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从“舌尖爽”甜进心底

东东

<p class="ql-block"> 文字/东东</p><p class="ql-block"> 图片/东东</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9604212</p> <p class="ql-block">  案头的台历又翻过一页,指尖划过“中秋”那两个字时,窗外的风正好吹进来,带着点桂花的甜香。这香气不浓,像极了这个年纪的日子,平淡里藏着细碎的暖。不用谁特意提醒,心里自然就清楚,中秋快到了,该做点什么,让这寻常的日子,添几分应景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先是收拾阳台那几盆花。茉莉刚谢了一轮,枝叶倒还精神,给它松松土,浇点稀释的淘米水,想着中秋前后说不定还能再开几朵。最上心的是那盆金桂,去年从花市搬回来时还只是个小树苗,今年竟也冒出了不少花苞,米粒大的,藏在绿叶间,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每天清晨浇完水,总要站在旁边闻一会儿,那淡淡的香气,像把秋天的清爽都揉了进来。</p> <p class="ql-block">  楼下的便民菜场,近来也添了中秋的气息。入口处摆着成串的灯笼,红的、黄的,挂在竹竿上,风一吹就轻轻晃。卖月饼的摊位多了起来,散装的、盒装的,广式的软糯、苏式的酥脆,各有各的主顾。我不爱那些花哨的礼盒,总在最角落那个老太太的摊位前停下,她卖的是自己做的芝麻月饼,外皮糙糙的,咬一口,芝麻的香混着糖的甜,是小时候熟悉的味道。“大姐,再来两斤,要刚出炉的。”老太太笑着应着,用牛皮纸把月饼包好,还额外塞了一小块:“尝尝,热乎的香。”</p> <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会经过小区的小广场。几个孩子在排练中秋的节目,穿着小小的汉服,拿着纸做的兔子灯,跟着音乐蹦蹦跳跳。有个小姑娘忘词了,站在原地红着脸,旁边的小伙伴连忙小声提醒她,惹得一旁看排练的老人都笑了。我也站着看了会儿,阳光洒在孩子们身上,亮堂堂的,像看到了几十年前的自己。那时候中秋,没有这么多花样,却总盼着晚上能提着一盏纸糊的灯笼,跟着街坊邻居家的孩子,在巷子里跑上一圈,灯笼里的烛火晃啊晃,把影子拉得老长。</p> <p class="ql-block">  到家后,开始收拾厨房。橱柜最上层,放着一套白瓷碗碟,是前几年孩子送的,上面印着淡淡的月兔图案,平时舍不得用,就等着中秋这样的日子拿出来。把碗碟一个个擦干净,摆进消毒柜,又从冰箱里拿出早就备好的糯米。中秋要做些糯米团子,这是多年的习惯了。泡好的糯米磨成粉,和上温水揉成团,再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包进豆沙馅。豆沙是自己煮的,红豆泡上一夜,慢火熬到软烂,加糖炒成沙,没有外面买的那么甜,却带着股踏实的香。包团子时,手指难免沾上面粉,看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团子在手里成型,心里也跟着敞亮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时候,老陈会过来串门。他是小区里认识多年的老朋友,和我一样,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就俩老人互相照应。“中秋的酒备好了没?”他一进门就笑着问,手里还提着一兜刚买的板栗,“前几天去郊外的栗子园摘的,新鲜得很,煮着吃最香。”我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泡上一壶普洱,聊着天。他说孩子昨天打电话来,说中秋要视频连线,还寄了盒月饼,“说是网红口味,我尝了一个,甜得齁人,还是你做的芝麻月饼合胃口。”我笑着应着,给他装了满满一袋刚做好的糯米团子:“拿回去当点心,凉了蒸一下就行。”</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天渐渐暗了下来。把阳台上的灯打开,暖黄色的光洒在那盆金桂上,花苞好像又饱满了些。站在窗边往下看,小广场上的孩子们还在排练,灯笼的光在夜色里晃啊晃,像一颗颗跳动的星星。隔壁单元的张阿姨牵着她的小孙子走过,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兔子形状的气球,蹦蹦跳跳地喊着“中秋快乐”。张阿姨笑着和我打招呼:“大姐,中秋打算怎么过呀?”“在家做点好吃的,和孩子视频聊聊天,就挺好。”</p> <p class="ql-block">  晚饭简单却也用心。一盘清炒时蔬,一碗板栗鸡汤,还有刚蒸好的糯米团子。把那套月兔碗碟摆上桌,盛上一碗汤,热气腾腾的,暖意从指尖传到心里。打开手机,和孩子视频连线,屏幕里,他们也在准备晚饭,桌上摆着我寄过去的芝麻月饼。“妈,你做的月饼还是那么香,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孩子笑着说,镜头转向窗外,“你看,我们这儿的月亮也出来了,又大又圆。”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月亮果然已经挂在了天上,淡淡的银辉洒下来,落在屋顶上,落在树叶上,也落在我的肩头。“你们那边的月亮,和家里的一样圆呢。”我笑着说,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  挂了视频,坐在阳台的小椅子上,看着月亮。风又吹过来,桂花香比白天浓了些,隐隐约约的,像绕在鼻尖的纱。老陈发来消息,说他煮了板栗,邀我明天过去一起吃。回复“好啊”,心里暖暖的。其实人到了这个年纪,对中秋的期待,早已不是年轻时的热闹喧嚣,而是这样寻常的安稳——一碗热汤,一块熟悉的月饼,和朋友聊聊天,跟孩子说说话,再看一眼天上的圆月,就觉得足够了。</p> <p class="ql-block">  夜里躺在床上,还能闻到窗外的桂花香。想着明天要去老陈家吃板栗,要给那盆金桂再浇点水,还要把剩下的糯米团子分给邻居家的小姑娘。这些细碎的小事,像串在日子里的珠子,一颗一颗,都闪着暖光。中秋于我,从来不是什么特别盛大的节日,它更像一个温柔的提醒,提醒我在平淡的日子里,别忘了给自己找点甜,别忘了和身边的人多些照应,别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心里装着牵挂,也装着安稳。</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阳光照常洒进屋里。走到阳台,发现那盆金桂竟开了几朵,小小的金蕊,在阳光下闪着光。凑近闻了闻,香气比昨天更浓了些。看来,中秋是真的近了。而这样带着香气、藏着暖意的寻常日子,就是最好的中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