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条令的烙印

黑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九月是新学期的开始,这让我想起了许多的第一课。此刻更让我难忘的是,走进军旅的第一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一九七七年一月初,我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军营,刚到宿舍,新兵连长庞云贵就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尽快缩短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距离。休息二天后,新兵连指导员郑少华就给我们上了入伍后的第一课,讲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span></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讲课是在团礼堂进行的,是否作笔记没有印象了,但听的非常认真是肯定的。指导员郑少华也是坦克三连的指导员,是一个非常有水平的基层带兵干部,讲课过程中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部队实际进行了讲解,中间还有一些幽默,更增强了授课的效果。</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内务条令是讲的是军队的内外关系,是部队管理和军人行动的准则。主要包括军人职责、内部关系、礼节和军容风纪、作息和日常制度、值班和卫生等内容,这些规定既具体又明确。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新兵听的都很认真,为整个新兵连的训练和生活打下了基础。这一课可以说是我军旅的启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点条文又在后来的应用中形成了永久性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新兵连的一日生活制度是内务条令的最好实践,从起床出操到就寝熄灯,从相互称呼到举止言行,从整理内务(叠被)到环境卫生,从着装仪容到军容风纪,从礼节礼貌到一日生活,我们都是按条令从一点一滴做起的。比如刚开始训练回来休息时,有的战友随意躺在了床上,把腰带或帽子随手放在了床上,班长就进行了制止和纠正。可以说是内务条令的规范,伴随了我们新兵连训练和生活的整个过程,基本上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是这入伍后的第一课,给我打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不仅为我在军旅中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我在日常生活中和后来的公安工作中最全面、最经常的行为规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在我入伍前,我妈妈经常指导我如何接人待物,甚至话怎么说都要进行嘱咐。当我从部队探家的时候,看到我接待客人时的举止言行,她放心地说:“部队是最讲究礼节礼貌的,看到你能按部队的规定去作,我就不用再嘱咐了。”</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部队转业到铁路公安机关后,我曾担任过派出所的所长、教导员工作,我在保持自己军人养成的基础上,还组织民警学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用条令去规范派出所的内部管理和民警的举止言行。二00四年二月,《人民公安报》开展“基层公安机关如何搞好正规化建设”的讨论时,刊登了我撰写的用内务条令规范基层建设的稿件《真正做到整齐划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时光荏苒,入伍到如今已经快五十年了。这些年曾有过许多次,初次见面的朋友曾问道“你当过兵吧?”每次我都感到很欣慰,因为军人的烙印能在自己身上体现出来,我为之自豪,更忘不了那入伍后的第一课。</span></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图文/黑猫</span></span></p> 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