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秋季,年轻帅气的朱哲身穿戎装,站在征兵仪式的舞台上,胸前的红色绶带在秋阳下格外耀眼。台前红旗招展,背景板上“2025年下半年征兵仪式”几个大字庄重醒目。那一刻,他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告别,而是一次青春的奔赴——他即将奔赴军营,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台下掌声响起,我站在人群里,看着这个曾经在院子里追着蜻蜓跑的少年,如今已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的父亲朱建国站在他身旁,没有太多言语,只是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那一下,仿佛把半生的期望都拍进了儿子的脊梁。多年前,他自己也曾站在这条路上,如今送子出征,像是完成了一场无声的交接。那天的横幅上写着“入伍攻坚战”,可我知道,真正的战役,是这一代人对责任的担当。朱建国没哭,可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比泪水更深的动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奶奶站在另一侧,手里紧紧攥着一条新买的毛巾,说是临行前一定要塞进行李的。“部队上苦,你要学会照顾自己。”她一遍遍地叮嘱,声音轻得像是怕惊扰了这庄严的时刻。可她的手一直在抖,藏在袖口里的指尖冰凉。我看着她站在孙子身旁,穿着素净的外套,身影单薄却挺立如松。那一刻,她不是在送别孩子,而是在把最珍贵的礼物交给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朱哲和奶奶合影时,特意靠得近了些。他低头看着奶奶,笑得像个没长大的孩子。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军装笔挺,奶奶的头发被风轻轻掀起。这张照片,后来被装进相框,摆在了家里的客厅正中央。每次有人问起,她都会指着说:“这是我孙子,当兵去了。”语气平淡,可眼里的光,藏不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后来,全家人都来了。舅舅、舅奶奶、奶奶,还有父亲,围在朱哲身边,像一棵树的根,牢牢扎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站在一起,背景是飘扬的国旗和醒目的标语:“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这话不是口号,是刻进骨子里的信念。朱哲站在中间,一身迷彩,像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而身边这些长辈,是风沙中早已扎根的老林,默默为他挡去风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舅爷爷陈孝是家里第一位穿军装的人。那年他参军时,连客车都没坐过坐的是闷罐火车。如今,他穿着整洁的西装,站在这第三代人面前,眼里有骄傲,也有追忆。他拉着朱哲的手说:“咱们老陈家、老朱家,从没怕过苦。”一句话,道尽两代军人的传承。朱哲点点头,没说话,可我知道,他把这句话,连同那份沉甸甸的荣誉,一起装进了行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孝和朱哲并肩站着,一个年过花甲,一个风华正茂。他们之间隔了半个世纪的光阴,却共享着同一种信仰。绶带上“光荣入伍”四个字,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像是在回应着历史的回响。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从军不是一时热血,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朱哲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合影的人越来越多,奶奶也来了,非要走到前排。“我要亲眼看着我孙子穿上军装。”她说这话时,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四代人站在一栋楼前,背景是蓝天白云,是红旗,是写满信念的标语。朱哲站在中间,被家人簇拥着,像一颗刚升起的星,而那些曾经闪耀过的星,正默默为他照亮前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一张合影,是在另一栋楼前拍的。横幅上写着“铸牢政治忠诚 打好攻坚战”,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五个人站成一排,笑容里有不舍,更有骄傲。朱哲的军装还没洗过,领口还带着新布料的味道。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只是家里的儿子、孙子、外甥,他是一名军人,是祖国防线上的一个点,是万千星辰中,那一颗愿意燃烧的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