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秦州城还带着一丝凉意,天空阴沉沉的,云层低垂,仿佛随时会洒下几滴雨来。我走在老街的石板路上,远远就看见那座飞檐翘角的古建筑前,挂起了一幅巨大的红色横幅:“新风润秦州文明大荟萃 秦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集市活动”。鼓声未起,但那几面系着红绸的大鼓已静静伫立,金色的纹样在灰天之下仍显庄重。这不只是一场活动的开场,更像是一座城市在晨光中缓缓睁开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人群渐渐聚拢,秩序井然。那横幅像一面旗帜,把传统与现代连成一线。古建筑的雕梁画栋下,现代文明的气息正悄然渗透。我站在不远处,看着工作人员忙碌地调试音响,几位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轻声引导路人。没有喧嚣,却有一种内在的热烈在酝酿——文明不是口号,是这样一点一滴落在地面的脚步声。</p> <p class="ql-block">忽然云开见日,阳光穿过厚重的云层,洒在鼓面上,金光一闪,像是回应了某种召唤。几位身着正装的人走上前,站在横幅下,神情庄重。其中一人拿起话筒,声音清亮:“今天我们不卖货,我们‘摆’文明。”话音落下,鼓声骤起,第一声便震开了整条街的沉寂。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新风”,原来是让古老的土地再次听见人心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转过街角,一座龙形拱门横跨街道,鲜红夺目。一群穿红马甲的人整齐列队,手中挥舞着小旗,脸上笑意盈盈。他们不是演员,而是社区的居民、志愿者、退休教师,甚至是刚放学的学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着这场“文明的集会”。阳光照在他们身上,红得像一团火,烧去了日常的平淡,点燃了街巷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舞台已搭好。横幅依旧,但人群更密了。有人抱着二胡,有人提着锣,还有几位姑娘手持长笛,站成一排。她们穿的不是演出服,而是改良的民族装束,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日常感。一位老伯边看边点头:“这才叫接地气的文明。”我笑了,是啊,文明若不能走进生活,再响的鼓声也只是回音。</p> <p class="ql-block">鼓乐齐鸣的那一刻,整个广场仿佛活了过来。表演者们身着红衣,手执黄旗,随着鼓点起舞,动作刚劲有力。那鼓声不是为了取悦耳朵,而是为了唤醒记忆——关于这片土地曾有的热闹、人情与礼数。横幅在风中轻扬,字字如印,背后是古塔飞檐,前方是现代楼宇。传统与当下,在这一刻达成了默契。</p> <p class="ql-block">阳光正好,照在鼓面的金纹上,也照在表演者们的脸上。她们手持乐器,静静候场,眼神里有种沉静的光。我走近了些,听见她们在轻声对节奏,像在排练一场重要的仪式。其实,这本就是仪式——不是祭天拜地,而是向文明本身致意。大鼓一字排开,像一列守卫,守护着这座城正在苏醒的精气神。</p> <p class="ql-block">鼓声再起,比先前更烈。表演者们围着鼓阵,步伐坚定,鼓槌起落如雨。那塔楼静静矗立,看尽百年沧桑,如今又见证一场属于新时代的“市集”。不同的是,这集市不交易金银,而是交换微笑、礼让与善意。一位小女孩踮脚问妈妈:“他们在打鼓吗?”妈妈轻声答:“他们在讲故事。”我心头一暖,这故事,正是我们正在共同书写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鼓声未歇,节奏愈发激昂。表演者们的红衣在风中翻飞,像一团不灭的火焰。横幅上的字在阳光下愈发清晰,连主办单位的名字都显得庄重起来。这不是一场秀,而是一次宣告:文明可以很热闹,也可以很深情。当传统鼓乐与现代理念同频共振,泰州的街巷,便成了文化延续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鼓声渐缓,绿旗挥动,队形变换。表演者们眼神专注,气势如虹。观众围成半圆,有人拍照,有人跟着节奏轻轻拍手。一个老人拄着拐杖站在前排,眼眶微湿。我不知他想起了什么,但我知道,这样的场景,足以让人心头一热。文明集市,摆的是物,传的是情,润的是心。</p> <p class="ql-block">蓝天如洗,鼓乐再起。这一次,是更轻快的节奏。表演者们围鼓而奏,动作流畅如水。那古建筑静静伫立,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看着子孙们用最古老的方式,讲述最现代的故事。文明不是被“贴”在墙上,而是被“敲”进心里——每一声鼓响,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鼓歇人未散。一群舞者走上红毯,身着民族服饰,头戴宽边帽,裙摆飞扬。她们跳的不是专业舞蹈,而是带着生活气息的节庆之舞。动作或许不够完美,但笑容真挚。观众鼓掌,孩子欢呼,连路过的外卖小哥也停下电动车看了几眼。原来,文明的传播,有时只需一场不完美的舞。</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的舞者换了一拨,红衣紫裙,头戴草帽,舞步欢快。背景是古建与居民楼的交错,像极了这座城市本身——既守得住根,也追得上光。横幅在风中轻扬,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我忽然觉得,所谓“文明大荟萃”,不过是让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广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广场另一侧,舞者们排成整齐队列,白衣红装,草帽遮阳。他们的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像一阵清风掠过人群。没有华丽舞台,只有红毯与横幅,但他们跳得认真,仿佛这是最重要的演出。文明的种子,往往就藏在这样朴素的坚持里。</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的姑娘们换上了蓝裙,红衣依旧,草帽依旧。她们翩翩起舞,像一群飞过田野的鸟。阳光洒在她们身上,也洒在横幅上——“新风润泰州 文明大荟萃”。我站在台下,忽然觉得,这“新风”不是刮来的,是这样一群人,用脚步、鼓点和笑容,一点一点吹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舞者们动作整齐,民俗风情浓郁。背景的横幅、古建、现代楼群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城市画卷。摊位在不远处支起,人群穿梭其间,笑声不断。文明不是静止的标语,而是流动的生活。它在鼓声里,在舞步中,在每一个愿意参与的人心里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舞台边,几位乐手调试乐器。有人吹长笛,有人试萨克斯,民族与现代的音色在此交融。他们的服装统一,蓝衣金饰,庄重中带着活力。我忽然明白,文明的表达,也可以是多元的。不必非此即彼,传统与现代,本就可以同台合奏。</p> <p class="ql-block">舞者们继续旋转,草帽飞扬,裙摆如花。横幅在后,观众在侧,建筑在望。这一刻,没有高低,没有距离,只有共享的喜悦。文明的集市,原来也可以是一场全民的节日——不为买卖,只为共鸣。</p> <p class="ql-block">阳光正盛,几位表演者立于红毯之上,蓝红相间的服饰在光下格外醒目。她们静立如松,等待下一个节目。大鼓静默,却仍散发着力量。这场景庄重得像一场宣誓——对传统的敬意,对文明的承诺。我站在一旁,仿佛也成了这场仪式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一群穿红马甲的人整齐列队,面向前方。他们不表演,只是站着,却自有气势。他们是志愿者,是组织者,是这场文明集市的“隐形主角”。没有聚光灯,却撑起了整场活动的温度。我忽然觉得,真正的文明,往往藏在那些默默付出的身影里。</p> <p class="ql-block">集市深处,红帐篷下摆满水果,苹果、梨子整齐排列。几位市民围桌而坐,喝茶聊天,像在自家院里。帐篷上的标语写着:“文明新风尚 温暖人心 做有礼市民。”没有说教,只有生活。原来,文明最动人的样子,就是人们能安心地坐下来,说一句:“今天天气真好。”</p> <p class="ql-block">摊位前,买卖声轻,笑语不断。水果新鲜,饮料冰凉,摊主与顾客像老友般交谈。横幅上写着“文明‘摊’开”,妙语双关。是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