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周第二周记录

大哈

<p class="ql-block">开学前两天,几位家长志愿者就早早来到教室,忙着为孩子们布置新学期的环境。她们穿梭在课桌之间,整理物品、摆放礼物,一边轻声讨论着细节,一边把气球和装饰挂上墙。阳光从窗外洒进来,照在她们忙碌的身影上,整个教室渐渐被一种温暖而期待的氛围填满。看着墙上贴好的欢迎标语和角落里堆满的礼物袋,仿佛已经能听见孩子们推门进来时那一声声惊喜的“哇——”。</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走进教室时,正看见两位家长在调整桌椅的位置。她们把每张桌子都仔细对齐,还在上面放好彩色气球和礼物盒。气球轻轻晃动,映着窗外透进来的晨光,像是在悄悄预演开学第一天的欢愉。窗帘刚挂好,微风吹进来,带着一点初秋的凉意,却挡不住这满屋的温馨。我知道,这些看似琐碎的准备,其实都是在为孩子们种下一份归属感——这里,是属于他们的小小天地。</p> <p class="ql-block">开学第一天的早晨,教室终于揭开了它精心装扮的面纱。桌椅整齐排列,每张桌上都放着专属的礼物盒和写着名字的粉色卡片,像是一封封未拆封的问候信。气球悬在头顶,轻轻碰撞发出细微的响声,仿佛也在低声说着“欢迎回来”。阳光穿过玻璃,把名字牌照得微微发亮,我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忽然觉得,这哪里是教室?分明是一颗颗被温柔包裹着的心,正等着被唤醒。</p> <p class="ql-block">林敬淇的名字牌摆在靠窗的位置,旁边那个透明袋子里装着蓝盒子、粉瓶子和红罐子,像是把彩虹悄悄藏了进去。我不由得蹲下来看了看,这些小物件虽不起眼,却都带着挑选时的用心。每个孩子的桌上都有这样一份专属礼物,名字一笔一画写得工整,像是在说:“我们记得你,我们等你很久了。”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教育从来不只是课本和分数,更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惦记。</p> <p class="ql-block">曹依依的桌上除了礼品袋,还放着一个印着卡通图案的杯子,旁边是文具和书。我想象她走进来,一眼认出自己的位置,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的样子。这些小小的仪式感,不是为了炫耀布置得多漂亮,而是想让每个孩子知道:你的位置在这里,有人为你留着,也有人盼着你来。</p> <p class="ql-block">高奕凡的名字牌静静立在桌前,透明袋里装着书、文具,还有几个小玩具。我轻轻碰了碰那个红色的罐子,它微微滚动了一下,像是在回应我的触碰。储物柜整齐地立在身后,编号清晰,仿佛也在默默准备着迎接新一学期的秩序与成长。这样的早晨,连空气都显得格外轻盈。</p> <p class="ql-block">曹子璇的桌上放着一本系着紫色蝴蝶结的红皮书,礼物袋里还藏着零食和粉色小盒子。纸条上写着她的名字,字迹清秀。我站在那儿,仿佛看见她坐下后翻看礼物时的眼神——好奇、羞涩,又藏不住笑意。原来,开学最动人的不是钟声,而是这些无声的等待,终于等来了回应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李昱瑶的纸条贴在桌角,旁边是绿色封皮的书和系着黄蝴蝶结的礼物袋。储物柜前每一张纸条都像是一把钥匙,对应着一个名字,一段故事。我走过一排排课桌,像是走过一整个季节的盼望。这些天,大人们忙前忙后,不是为了办一场秀,而是想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孩子们:新学期,值得被认真对待。</p> <p class="ql-block">孟泽楷的桌上,蓝色盒子、粉色瓶子和红色罐子整齐地躺在透明袋里,像一组小小的秘密。阳光照在储物柜的编号上,也照在窗边那盆绿植的叶尖。一切都井然有序,却又充满温度。我知道,接下来的两周,这些桌子会被笔迹填满,会被笑声震动,会被一次次举起的小手点亮。而此刻的安静,正是喧哗前最温柔的序章。</p> <p class="ql-block">开学的第一周和第二周,就这样在忙碌与期待中铺展开来。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守候。但正是这些细碎的光,一点点照亮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也照进了孩子们刚刚启程的童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