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br></p><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系统地展示了北京地区的石刻文化。</p> <p class="ql-block">馆舍位于明成祖永乐皇帝敕建的真觉寺,清代改称正觉寺,乾隆皇帝曾两次把这里选做为其母祝寿的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积代衣缨——纳兰成德宗族北京碑刻文物史料展”</p><p class="ql-block">展览于2025年9月16日起,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以纳兰家族为核心,通过碑刻文物,展示家族兴衰与清代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展览首次集中展示纳兰家族墓志及拓片,包括明珠、成德、揆叙等人的墓志原文,通过碑刻铭文还原家族历史。</p> <p class="ql-block">“积代衣缨——纳兰成德宗族北京碑刻文物史料展”<br>展览包含纳兰明珠及其夫人觉罗氏、纳兰成德及其夫人卢氏、纳兰揆叙及其夫人耿氏、纳兰揆方及其夫人爱新觉罗·淑慎以及纳兰永寿在内的纳兰家族墓志及拓片,以石为载体,展开纳兰家族发展演变的历史画卷。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2月30日。</p> <p class="ql-block">“积代衣缨——纳兰成德宗族北京碑刻文物史料展”前言</p><p class="ql-block">纳兰成德家族是清代政治、文化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b><u>纳兰明珠</u></b>辅佐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台湾,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内大臣;<b><u>纳兰成德</u></b>有“清初第一词人”之称,编纂刊刻了儒家经典解读《通志堂经解》;<b><u>纳兰揆叙</u></b>以“满汉第一”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掌翰林院事,参与康熙中晚期政治。纳兰家族还与诸大族联姻,如雍正宠臣年羹尧、乾隆皇帝弘历、乾隆宠臣傅恒、曹雪芹表哥福秀等,在八旗中势力庞大,世有其人。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融合、实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br>纳兰成德家族长期生活于北京,其宅邸、园林、家庙、墓园、田产遍布京师,成为北京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展示纳兰家族的历史、文化,展开寻踪之旅,即是唤醒城市记忆之魂,激活北京特有文化资源,赓续文化血脉,永葆北京城市的生机与活力!<br></p>展览分为三个单元: 第壹单元:云程发轫,观家族兴起。<div><div>纳兰成德家族出自满洲著姓叶赫那拉氏。<br>顺治元年(1644),明珠家族从龙入关,居德胜门内积水潭地方。明珠以待卫起家,开始了他波溯壮阔的政治生涯,辅佐康熙皇帝治理国家,平三藩,收台湾,抵御沙俄,编修典籍,成为当之无愧的朝廷重臣。不仅掀开了纳兰家族崛起的历史序幕,更开启了他们与北京的不解之缘,为清朝国家机器运作、国家统一大业、满汉民族文化融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br></div></div><div>【📒云程发轫yún chéng fā rèn:字面意思是“青云直上的道路刚刚启程”,比喻宏伟事业或远大前程的开始,常用于祝福他人前程似锦的颂辞。</div><div>📒从龙入关:旧时以龙喻君主,特指追随统治者开创基业的行为。在清代语境中,它专指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在多尔衮率领下,联合吴三桂击败李自成后,护送幼帝福临(顺治)及八旗军民进入山海关,迁都北京的历史事件。】</div> 第贰单元:踵事增华,耀家族荣光。<div>明珠有子三人。长子成德,为“清朝国初第一词手”,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次子揆叙,深受康熙帝重用,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掌翰林院事;三子揆方,为和硕额驸。<br><div>【踵事增华:zhǒng shì zēng huá,意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并加以发展,使其更加完善、美好或辉煌。】</div></div> 第叁单元:世有其人,承家族余荫。<div>纳兰家族通过血缘、婚配等方式开枝散叶,家族日盛。后代承家族余荫,多有为官势大者,与清王朝上层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挨方之子(过继揆叙)永寿官至兵部左侍郎兼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其弟永福娶皇九子胤禟táng之女,为多罗额驸;成德之孙瞻岱仕至甘肃提督,“代有闻人”。<br></div><div><div>【📒家族余荫:指家族前辈积累的功德、权势或财富对后代产生的持续庇护与恩泽,既包含物质继承,也涵盖精神传承。】<br></div></div> 纳兰家族的崛起<div>【纳兰世家为清初叶赫那拉氏家族分支,隶属满洲正黄旗,属女真族八大姓之一。其先祖为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金台石,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过程中兵败身亡 。金台石之妹孟古为努尔哈赤妃嫔,生皇太极,奠定家族与清皇室的血缘联系 。</div><div>纳兰明珠1635年出生,历任内务府总管、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参与议撤三藩、统一台湾等决策,晚年因贪腐被劾 。其长子纳兰性德1655年生,22岁中进士,任康熙一等侍卫,以词集著称,31岁早逝 。次子纳兰揆叙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左都御史,因卷入立储争端遭雍正贬谪 [biǎn zhé]。三子纳兰揆方为和硕额驸,其子永寿官至兵部侍郎。家族通过联姻与皇室保持密切关联,成员官职涵盖文武领域 。家族旧居位于北京海淀区上庄乡永泰庄,现存纳兰纪念馆及东岳庙等遗迹 。祖茔位于上庄皂荚屯,现存墓地及三合土围墙等遗址 。】</div> 纳兰家族的覆灭与重生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天命四年(1619),灭叶赫部。明珠祖父金太石战败被杀,明珠之父倪迓汉被编入包衣佐领。 壹~~纳兰成德 贰~~纳兰揆叙 纳兰家族先祖世系图 明朝初年,东北地区女真人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海西女真叉分为哈达、叶赫、鸟喇、辉发四部。蒙古土默特部人星根达尔汉东迁至吉林,攻占扈伦国张城那拉氏,改姓那拉,为叶赫部始祖。16世纪初,其族南迁至开原北,后又迁移至叶赫河,称叶赫部。<div>📒始祖星根达尔汉,灭扈伦国,据其纳兰部,因氏焉;迁业赫河之滨,力业赫国王。四传至讳太杵者,公高祖也;曾祖讳杨家努,祖讳金太石,考讳倪迓yà汉。自星根达尔汉至金太石,世为国王,居开原北关,事具《明史》。——《纳兰明珠墓志铭》<br></div> <div>贰~~乌衣门第 坐落后海<br></div>清军入关后,为安置兵丁家属,避免旗民矛盾,实行旗民分治,即旗人居北京北城,非旗人居南城。<br>八旗人等分左翼按方位在北城内驻扎生活,每旗区域内复按内满洲、外蒙古、再外汉军分布。<br> 纳兰家族属正黄旗,宅院(今醇亲王府位置)在北城北部正黄旗辖区,北临德胜门,右前为积水潭(时人称西海),正前临后海(什刹海又分为前海、后海和西海)。寺观遍布,渔舟唱晚,素为京师游览吟咏胜地。 旗民分居 纳兰家族祖茔<br> 纳兰家族宅邸 纳兰家族庙宇 普济寺 家族兴盛 源于明珠 家族兴盛 源于明珠。 纳兰明珠(1635—1708)<div>字端范,倪迓汉第三子,长兄那奎,二哥、四弟年幼夭折。顺治四年(1647)前后,明珠选为皇帝侍卫。<br>不久,升銮仪卫(皇帝仪仗部队)满洲治仪正。顺治八年(1651),明珠娶前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觉罗氏为妻。<br></div> 纳兰明珠墓志铭 纳兰明珠墓志铭 纳兰明珠墓志及拓片 纳兰明珠夫人觉罗氏墓志及拓片 壹~~纳兰成德 纳兰成德(1655-1685),宇容若,一度避讳康熙太子保成(后正名胤礽réng)名,更名性德,号楞伽山人。成德博通经史,<br><div>工书法,擅丹青诗词,精骑射,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大易集义萃言》等,深受康熙帝赏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纳兰成德因寒疾去世,年仅三十一岁。</div> 纳兰成德与家人<div>1669/ 康熙八年前后,成德收家内包衣女颜氏为妾,生长子富格(福哥)。<br>1674/康熙十三年,成德娶前广东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为妻。<br>1677/ 康熙十六年五月卢氏病逝。<br>1680/康熙十九年,成德续娶领侍卫内大臣朴尔普之女官氏(瓜尔佳氏),生子富尔敦。<br>1684/康熙二十三年,成德纳常熟伎沈宛为妾(沈宛精琴棋书画,善词能诗,有《选梦词》),成德逝后,生子富森(福森)。<br>📒孙五人:长福哥,早卒;次富尔敦,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次福森,皆性德出:次永寿,次永福,皆揆方出。<br>——《纳兰明珠墓志铭》<br>📒配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卒;继室官氏,光禄大夫、少保、一等公朴尔普女,封淑人。<br>——《纳兰成德墓志铭》<br></div> 《渌水亭杂识》<div>是纳兰成德的笔记体著作,成书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内容囊括历史、地理、天文、佛学、音乐等领域,记录作者求学时期的读书心得与见闻。</div><div>渌水亭为纳兰成德与友人雅集之所,直至逝世仍居于此地。<br></div> <p class="ql-block">纳兰成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词作多为友情词、边塞词和悼亡词。其友情词深沉磊落,有东坡、稼轩之风;其边塞词多凄黯苍凉,在边塞诗词中亦别具一格;其所作悼亡词血泪交织,尤为感人。<br></p><p class="ql-block">其在上前,进反曲折有常度。性耐劳苦,严寒执热,直庐顿次,不敢乞休沐自逸,类非绮襦纨袴者所能堪也。——《纳兰成德墓志铭》</p> 纳兰成德与相关人物关系图 纳兰成德墓志及拓片 纳兰成德夫人卢氏墓志 纳兰成德夫人卢氏墓志及拓片 <p class="ql-block">贰~~纳兰揆叙</p> <p class="ql-block">阀阅世家公子——纳兰揆叙</p>纳兰挨叙(1674—1717),字凯功,号惟实居士。康熙间,授待卫,官侍读,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著有《隙光亭杂识》《益戒堂诗集》《鸡肋集》。 揆叙仕途一帆风顺<div>纳兰揆叙,深得康熙帝及朝臣的认可,成为继明珠之后,纳兰家族又一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br></div> 才华冠绝满汉<br>纳兰揆叙好读书、藏书,撰刻《益戒堂文抄》《后识》《历朝闺雅》《皇舆表》等。亦擅长诗词,在清代诗坛享有崇高地位。 深陷储位风波<div>📒康熙晚期,诸皇子招徕亲信,扩张势力,谋求立为太子。揆叙妻为安亲王岳乐次女和硕柔嘉公主之女耿氏,而皇八子胤禩(si)娶岳乐外孙女郭络罗氏,揆叙嗣子永福娶皇九子胤糖之女,且当时皇八子、九子觉势力庞大,揆叙极力帮助皇八子成为未来储君,深陷争立太子风波。<br>康熙四十七年(1708)冬,康熙帝召诸大臣于阿哥中推举一人,立为新太子,揆叙、阿灵网(遏必隆之子,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鄂伦岱、王鸿绪等串通消息,举荐胤禩。为康熙皇帝察觉,遭到训斥。</div><div>📒康熙五十六年(1717)正月,揆叙病死。康熙帝十分惋惜,对群臣感叹说:掌院下世,再欲得如此一人,良不易得,尔等应往哭之。——《纳兰揆叙墓志铭》<br></div>📒雍正二年(1724),朝廷发揆叙及阿灵阿罪状,追夺揆叙官,削谥。将其墓碑文字改镌“不忠不孝阴险柔佞(nìng,好奉承)揆叙之墓”。至乾隆年间,名分得以恢复。 叁~~纳兰揆方 <div>📒揆方(1680—1708),娶和硕康亲玉杰书第八女爱新觉罗•淑慎,为和硕额附(郡马)。揆方夫妻早逝,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因揆叙夫妻无出,康熙帝令安昭、元普过继给揆叙为嗣,改名永寿、永福。<br></div><div>📒公于书无所不读,乃对之如未尝有书者。 家故多藏书,而搜罗购求,虽厚价收之,亦所不惜。得所未有,辄穷日夜、废寝食,句栉字比,钩棘锄芜,无余剩而后已。</div>惟其笃志于此,故他所嗜好皆淡如,非苟以自异于世之纨绮者,而刮磨豪习,未尝以富贵骄人。——《纳兰揆方墓志铭》 纳兰揆方夫人——爱新觉罗•淑慎墓志拓片<br> 纳兰家族宅邸演变<div>📒伴随纳兰家族的发展,宅邸规模日浙扩大。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明珠五世孙承安获罪,革职抄家,其家族(含家人)房屋共有三千余间。<br></div><div>📒纳兰家族主宅邸后被赐给成亲王永瑆,至永瑆五世孙毓肃,爵位降至贝子,府邸被收回,于光绪十四年(1888)赐予醇亲王奕譞(xuān)。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西部由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居住办公。<br></div> 纳兰家族收藏<br>📒纳兰明珠:精通满汉文化,注重子女的汉文化教育,明珠及其子纳兰成德、纳兰揆叙皆为著名藏书家,家中藏书极丰,建有“穴砚斋”“自怕园”等藏书楼,引领了满洲贵族阶层学习汉文化的风气,促进了满汉民族文化融合。<br>📒纳兰成德:嗜好收藏书画文玩,藏有魏曹植书《丰乐碑墨迹》、五代杨凝式书《夏热帖》、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唐阎立本绘《步辇图》、唐周昉绘《地官出游图》等名作。<br>📒纳兰揆叙:家筑“谦牧堂”,收藏宋、元刊本数十种,家藏书日《谦牧堂藏书总目》二卷,收录图书近两千五百种,由著名刻书家刘喜海刊印。 <p class="ql-block">纳兰家族姻亲</p><p class="ql-block">清初,为加强满汉之间的联系与认同,统治者鼓励满汉通婚。纳兰家族贵为满洲八大姓之一,姻亲对象皆为当朝满汉贵宦,促进了满汉血统的融合。</p><p class="ql-block">📒补充知识:</p><p class="ql-block">【满洲八大姓:指的是满清王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分别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名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p><p class="ql-block">【叶赫那拉氏,(代表人物:纳兰明珠、纳兰性德、慈禧太后、隆裕太后等)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氏族。叶赫那拉氏族谱与所有满族族谱一样,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亦为表明身份地位的证明。叶赫那拉氏族谱的收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还有一些善本族谱收藏于北京等地图书馆中,现存大约十几部。】</p><p class="ql-block">【因分布于叶赫河(今吉林省四平市)得名】</p> 雍正与胤禟<div>📝雍正: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br></div><div>📝胤禟:爱新觉罗·胤禟,康熙帝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br></div> 纳兰家族世系图 纳兰家族的寺庙 <div>“积代衣缨——纳兰成德宗族北京碑刻文物史料展”结语</div>家族史,即是社会史。<br>纳兰成德家族作为清代簪缨世家的典型代表,其兴衰变迁与清朝历史演变同步,反映着清代社会上层的具体形态,承载了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既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又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br>北京有“三千年建城史,八百年建都史”,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集大成区域,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纳兰成德家族在北京留下的众多历史文化遗产,构成多元共生、文脉连绵的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更是进文明交流互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动力。<br>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谱写新时代的文化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div>纳兰成德~文创冰箱贴<br></div>我在博物馆里购买的文创产品~~限量版“纳兰成德文创冰箱贴”,亚克力材质,制作工艺谈不上精致,但售价却不低,目的只有一个:欣赏纳兰家族。 <div>原文赏析:</div><div>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br></div>清·纳兰性德<br>残雪凝辉冷画屏,<br>落梅横笛已三更 ,<br>更无人处月胧明。<br>我是人间惆怅客,<br>知君何事泪纵横,<br>断肠声里忆平生 。<br><div>【译文:残雪凝聚的余晖照射在绘有山水画的屏风上,透着阵阵寒意,已到三更时分,远处却传来《梅花落》的笛声,夜深人静突然忆起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我是人世间一个惆怅的过客,我知道你为何事而泪流满面,怕是在断肠的笛声里,你回忆起了平生的点点滴滴。】<br></div><div>纳兰成德通过这首抒情词,描绘了在残雪之夜,他所处的清冷环境,体现出词人在孤独情境中的细腻感受,表达了其内心深处浓郁的惆怅之情。将自己对人生的怅惘、历经离愁别苦的悲叹表露无遗,深刻地传达出词人对生活中诸多无奈与愁苦的感慨。<br></div><div>以上是参观北京时刻博物馆,“积代衣缨——纳兰成德宗族北京碑刻文物史料展”的具体内容,留待日后再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