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谋道太平村、长坪村探幽,我们行走在谋道苏马荡【阮山谋道苏马荡山居笔记】

远山的呼唤

<p class="ql-block">入秋了,苏马荡也解凉了,山居的候鸟们也走得差不多了,此时却正是踏秋探收旅行的好时候,博云小区的寻古探幽队,这一站选择去了谋道的太平村老街和长坪村的谌满氏节孝牌坊。这两处皆是省级文保单位,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太平村和长坪村挨着不远,两村的田地房屋也紧挨着毗邻着。这里的稻谷熟了,沉重的穗头压弯了腰,田地里一片金黄,玉米收了,挂在农户墙边的架子上让阳光和山风晾干,它更像是奖励农户的一排排金制佩章。</p><p class="ql-block">这里约离谋道集镇约15公里。从苏马荡陈家湾左拐走“谋大线”,不一会就是太平老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块巨石静卧在村口,红漆书写的“太平村”三字在秋阳下格外醒目。那石头仿佛在此守候了上百年,看尽春秋,不言不语,只将一方安宁刻进来往行人的第一眼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太平老街是从凉雾搬迁过来的,原本这里也应是有条街的,起建日期不祥,有记载的扩建重建是在民国22年,1933年左右,现如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清一色的土家木式建筑,花格窗、斗拱翘檐飞角。仅存的几座古旧老民居,看得出这里曾商埠林立,门面房窗和门上均有活动木板,移动可上下。这里应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商业集镇。一直沿继清朝和民国的“川盐济楚”的盐道“南大道”从这里经过,旧时里应是一个驿站或骡马队挑夫队“打尖”歇息之处。</p><p class="ql-block">街口大石上的铭刻记录着,太平村为清朝年间“太平讯十二堡”,原乡址为凉雾,因火灾后迁为此地,是年为同治二年,此地为“新场”。</p><p class="ql-block">据考,同治二年为1862年,清未烽火连天,太平天国,红巾军,川东鄂西有“白莲教”等反清活动,清朝统治岌岌可危,四处扑火。那本不是太平之年,可冠名为“太平新场”也算是个笑谈。</p><p class="ql-block">“太平十二堡”及“新场”,它应是这条“茶马古道”上的一个接点,或是一个交易和驿道上的歇息地。并且这场地一直延续到民国,损毁了还再建,一直保持着经商、仓储和集散的模样。</p><p class="ql-block">盐乃民生之需,一条南大道,接通蜀楚地,也是一条需求与战乱,灾荒与温饱作争斗的是非之地。这即是太平老街。</p><p class="ql-block">与沿街80多岁的老人交谈印证了我们的推测。他说他们家祖辈在此经商,解放后也是城镇上的人口,吃商品粮。这里上世纪50~70年代曾是镇粮管所,那时交公粮的车和担子排满了一大遛,热闹得狠。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生产大贡献,这里还是楚粮南运的集散地。太平是一条流金淌银的“河流”。</p><p class="ql-block">老街破旧了,四处危房,亟需修缮和整理,只有十多户老人还留居这里,孩子们都搬出去了,不愿留在这里。老街下首的新做的房子渐渐侵蚀过来了,老街该不老了吗?</p><p class="ql-block">长坪村的谌满氏节孝牌坊位于村旁的山岗上,这里原来是有路的,兴许它就是“南大道”,只不过那大道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p><p class="ql-block">它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为四柱三门三楼石牌坊,面阔7.35米,高10.5米,采用宝塔顶设计。额枋部分雕刻有龙、凤、花草、狮、象及人物故事图案,柱间镶嵌“旨封旌表”“谌孝科之妻满氏节孝坊”匾。 ‌</p><p class="ql-block">据记载,满氏27岁丧夫后守节58年,未再婚嫁,抚孤长大成人。其节孝事迹受到清朝官府三次表彰:咸丰十年(1860年),湖北巡抚胡林翼赐匾“节孝可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利川县正堂题奖“芳徽足式”;次年正式修建节孝坊。 ‌</p><p class="ql-block">牌坊以浮雕、镂雕工艺展现艺术价值,第三层横梁刻有“节孝可风”题字,石柱楹联书写“松柏坚操独标劲节,梅兰清洁漫似孤芳”等诗句,体现了传统道德观念与艺术审美融合。 这尊牌坊的建造及石雕工艺堪比同时期西方文艺复兴雕塑作品,古时的生活情节以及花鸟鱼虫生动浮现,至今仍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一个普通的利川劳动妇女,节孝当年,养育子孙,重视文化道德培养,这在当时以及现代都有标榜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南大道的节点,文官在此下轿,武官在此下马以示对湛满氏以及家族的尊重。</p><p class="ql-block">如今的长坪村,在这里山势隆起,梯田如链,层层叠叠铺展在山坡之上。稻穗低垂,泛着金黄的光泽,像是大地写给天空的诗行。远处山体裸露的岩石与满目苍翠交织,刚柔并济,显出自然的筋骨与温情。长坪长坪,长久和平啊!这是对当年某段往事的记忆和遗存。</p> <p class="ql-block">整座牌坊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庄严,每一道刻痕都像是在诉说,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故事。它不只是一个地标,更像是一道门,通往一段被遗忘的岁月。站在这里,你会突然明白:有些记忆,不必喧嚣,只要一座石坊,一片山林,就足以长久地活着。</p><p class="ql-block">太平长坪,安宁和平。有了苏马荡,有了候鸟和现代旅游的参与,这里会热闹一点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