p class="ql-block">陵区分布9座帝王和271陪葬墓,总面积近50平方公里,规模与明十三陵相当。西夏王陵的破坏主要是蒙古军的毁灭性打击。1227年西夏被蒙古灭亡后,蒙古军对西夏王陵实施了系统的破坏,包括地面建筑的焚毁,碑刻砖雕的粉碎,陵墓盗掘。这一行为与成吉思汗征讨西夏时军事报复相关。</p> <p class="ql-block">西夏陵墓群。</p> <p class="ql-block">陵墓呈倒扣的窝头形,以黄土夯筑技术为主,融合唐宋帝陵风格,陵台高大如密塔。</p><p class="ql-block">3号墓被认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占地最大且保存最完整。陵墓外面的塔己完全破坏,现场考古发现了塔的石刻,屋顶正脊装饰物琉璃鸱吻等建筑构件。 陵纵向呈长方形布局,外设四座角台,对称阙及碑亭,主体建筑由月城与内城构成“凸”字形平面。</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岩画景区,位于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山麓的古代岩刻群,记录了远古人类3000~10000年前生产生活场景,包括放牧、狩猎、祭祀、征战、娱舞等,被誉为“史前人类的艺术长廊”和“刻在石头上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远古岩画,在远古岩画探寻万年时光的足迹。石碑上刻有贺兰山岩画的灵魂“太阳神”。</p><p class="ql-block">在景区内,与领队小商,妹妹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岩画沿贺兰山自北向南绵延250公里,共有27处遗存,总共有4万余幅岩画,其中贺兰口最为集中,达6000余幅。</p><p class="ql-block">照片,在贺兰口岩画景区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贺兰山深处的岩壁上,太阳神岩画如远古的凝视,静静地伫立了数千年。这幅岩画磨刻于距地20多米高的杰作,是贺兰山岩画的灵魂所在,也是先民精神世界的直观写照。这幅岩画充分体现了先民们对太阳的崇拜,对自然的敬仰,反映先民对光照和温暖的依赖。</p><p class="ql-block">太阳神是贺兰山岩画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图腾,被誉为“镇山之作”。</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岩画:</p><p class="ql-block">左上图,符号与人面像,</p><p class="ql-block">左下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贺兰山岩中面部表情最为丰富的一幅人面像岩画。</p><p class="ql-block">右上图,西夏文题刻和人面像,</p><p class="ql-block">右下图,文保人员正在对岩画现场测绘。</p> <p class="ql-block">岩画,人面像的头饰和西夏党项族发式极为相似,西夏人当做“先祖”,旁有题刻五个字,汉译为“能昌盛正法”。</p> <p class="ql-block">岩画。</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上为什么没有树?由于贺兰山处于低海拔区域干旱少雨气候条件,加上相对贫瘠的土壤质地,导仅有少数耐旱性较强的草本物种生存,树木很难生长,所以远看光秃秃的。贺兰山曾是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阻隔了西北游牧民族的侵扰。贺兰山的雄壮和苍凉,满山跑的岩羊,这都是不同的高山景观,也是值得游览的。</p><p class="ql-block">照片,在贺兰山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镇北堡影视城地处雄浑的贺兰山东麓,原址为明时期的边防城堡,由中国当代作家张贤亮于1993年创办。影城以古朴、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被誉为“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是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 影城是《红高梁》、《大话西游》、《牧马人》等100多部经典影视剧作品的取景地。</p><p class="ql-block">照片为影城部分景点。</p> <p class="ql-block">影城中的清城部分景观。</p> <p class="ql-block">乘车赴青铜峡,游览中国黄河50景《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大峡谷由贺兰山余脉、牛首山相夹而形成,全长10余里,是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峽谷,素有“黄河小三峽”之称。</p><p class="ql-block">该景区包括:历史悠久的宁夏引黄古灌溉、闻名遐迩的青铜峽水利枢纽、青铜峽黄河铁桥、神秘独特的108塔、风光旖旎十里长峽,是一处集地质、历史、考古、人文、山水为一体的景区。</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站在黄河边,远处是牛首山与妹妹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青铜峡水电站位于青铜峡谷口,1958年工程正式开工,1960年完成截流,1967年首台机组发电。该水电站采用闸墩水电站方案,成为我国首座该类型水电站。青铜峡水电站结束了宁夏两千多无坝引水的历史,显著提升了粮食产量。</p><p class="ql-block">视频,乘船在黄河上游览,远外是青铜峡水电站大坝及电力输送网。</p> <p class="ql-block">游船在黄河中行驶,远处是青铜峽水电站。</p> <p class="ql-block">青铜峡108塔位于黄河边,背靠贺兰山,面朝黄河,气势恢宏。该塔群始建于西夏时期,兴盛于蒙元,明清时期曾为佛教圣地。塔身为喇嘛实心群塔,是中国现存最大且排列最整齐的喇嘛塔群之一,也是世上稀有大型塔阵,以其独特的建筑格局、神秘的西夏历史和深远的佛教文化闻名遐迩。塔群依山势分阶而建,按1、3、3、5、5、7……的奇数排列成12行,形成总体三角的巨大塔群,总计108座,因塔数而得名。数字“108”象征人生108种烦恼,拜塔可以消灾祈福。</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108塔塔群座落在十分陡峭的山坡上,背山面水,气势恢宏,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登上108塔俯瞰黄河峡谷,远眺黄河,景色壮观。</p> <p class="ql-block">站在108塔最高处,拍摄108塔、贺兰山、黄河、牛首山。</p> <p class="ql-block">108塔全景。</p> <p class="ql-block">千年灌渠。“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宁夏素有“古渠系博物馆”之称,引黄灌溉始于秦汉未曾中断,赢得了“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赞誉。2000多年以来,秦渠、汉渠、汉延伸、唐徕渠、七星渠秦汉至明清开凿的九条千年古渠至今汩汩流淌。九条干渠之首汇于青铜峡,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实现自流灌溉,极大推动了宁夏工农业及经济的全面发展。2017年,宁夏引黄古灌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唐徕渠上的铁桥。</p> <p class="ql-block">在唐徕渠铁桥上拍摄,黄河水通过唐徕渠总灌渠给惠农渠供水,千年灌渠记录着宁夏水利沧海桑田的历史。现宁夏引黄古灌渠范围达8600平方公里,引黄灌渠25条,总灌溉面积982万亩。引黄灌渠使现在的宁夏山美水美,成为了“塞上江南”。</p> <p class="ql-block">走过唐徕渠,来到了青铜峡黄河大桥。这座桥是宁夏黄河第一座综合利用的半永久性桥梁,全长292米,当年主要是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及黄河两岸运输物资而建。由兰州铁路局桥梁工程队设计建造,铁桥上部为美国、英国、加拿大制造的钢梁,下部为木桩及铁丝笼块石桥墩,于1959年7月1日竣工。现在铁桥己作为旅游景点供游客参观。铁桥虽己退出历史舞台,但有着60年历史的铁桥却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p><p class="ql-block">照片,站在青铜愤铁桥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旅行团全体团员在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合影。</p> <p class="ql-block">中华黄河坛景区,位于青铜峡市,背靠贺兰山,隔黄河与牛首山相望,黄河滩地天然形成太级八卦图布局,该建筑群2011年建成。作为全国唯一专为黄河修建的祭祀建筑群,旨在打造中华民精神家园。这里每年5月8日举行感恩母亲河活动。</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华黄河坛牌楼是景区标志性建筑,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黄河坛景区,背景是黄河及黄河滩地。</p> <p class="ql-block">黄河坛景区。</p> <p class="ql-block">宁夏沙坡头景区位于中卫市,是国家5A级景区,景区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于一体,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观闻名。景区分为黄河区和沙漠区,包兰铁路从景区穿过,总面积达4599公顷,曾获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沙坡头黄河景区。</p> <p class="ql-block">黄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车。</p> <p class="ql-block">沙坡头百米高沙山。</p> <p class="ql-block">沙坡头一一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p> <p class="ql-block">沙坡头景区国内首座3D玻璃桥,该桥横跨黄河两岸,桥面长210米,宽2.6米,垂直高度10米。桥面由高强钢化玻璃铺设而成,透明如镜,行走其上,仿佛踏空而行。站在桥上,黄河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玻璃桥上,脚下是奔腾不息黄河水,滚滚向东,气势磅礴;头顶是辽阔无边的天空,白云朵朵,阳光洒落。玻璃桥不仅是一处惊验刺激的高空体验项目,其独特的3D视觉效果,令人每走一步都仿佛置身于惊险刺激的环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黄河玻璃桥下,游客乘坐羊皮筏子在波光粼粼的黄河中顺流而下。</p> <p class="ql-block">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一一羊皮筏子。船工一边摇橹一边唱着西北民歌“花儿”,歌声响彻黄河两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河玻璃桥连接现实与梦幻,感受在3D画面玻璃上,行走黄河的沉浸式体验。</p><p class="ql-block">照片,团中好姐妹感受气势磅礴的奔腾河水。</p> <p class="ql-block">整座桥由61块透明玻璃和77块3D画面玻璃巧妙组合而成,构成了一幅今人叹为观止画卷。</p> <p class="ql-block">黄河玻璃桥,在3D画面玻璃上体验逼真的黄河之水。</p> <p class="ql-block">沙坡头的沙漠天梯是景区一大亮点,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沙漠天梯全长是160米,分为三段,高低落差达72米的自动扶梯,是世界上首条沙漠隧道扶梯,更是人类征服自然、享受自然的成果。沙漠天梯的建成是沙坡头治沙工作者几十年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创造以麦草方格为核心的治沙防护体系,成功实现了人进沙退的伟大壮举。</p><p class="ql-block">照片,从黄河景区乘沙漠天梯到达沙坡顶端。</p> <p class="ql-block">沙坡头最高处的网红打卡点,沙丘下面就是黄河,视觉效果好像是站在黄河边,让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当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与黄河相撞,形成了罕见的“沙漠、黄河、高山、绿洲”四重景观带,这是沙坡头独特的美景。</p><p class="ql-block">照片,站在沙坡顶端,山下就是波涛汹涌的黄河水。</p> <p class="ql-block">摆拍。</p> <p class="ql-block">沙坡头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使至塞上》的灵感来源地,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绝唱闻名。</p><p class="ql-block">照片,沙坡头王维写诗雕像。</p> <p class="ql-block">黄河在此划出形似八卦的“S”弯,北侧腾格里沙漠“阳面”,南侧祁连山余脉为“阴面”,构成了天然太极图。这里黄河290º大拐弯与百米高的沙山构成独特地貌,简直就是一个地理奇观。</p> <p class="ql-block">从沙坡头黄河景区穿过包兰铁路,来到沙漠区游览。</p><p class="ql-block">乘坐大漠飞天,从55米高空,360º俯视腾格里沙漠壮丽景色。整体建筑像宇宙..的一座空间站,坐落在浩瀚的腾格里沙漠中,观光舱如待命起航的宇宙飞碟。</p><p class="ql-block">上图,沙漠中的大漠飞天,</p><p class="ql-block">下图,在55米高空中留影。</p> <p class="ql-block">妹妹在大漠飞天高空中留影,背景是腾格里沙漠的沙漠之花。</p> <p class="ql-block">站在沙漠飞天高空中,欣赏沙漠迷人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姐妹俩在沙漠中留影。</p> <p class="ql-block">沙漠中的骆驼队。</p> <p class="ql-block">曼陀罗形状的沙漠之花。</p> <p class="ql-block">中国醉美的沙漠公园《金沙岛》,位于宁夏中卫,中国第四大沙漠一一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与腾格里湖交相辉映,是集沙漠、湿地、湖泊、长城等景观于一体旅游度假区。</p><p class="ql-block">金沙岛地处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原来是一片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然而经过几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这片土地逐渐焕发出生机勃勃。这里不仅湖泊、湿地、葡萄园,还有成片的防护林,形成一道道绿色屏障,向世界展示了修复生态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照片,金沙岛沙漠中花园中留影。</p> <p class="ql-block">宁夏中卫市通过治沙,腾格里沙漠从中卫城区边缘后退了20公里,植被履盖率从不足1%提升至30%.近百万亩流沙变为固定沙丘。中卫治沙模式获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称号,麦草方格治沙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p><p class="ql-block">沙漠中的花海。</p> <p class="ql-block">金沙岛内的古长城烽火台遗址,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景区重要的文物古迹。此长城是在汉武元鼎元年修建而成,隋、唐时期均有修复,于明朝中再次䢎行翻修。</p><p class="ql-block">宁夏自古便于中北部边疆战略要地,其边塞地位贯穿多个朝代。宁夏始终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争夺的焦点,为防上游牧民族的进攻,宁夏的明长城遗址长约1500公里。</p> <p class="ql-block">乘坐沙漠越野车,从宁夏来到了内蒙古的腾格里沙漠的腹地,欣赏壮丽的大漠风光。</p><p class="ql-block">照片,姐妹俩站在越野车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越野车穿越沙漠,轰鸣着冲上沙丘后,又急速俯冲下来,心跳随车速加快!沙漠里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起伏不定沙脊,车碾过沙面,留下一道道深深痕迹。沙漠越野让人在速度与激情中体验到刺激,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沙漠腹地中居然还有一洼清水,水中的芦苇郁郁葱葱,这大概也是沙漠奇观吧。</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站在沙丘上拍照。</p> <p class="ql-block">沙漠中的枯树。</p> <p class="ql-block">在广 袤无垠天地之间,沙丘连绵不绝,在阳光照耀下更显得辽阔无边,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沙漠中摆拍。</p> <p class="ql-block">沙漠中小憩。</p> <p class="ql-block">沙漠过山车。</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景区位于银川市灵武市临河镇,是中国最早挖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5A景区及国家地质公国。公园面积7.8平方公里,核心景点包括:史前文化遗址、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独特的自然景观等。</p><p class="ql-block">照片,土黄色并雕刻的远古人类画像的水洞沟景区大门,体现了景区穿越时空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展示了水洞沟游览的景点及游览过程乘坐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遗址博物院。1923年法国神父、古生物学家在宁夏水洞沟发现和发掘了很多四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这是中国发现旧时器时代人文化遗址,也是中国史前考古发祥地。</p><p class="ql-block">照片,水洞沟遗址博物外形设计源于遗址出土的石核石器形状。</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展示了人类演化史、中国旧石器时代、水洞沟地理概况、五次挖掘成果等内容,是一座展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主题博物馆。(第六次挖掘的文物还未展出)</p><p class="ql-block">照片为博物馆展出的部分雕塑、图片、实物。</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遗址是新、旧两个时代遗址、古窑址、古城堡、明长城于一体的地方。遗址共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挖掘,发现了12个旧时遗址点,构成了分布于边沟河两岸的遗址群。出土了3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水洞沟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它对研究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起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这次末能看到挖掘现场,导游讲去年发洪水部分设施冲毁,还末修复完成)</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明长城遗址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是明代“河东墙”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己有500多年的历史。该遗址段保存完整,以土夯结构为主,城墙高约5~8米,顶宽3~4米,沿红山湖岸分布,形成“依山傍水”独特军事防御格局。</p><p class="ql-block">上图,一脚跨两省,站在长城上,左边是草原部落(内蒙古鄂尔多斯),右边是农耕民族(宁夏)。</p><p class="ql-block">左下图,长城烽燧,黄土夯制而成,平时派兵把守,战时传递情报。</p> <p class="ql-block">明城墙上敲起战鼓。(开心)</p> <p class="ql-block">边沟河旁的驼队。</p> <p class="ql-block">乘坐骆驼车时,大家留影。</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景区交通工具多样,乘上那独特的马车、骆驼车、高级拖拉机,穿梭于沟壑之间,欣赏大西北自然景观,同时增加了旅游的乐趣。</p><p class="ql-block">乘马车时,驭手高兴地唱起当地的民歌。</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藏兵洞是明代军事防御遗址,是古代地道战原形。藏兵洞分布水洞沟红山堡内外,蜿蜒曲折于悬崖峭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岔颇多,犹如迷宫。藏兵洞己清理3000多米洞道,包括粮仓、水井、兵器库、陷阱及炮台设。</p> <p class="ql-block">藏兵洞巧妙地隐藏在峡谷两侧的陡峭崖壁之中,其独特的地理位量和精巧的设计,彰显了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 卓越智慧。</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隐藏在峡谷中的藏兵洞。</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的自然景观包括峡谷、湖泊、丹霞地貌形态各异,大西北的苍凉与壮美,令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的红山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宁夏旅游结束了,宁夏旅游使我们感受到了自然风光与文化历史的震撼:沙漠与绿州的奇观、贺兰山岩画的远古刻画与山势壮美、西夏历史和西夏王陵及西夏文字的厚重、黄河水及千年灌渠将大西北的宁夏成为“塞上江南”、几代治沙人经过不懈努力,使沙漠变成绿州……总之宁夏之旅收获满满,值得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