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文昌里,抚州的历史档案馆</b></p><p class="ql-block"> 文昌里位于抚州市临川区,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其名称源于唐代的“文昌堰”,北宋时因临近文昌堰而得名“文昌里”,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被誉为抚州的“历史档案馆”和“老城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文昌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明代戏曲名家“东方戏圣”汤显祖(1550-1616)的故里,是汤显祖的出生成长地、文学创作地和安息地。</p><p class="ql-block"> 整个街区共分三个片区:南部片区,围绕汤翁故里这一核心要素,打造戏曲小镇;中部片区,还原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明清老街;北部片区,以临川四梦之《牡丹亭》为蓝本,打造大型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是戏曲文化、非遗文化、宗教文化、商帮文化、水运文化、临川才子文化、忠孝文化、民俗文化的聚集地,还是文旅商相融合的赣东老街的典范。文昌里见证了临川千年的变迁,是阅读和了解抚州文化特征的一把钥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文昌里导览图</b></p> <p class="ql-block"><b>文昌里空间文化密码</b></p><p class="ql-block">13条明清街巷保留"三街六巷"防御格局,灯笼巷鹅卵石铺装与马鞍巷青砖墙构成独特时空叙事。</p> <p class="ql-block"><b>松石居</b></p><p class="ql-block">一栋传统的青砖黛瓦建筑, “抚州书画艺术名家走进文昌里”的牌匾表明,这里是本地书画艺术家们进行展览、笔会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从名称“松石居”和门联“眼亮能识好江山,、心雄好写大文章”来看,颇具文人雅士的意趣,寓意着像松树一样坚毅、如山石般沉稳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b>勤廉文化广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福建会馆</b></p><p class="ql-block"> 明清以来,随着抚河水运的兴起,文昌里成为抚州乃至江西的商业贸易中心,吸引了全国各地商贾来此经商,尤以闽商、浙商居多。</p><p class="ql-block"> 1880年,闽籍商人在此成立商会,修建“福建会馆”。该馆由山门、戏台、大殿、后殿、积庆宫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文昌里信仰文化融合</b></p><p class="ql-block">万寿宫(道教)、正觉寺(佛教)与天主教堂(基督教)在500米范围内形成宗教建筑群,体现多元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荆公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抚州工艺美术(非遗)作品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展览地点: 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以“荆公”(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其为抚州临川人)为文化IP,集中展示抚州市精湛的工艺美术技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旨在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有多幅相声大师姜昆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b>文昌里与抚州城区隔河相望</b></p> <p class="ql-block"><b>“临川整编”旧址</b></p><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成功后,部队按原定计划于8月3日至5日陆续撤离南昌,南下广东以期重建革命根据地。起义部队于8月6日至8日陆续抵达抚州(临川),并在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休整和整编,史称“临川整编”。</p><p class="ql-block">该展示馆正是在当年起义部队整编旧址或相关历史地点上建立起来的,用于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馆内主要通过历史照片、文物史料、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形式,详细再现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临川进行整编的历史背景、具体过程、重要人物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b>《江西日报》旧址 </b></p><p class="ql-block">这栋建筑是《江西日报》在抚州(旧称临川)创刊和早期办报的所在地。《江西日报》作为中共江西省委的机关报,其历史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之初。1949年,江西全境解放后,报社人员随军南下,曾在此地开展工作。《江西日报》旧址建筑保留了典型的传统赣派建筑风格,青砖黛瓦、木质大门,显得古朴而庄重。门额上悬挂的“江西日報”牌匾、两侧的大红灯笼和“福”字春联,既保留了历史原貌,又为这座静默的建筑注入了鲜活的生活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b>玉茗流芳</b></p><p class="ql-block">玉茗堂,是汤显祖在抚州故居的书斋名和堂号,他在这里完成了包括《牡丹亭》在内的“临川四梦”等不朽名作的创作和演出。因此,“玉茗堂”是汤显祖的精神象征和世界戏剧史上的一个文化圣地。因此,“玉茗流芳”四字的完整含义是:汤显祖及其戏剧艺术的美名和影响力,如同玉茗花的芬芳,绵延不绝,流传千古。</p> <p class="ql-block"><b>“寻梦牡丹亭”实景演出</b></p><p class="ql-block">是以汤显祖经典戏曲《牡丹亭》为题材的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与传统观众坐在台下观看的演出不同,它打破了舞台界限。观众需要跟随演员的脚步和剧情的发展,行走式地穿梭于多个真实的仿古园林场景中,身临其境地体验杜丽娘与柳梦梅“至情至爱”的浪漫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