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钱币博物馆(二)

木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山市高明区世纪钱币博物馆创办于2002年5月,由叶晖独资建立,原名高明市中国历代钱币博物馆,2004年更现名,是广东省唯一对外开放的私立专业钱币博物馆。馆藏备案的中国历代钱币及其他藏品共计52360枚/件套,涵盖夏商周至当代货币,镇馆之宝为存世仅3枚的“八角形宝广局机制样币”。</p><p class="ql-block"><br></p> 花钱 <p class="ql-block">花钱源于汉代,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中国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中国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 “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中国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 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其中 “吉语钱” 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主要以长命富贵、福德长寿、加官进禄、天下太平等吉语为内容,这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p><p class="ql-block"><br></p> 清末银元 <p class="ql-block">清末,外国银元大量流入,套换我国白银出口,使我国蒙受巨大损失,但银元成色重量划一,使用方便,比银两制有明显的优越性,以银元代替银两势所必行。为争回权益,也为统一和抵制当时在我国流通的各类庞杂的外国银元,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开始,我国自铸银元。首先开铸银元的是广东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设立广东造币厂,先后开铸银元多种。</p><p class="ql-block"><br></p> 清末铜元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银元大量外流,银价日昂,制钱日衰。加之私熔私铸纷起,铜价上升,钱荒严重,制钱制度走向崩溃。光绪二十六年 (公元1900年)广东省首先仿照外国铸币形式机制制铜元,接着各省纷纷仿行。铜元整齐划一,成色重量一致,私铸不易,流通中信用颇高,逐步取代了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孔圆钱而成为新的货币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民国时期银元 民国时期铜元 <p class="ql-block">因铸铜元有大利可图,辛亥革命以后,各省纷纷开铸铜元,故版别种类极为繁杂。民国三年曾将铸造局、厂加以裁撤,仅留天津总厂及奉天、南京、武昌、长沙、成都、广州、云南共八厂,另重庆、长沙二局。</p><p class="ql-block"><br></p> 外国在中国流通的银元 <p class="ql-block">银洋,是外国商贸银币在民间的一种简称。早在明代中期,西班牙在墨西哥制造"本洋",俗称双柱,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而流入我国。除"本洋"双柱外,还有墨西哥鹰洋、英国站人、美国贸易银币和日本龙洋等,其中以"鹰洋"最为著名。因外国银币具有规定的重量、成色、使用时直接以枚计值等特点,无疑使用银两方便,所以商民乐用,导致出现用银币套购白银的现象,引起大量白银外流,外商大获暴利,国家损失严重。于是清廷朝野纷求对策,决定顺应时势,自铸银币。</p><p class="ql-block"><br></p> 徽章 老物件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9月18日</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佛山高明灵龟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