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成长之路——如何全方位关心孩子安全 监利市第一初中赵国华

陈礼民的班级后花园

<p class="ql-block">各位尊敬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莅临本次家长学校课堂。今天,我们聚焦的核心主题是“如何关心孩子安全”。 </p><p class="ql-block"> 近期,多起令人痛心的校园安全事件频发,从河北邯郸初中生遇害埋尸,到四川南充学生厕所内遭殴打,再到福建晋江女生因校园霸凌跳楼身亡,这些事件并非孤立的个例,而是当前校园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如沉重的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孩子安全问题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校园安全风险已渗透到孩子成长的多个场景,呈现出普遍化、多样化的特点:不仅有新闻曝光的恶性暴力、霸凌事件,还有日常可见的校园拥挤踩踏风险、体育课运动损伤;不仅有线下的身体伤害,还有线上的网络欺凌、不良信息侵蚀;不仅有显性的安全事故,还有隐性的心理压力、同伴矛盾引发的情绪危机。这些风险如同潜在的“陷阱”,时刻威胁着孩子的身心安全。 </p><p class="ql-block">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家长肩负着守护孩子安全成长的首要责任。随着互联网普及,校园安全事件更多地暴露在公众视野,网络欺凌、言语侮辱、身体伤害等行为,正不断侵蚀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造成身体创伤,更可能引发长期心理障碍。这背后,折射出我们在安全教育、校园监管、心理健康关怀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关心孩子安全,既是每位家长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使命。 </p><p class="ql-block"> 关心孩子安全,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其身心动态,倾听心声、尊重需求,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需要家校紧密合作,加强校园环境监管,筑牢校园安全屏障;更需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会他们自我保护与情绪调节,培养坚韧乐观的心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校园安全风险的现状与危害 </span></p><p class="ql-block"> 当前,孩子面临的安全风险已从单一的“身体安全”扩展到“身心综合安全”,且覆盖场景广泛,呈现出“日常化、隐蔽化”特征,并非仅存在于极端个案中: </p><p class="ql-block"> 家庭场景:存在居家安全隐患(如电器使用不当、阳台攀爬、误食药品)、网络使用风险(如沉迷游戏、遭遇网络诈骗、接触不良信息、被网络暴力)。​ </p><p class="ql-block"> 校园场景:除了恶性霸凌、暴力冲突,还包括上下楼梯拥挤踩踏、实验室器材使用不当、体育课运动防护不足导致的损伤,以及同学间因小事引发的言语冲突、孤立排挤等隐性矛盾。​ </p><p class="ql-block"> 社会场景:涉及交通安全(如过马路不遵守规则、骑行共享单车失控)、陌生人搭讪(如被诱骗透露家庭信息、接受不明物品)、公共场所走失等风险。​ </p><p class="ql-block"> 心理层面:学业压力、同伴比较、家庭氛围紧张等,可能引发孩子焦虑、抑郁、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若未及时疏导,可能转化为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极端行为。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些安全风险的危害不容忽视: </span></p><p class="ql-block"> 身体伤害:轻则擦伤、骨折,重则造成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p><p class="ql-block"> 心理创伤:引发自卑、恐惧、抑郁等问题,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人际交往,甚至导致长期心理障碍;​ </p><p class="ql-block"> 成长阻碍:安全问题会打乱孩子的学习节奏,破坏其对世界的信任,严重影响未来的人生发展。 校园安全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关乎每一个孩子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唯有家校社协同,从日常细节入手,才能从源头预防治理,为孩子营造安全成长环境。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家长守护孩子安全的具体行动指南 </span></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安全是家长的首要牵挂,守护孩子安全需兼顾“身体安全”与“心理安全”,从“教育、监管、关怀、合作”四个维度发力,以下是具体可操作的行动要点: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1. 安全知识教育:让孩子“懂安全、守规则” </span></p><p class="ql-block"> 日常渗透:利用上下学路上、晚餐时间等碎片化场景,讲解交通安全(如“红灯停绿灯行,不横穿马路”“不乘坐无资质网约车”)、居家安全(如“不玩插座、不独自开燃气”“不给陌生人开门”)、网络安全(如“不透露密码、不私下约见网友”“遇到恶意评论及时拉黑举报”)、食品安全(如“不买三无食品、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p><p class="ql-block"> 场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练,让孩子实操应对方法,比如“模拟陌生人敲门,孩子如何回应”“模拟网络诈骗话术,孩子如何拒绝”“模拟火灾逃生,如何弯腰捂鼻找安全出口”。​ </p><p class="ql-block"> 案例警示:结合适合孩子年龄的安全案例(如“小学生因沉迷游戏被骗充值”“孩子过马路分心被电动车撞倒”),用通俗语言分析风险,避免恐吓,重点讲“如何避免”。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2. 动态监督监管:及时“察异常、排隐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关注孩子动态:每天花10-15分钟询问孩子“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有没有遇到不开心的人或事”,观察孩子是否有异常表现(如突然不愿上学、身上有不明伤痕、情绪低落沉默),一旦发现及时追问原因。​ </span></p><p class="ql-block"> 监管网络使用:控制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安装儿童安全上网软件过滤不良信息;定期查看孩子的聊天记录、游戏账号(需提前和孩子沟通,避免引发抵触),重点关注是否有陌生账号骚扰、恶意言论。​ </p><p class="ql-block"> 排查环境隐患:定期检查家中安全(如插座是否有保护盖、阳台是否装防护网、药品/清洁剂是否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送孩子上学时观察校园周边环境(如是否有可疑人员、交通标识是否清晰),发现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3. 身心关怀守护:让孩子“敢倾诉、有力量” </span></p><p class="ql-block"> 加强情感沟通:放下手机,专注倾听孩子的心声,哪怕是“同学不和我玩”“老师批评我了”等小事,也不要敷衍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而是回应“我能感受到你的难过,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让孩子知道“遇到问题可以找爸妈”。​ </p><p class="ql-block"> 关注心理健康:留意孩子情绪变化,若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拒绝社交”等异常,主动沟通原因,若自己无法疏导,及时联系学校心理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平时多鼓励孩子,肯定其优点,避免频繁对比、打压,帮孩子建立自信。​ </p><p class="ql-block"> 强化自我保护:教孩子“底线思维”,比如“任何人不能随便碰你的隐私部位,哪怕是熟人”“如果有人打你、骂你、逼你做不想做的事,第一时间跑开,然后告诉爸妈或老师”“遇到危险时,大声喊‘救命’,找警察、保安、穿制服的人求助”。​ </p><p class="ql-block"> 做好应急准备: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应急预案,比如“火灾时拨打119,说清家庭地址”“遇到陌生人跟踪,往人多的地方跑,就近找店铺求助”;让孩子熟记家长手机号、家庭住址,定期抽查背诵。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4. 家校社协同:凝聚“共守护、同发力”的力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主动对接学校:按时参加家长会、安全教育活动,每周和班主任沟通1次(如“孩子最近在学校和同学相处怎么样”“有没有参与危险游戏”),及时了解孩子校园表现,若发现孩子被欺凌,第一时间和学校联合处理,不拖延、不隐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联动社区资源:关注社区发布的安全教育活动(如“防拐骗演练、消防知识讲座”),带孩子积极参与;认识小区保安、社区民警,若孩子在小区内活动遇到问题,可及时求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做好榜样示范:家长自身遵守交通规则、不沉迷网络、遇到问题理性处理,为孩子树立“安全第一、守法懂礼”的榜样;同时教孩子识别法律法规边界,比如“打人、骂人是不对的,严重会违法”“不能传播他人隐私,否则要承担责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结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关心孩子安全,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而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守护行动”。它不需要家长时刻紧绷神经,而是要把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是上下学路上的一句“注意看车”,是睡前聊天时的一句“今天开心吗”,是发现异常时的一次耐心倾听,是和学校沟通时的一次主动对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此,我呼吁所有家长携手并肩,以“细致”为尺、以“关爱”为桥,把安全守护落实到每一天,为孩子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让他们能在阳光下自由奔跑,在关爱中快乐成长。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安全与幸福,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与使命!</span></p>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赵国华,男,中共党员,监利市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年级主任。湖北省首届农村骨干教师;荆州市农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监利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多次参加县市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撰写多篇专业论文发表并获奖,多次荣获市级教学“先进个人”等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他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爱温暖每一个心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