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广安

wanshi

<p class="ql-block">  从成都出发,一路向东,穿过沃野平川与起伏丘陵,窗外画卷渐次舒展。华蓥山苍翠连绵,如天地屏风;渠江水碧波蜿蜒,似时光丝带。在这山水交融处,一座城市正焕发新生——这就是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故乡,更是无数奋斗者为之倾注热血的广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到广安、在广安、回广安”,不同的表述,勾勒出我与这片土地的情感进阶。2019年之前,广安于我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名字;2019年之后,她却成了刻进我生命里的一方热土。即便离别数载,此次启程我仍不假思索地说:回广安。</p><p class="ql-block"> 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全无睡意。车窗外,山峦起伏、田园牧歌、炊烟袅袅……风驰电掣,越发亲切。当年在这条路上,送走了多少余晖,迎来了多少朝霞,我已记不清楚。但我记得,离开广安那天在这条路上,收到广安同事发给我的那一条条信息,着实让情绪一度失控。</p><p class="ql-block"> 那天,是一个雨天。上午开会按部就班完成规定程序后,我即从会议室下楼准备启程。出乎我意料的是,朝夕相处的同事早已聚集在大门外。我知道,他们是来送我的。于是,我与大家一一握手,但没有说一句话,那一刻无声胜有声,说什么都是苍白和多余的。难舍难分但又难以表达的情绪,在空中、在心中愈发浓烈。</p><p class="ql-block"> “稳住,赶快走!”我强迫自己转身上车,并催促师傅“开车,快走!”生怕多一秒凝视就会瓦解强筑的心防。但我知道,窗外的他们不是亲人但早已成为了一家人。车离开了广安,车上的我也离开了广安,但手机不停震动,一条条信息如暖流涌来:“常回家看看”“永远是一家人”……看着那一条条或感谢、或祝福的信息,情绪彻底决堤。</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在广安的388天,瞬间即逝,我予广安的,远不及广安给我的。如果非要说在广安做了点什么,只能说那388天,我用心对待了每一天、真诚对待了每个人。但广安回馈于我的,远超过了我对广安的付出。不要说什么码头文化,也不要讲什么袍哥文化,在我心中,广安人,是重感情的,也是最有人情味儿的。</p><p class="ql-block"> 车继续朝着广安的方向行驶着,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远山与田野在渐沉的暮色中模糊了边界,我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怎么还要一个小时才到呢?”越是急切,越觉时间漫长。突然,手机跳出一条信息:“1510天的期盼,欢迎回家再看看!”这是来自一位广安同事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1510天从何算起?”内心顿时生出这个疑问,但很快明白了缘由。原来是我离开广安后,第一次回广安的时间距离这次正好1510天。那一次回广安,是我与广安同事的一个约定。我曾对他们承诺:“一年后,再回来看大家!”但兑现承诺,已是离开广安一年多时间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那一次回到广安,我一层楼一层楼、一间办公室一间办公室的去看望了广安同事。我看见他们,特别的亲切;他们看见我,也特别的激动。尤其是得知我离开那一年多时间里,单位的变化、他们的成长,内心不乏感到特别的欣慰。何为广安?他们以行动给出了:“人心为广、同心即安”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哦,已经有1510天没回广安了!”这个数字像一枚细针,轻轻地扎进心里,我默默地念了又念,每一个字都像暖流漫过胸口。 “谢谢你,太用心了!”我如是平静地回复了这位同事,但内心早已感动不已。是的,有些感动,来自于我们不曾预设的、生活缝隙中偶然照进来的光。也正因如此,那些被记得的瞬间、被留意的细节,格外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车到达广安城区,万家灯火已如星河倾泻。“这条街以前来过吗?”同行的凉山同事问。我凝望窗外崭新街景,诚实摇头。在广安的日子,我错过了城市霓虹,却收获了乡野星空。388天,足迹遍布于六个区市县80余个乡镇,而且不少乡镇不止去过一次。</p><p class="ql-block"> 广安城乡二元结构较为典型,农村市场占比较大,抓住了农村市场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是基于这个判断,那一年我花了很大的精力进行农村市场走访调研。还曾记得,我走访市场的脚步很快,随行的同事经常是还没回过神来,我已与下一个铺面的老板交谈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那时,一天跑三四个乡镇是常事,从一个场镇赶到另一个场镇,往往已是暮色四合。那时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要与时间赛跑,尽快摸清这一方土地最真实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乡间的路并不总是平坦,我走过稻浪翻滚的坝子,也爬过崎岖贫瘠的山丘。在每个乡镇的集市上,听客户们用浓重的乡音说库存、算毛利、聊生计,这些最真实的画面,像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合成比报表更真实立体的广安图谱,这是坐在办公室里永远无法读懂的报告。</p><p class="ql-block"> 同事们笑我,说我不像从机关来的。我也报之一笑,但心里明白,坐在办公室永远读不懂市场。只有脚步到了,眼光才能到;眼光到了,思路才能到。那些用脚步叩问出来的真实,最终都化作了日后推动工作的思路与底气。</p><p class="ql-block"> 车窗外,广安城区的霓虹跳跃闪烁,现代化楼宇的轮廓勾勒出与乡村截然不同的繁华。我深知,这片土地最深厚的力量,依然蕴藏在那些我曾匆匆走过、深深凝望的乡野之中。灯光飞速向后退去,而记忆里那些乡镇的灯火,却一盏接一盏地在心中亮堂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趁着课余时间,我与凉山同事一起前往曾经在广安工作的单位,双方借此机会深化交流、增进互动。</p><p class="ql-block"> 在一楼大厅,我们一起参观了三十年创业展陈。一幅幅图片、一组组数据、一行行文字,温柔地保存着所有过往的温度,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创业的艰辛、接续的力量、奋斗的味道。广安同事告诉我,今天的成绩是一代代干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但我更想表达的是,昨天已成过往,明天未曾到来,今天最是精彩。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队伍状态,亦或氛围环境,在我心中今天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只有唯一,没有之一。这不是吹捧,而是心声。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曾经的经历者,更加懂得个中的艰辛与不易。</p><p class="ql-block"> “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烦恼,唯有发展才是王道、才有希望”。看着这些年取得的荣誉、发生的变化,我为自己曾经在此战斗而骄傲,更为创造辉煌的广安同事而喝彩。</p><p class="ql-block"> 时光从未褪色,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奋斗中延续。展陈中,我看到了自己与广安同事在一起的几张工作照片。当年的一幕幕又如放电影一般浮现于脑海,一起理思路、定目标、做规划,一起抓班子、带队伍、正风气,一起建机制、搭平台、明导向,一起吃饭、散步、聊天……往事如烟,历历在目;往事如风,件件清晰。</p><p class="ql-block"> 我对身边的凉山同事说:“历史不是封存的相册,而是我们正在书写的当下。”他们纷纷点头,目光中有理解,也有动容。</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重逢,都是一场温暖的邂逅。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身处熟悉的环境,看到熟悉的面孔,听到熟悉的声音,握手致意,嘘寒问暖,一股股暖流不禁从心底涌起。往事与当下在此刻完美重叠,让人心生恍惚,也倍感亲切。那种无需言说的默契,那些轻松愉悦的相逢,都是共同奋斗淬炼出的密码。</p><p class="ql-block"> 转身离去时,夕阳正透过大厅的玻璃,落在那一幅幅老照片上。一片金色的光晕,温柔地覆盖了往昔的岁月,更照亮了前方的征途——那是我们共同走出的路,正在脚下向前延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 白露已过,中秋将至,广安却依然热情不减。凉山同事叹道:“稍稍一动,便汗如雨下。”此地的湿热,与凉山的干热截然不同——两江交汇,水汽氤氲,生出一种黏稠缠绵的热意,似要与肌肤久久相偎。唯有清晨,这座城市才展露出最宜人的容颜,不燥不凉,恰如温润的美玉。</p><p class="ql-block"> 晨光初醒时,漫步于小平干部学院,但见草尖含露,薄雾如纱,轻柔地笼罩着这片被理想浸润的土地。从思源湖,到春天阁,一路清幽宜人,唯有脚步声与偶尔掠过的鸟鸣,划破校园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校园建筑灰墙黛瓦,沉稳庄重,掩隐于丹桂修竹之间。晨曦穿过疏影,在骑行道上洒下斑驳光点。风动影移,犹如跳跃的精灵,无声地诉说着时光的秘语。空气中混合着青草与湿润泥土的芬芳,深吸一口,着实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登临春天阁,校园静美,渠江如练。此时东方既白,一轮红日从容而势不可挡地向上攀登。每进一步,便挣脱一层云雾的束缚,将光芒洒向人间。由灼目弧光至半轮,最终全然跃出地平线。我凝神屏息,目睹这亘古如新、磅礴壮美的生命仪式,不禁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 人生之路,从来不是直线。曲折坎坷、“三落三起”之中,学会与每个转弯握手言和,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为。</p><p class="ql-block"> 经小平广场,过静心湖,行至育才楼,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浸润着历史的厚重,沉淀着岁月的峥嵘。参加这期培训,原计划带上耳朵、闭上嘴,安安静静地做个学员,舒舒坦坦地过上几天学校生活。</p><p class="ql-block"> 但面对如此难得的校园环境与学习机会,实在不忍心虚度光阴,于是开班之际,还是唠唠叨叨地道出了心中所想:广安是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故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前沿。来此学习,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主动把自己、把工作、把职责摆进来,学思想以固本、学精神以致用、学情怀以看齐、学智慧以修身、学作风以践行,并提出“三戒”以共勉:“戒懒”养成好习惯,以运动与思考开启全新一天;“戒焦”培养好心态,用理论与实践滋养身心;“戒满”锤炼好品格,靠作风与规矩奠基未来。</p><p class="ql-block"> 坦率说,不知所言能否触动他人,只愿:不负时光,学有所获,行有所进。</p><p class="ql-block"> 一言蔽之,在小平干部学院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值得珍惜与享受的过程。无论是课堂授业、理论溯源,还是现场体验、感恩实践,皆与智者对话,心灵沐浴清风,精神获得升华。人生圆满,不在于是否一路坦途或鲜花掌声,而在于纵使跌跌撞撞、风雨满身,仍能坚守初心,看见属于自己的那一道星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p><p class="ql-block"> 毗邻小平干部学院的小平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一处承载历史记忆、传承精神信仰的圣地。这里不仅是缅怀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p><p class="ql-block"> 步入故居,但见绿荫如盖、丹桂飘香。铜像广场、陈列馆、缅怀馆、洗砚池、老宅院……一处处景致井然有序、娓娓道来,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对一代伟人无尽的敬仰与深情的礼赞。</p><p class="ql-block"> “不到小平故居,不算到了广安。”当年我初至广安工作的第一件事,便是走进这里,瞻仰小平同志铜像。“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殷殷嘱托,至今仍在耳畔回响,激励我们砥砺前行;而离开广安前的最后一件事,亦是再度来到铜像前默默告别——“春天的故事”从未落幕,仍在续写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告慰是发展。能在最美年华成为“新时代小平家乡的种树人”,于此沃土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实乃人生之幸。</p><p class="ql-block"> 此次重回广安,再临铜像广场。我仰望着安坐于藤椅上的老人——他微笑依旧,目光慈祥而睿智,坚定亦深邃。阳光穿过枝叶,在他肩头投下斑驳光影,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柔软。藤椅上的他,仿佛未曾离去,仍沉思着国家前程、百姓冷暖,永远活在每一个春天的故事里。</p><p class="ql-block"> 从陈列馆到缅怀馆,再到老宅院,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静默却有力地勾勒出小平同志伟大的一生。从走出广安求索真理,到戎马倥偬革命岁月;从艰难探索建设道路,到毅然开创改革伟业……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解放与复兴的壮丽史诗。信念坚定的崇高品格、热爱人民的深厚情怀、实事求是的理论智慧、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跨越时空,至今依然炽热滚烫。</p><p class="ql-block"> 牢记嘱托,思源奋进。广安这片红色热土始终涌动着奋进的力量,焕发着时代的气象。广安同事告诉我,如今的广安,大学梦、高铁梦、机场梦、港口梦,正一个一个照进现实。一座令人向往、依恋、自豪的品质之城,正在成势崛起——广安的明天,更值得期待。对此,我深信不疑!</p><p class="ql-block"> 广土安辑,有容乃大。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奔赴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安,不仅是一座地理的坐标,更是一座精神的高地。回广安,不忍心惊扰岁月的静好,唯愿“回得去的”与“回不去的”,都化作“春天的故事”,从东门码头出发,汇入奔流不息的渠江,既记得自己的源头,也知道将奔向何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