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84年前张钰哲的日全食观测

卧以游之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1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令人瞩目的“天狗食日”即将上演。巧合的是这一天正</span>是近代中国首次日全食观测84周年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1941年9月21日,中国科学家赴甘肃临洮,在日军空袭威胁下完成了中国首次现代日全食观测。当时中国空军可用于作战的飞机只有65架。为了此次观察,军方派了一架教练机和一架轻型轰炸机飞抵临洮,协助空中观察。还有20架战斗机在兰州机场待命,随时准备拦截敌机。</p><p class="ql-block">他们拍下了中国首张日全食照片及彩色影片。并在美国《大众天文学》上发表了题为《在日本轰炸机阴影下的中国日食观测》科研报告。</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中国科学家冒着日寇飞机轰炸的危险,完成了一次意义深远的日全食观测任务。在世界天文史、航空史、科技史、电影史上留下不朽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这次观察是张钰哲带领下完成的。张钰哲时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他是首位发现小行星的中国人。</p><p class="ql-block">本人有幸收藏张钰哲一份手稿。手稿内容正是与天文观察相关的。封面上有张钰哲亲笔题写的《天文数据分析和研究》。</p> <p class="ql-block">这叠厚厚的手稿写于1943年。密密麻麻的数据,工工整整的文字,体现了老一代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文字功底。</p> <p class="ql-block">令我惊喜的是,手稿中有一页是《相对论之验证》。张钰哲1941年组织的日全食观测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尝试验证广义相对论的实验。这次观测填补了中国在现代天体物理学实证研究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天文学从传统星象观测向现代科学实证研究的转型。</p><p class="ql-block">此后张钰哲继续关注并研究相对论。1957年他将相对论力学应用于人造卫星轨道研究,开创了中国航天科技的理论先河。他提出的轨道摄动计算方法,直接服务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实现了从理论验证到工程应用的重要跨越。</p> <p class="ql-block">张钰哲是中国航天理论的奠基者。1928年他发现第1125号小行星,遵他之意命名为“中华”星。197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把他们发现的一颗2051小行星命名为“张钰哲星”。2010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又以张钰哲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一座撞击坑。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其中10分面额印有张钰哲头像。</p><p class="ql-block">今日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不断努力探索的结果。</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向他们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