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货庄</p><p class="ql-block">文/边成子</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胡阳不叫胡阳,叫货庄。每当庄里纠纷有发生,吵闹之声震耳。此时,庄里有威望的乡绅便出面调停,大多会偃旗息鼓,但也有蛮不讲理自以为是者,致其长者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况下,只剩下一条道:去货庄告状。</p><p class="ql-block"> 对孤陋寡闻的闹事庄邻而言,去货庄告状是件顶天的大事,好比去见青天大老爷,面临终极判决,弄不好就有一个会蹲黑屋子的。那种未知与恐惧,令人揪心。黑屋子,对于没见过世面的我来说,听听就毛骨悚然,那是个可怕的恶梦。</p><p class="ql-block"> 货庄,字面意思是存放货物的庄。实际也就是地排车客的货物集散地,天长日久就有了货场、旅店和集市。集市上还筑有戏台,逢年过节,有文艺细胞的庄子会编排些戏曲来演出,因此,这里自然成为了当地的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当我踏入小学一年级的门槛,母亲便开始用生活中的距离来教我识数。她总是唠叨,去河南薛家村姥娘家十八里路,去邵家屯的姨家五里路,赶货庄集三里路。货庄——这也是我记忆中最近最繁华的距离。 </p><p class="ql-block"> 每隔五日,那位经营菜园的本家大老爷计划得分外精 准,因为他将前往集市卖他种的芹菜、豆角、 洋柿子,然后喝的醺醺地回家。对那些终日辛勤耕作的劳人而言,赶集也是一份期盼,去集市转转,放松放松,看看红红绿绿,以及陌生的面。</p><p class="ql-block"> 我家大哥特喜欢赶集,多数时候是为了去听那敲玉鼓人说书,其次则是尊从母亲的叮嘱,在集市上寻找我姨家舅家来赶集的人,打听一下消息。记得他总是天快黑才回家来。一直后来娘常说:您哥从小就恋集。</p><p class="ql-block"> 在我考入胡阳联中那年,我对货庄的称呼变了。自那时起我便高雅地称它为胡阳,我在胡阳读书。可母亲依旧说货庄,我心里不由得嫌弃起母亲土来。</p><p class="ql-block"> 但母亲临终临终也给胡阳叫货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