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穿过那道刻着“霞陽”的古老拱门时,风里仿佛还带着千年的回响。砖石斑驳,却稳稳地撑起一方静谧天地。街道不宽,两旁屋檐低语,树影婆娑,远处商铺的招牌在阳光下微微发亮。我放慢脚步,像是怕惊扰了这份沉睡的时光。这里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只是平遥城温柔地张开怀抱,迎接每一位为影像而来的人。</p> <p class="ql-block">城墙高耸,青砖垒砌的历史在脚下延伸。飞檐翘角的城楼静静伫立,像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默默注视着来往的游人。几位游客倚在墙边拍照,笑声轻飘在蓝天下。白云悠悠,阳光洒在石砖上,暖意融融。我沿着墙根走,指尖轻触粗糙的墙面,仿佛能感受到那些被镜头定格前的呼吸——它们正等待在某个展厅里,悄然苏醒。</p> <p class="ql-block">“集贤巷”三个字悬在牌坊中央,像一声轻唤,引人步入一条时光交错的小径。左侧粉色旗帜随风轻摆,上面的彩纹像是谁随手洒落的诗行。灰瓦屋檐连成一线,树影斜铺在石板路上,几位行人缓步前行,身影被拉得很长。我忽然觉得,这巷子本身便是一幅未装框的照片——古朴、安静,却藏着无数欲言又止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电子屏上跳动着“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字样,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光影盛宴打节拍。人们在入口处驻足,有人抬头读着旗帜上的信息,有人笑着合影。传统建筑的屋檐下,现代活动的气息正悄然弥漫。我知道,这只是序章,真正的高潮,藏在那些即将被点亮的展厅深处。</p> <p class="ql-block">中央的金属框架像一座临时搭建的神庙,悬挂的旗帜上写着“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2025”,仿佛在向未来许愿。蓝天作背景,树影作陪衬,行人穿行其间,目光被那些飘扬的文字牵引。我站在不远处,看着一面面旗帜在风中舒展,像无数只即将起飞的鸟——它们承载的不只是宣传语,更是对影像力量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的树间挂满了粉色旗帜,“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风中反复吟唱。一位穿红裙的女子挥手致意,笑容如光斑般跳跃在石板路上。传统与现代的建筑并肩而立,像一场无声的对话。我走过一面面旗帜,听见风里传来快门的轻响——这座城市,正以它自己的节奏,记录着每一个被看见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砖墙前的广告牌上,“SIGMA”与海洋生物交织成梦。蓝色的鱼群仿佛要游出画面,潜入观者的记忆。几面旗帜斜插在绿意之间,写着展览的主题与时间。人们三三两两聚在建筑前,低声交谈,眼神里满是期待。我站在一旁,忽然明白:摄影不只是捕捉现实,更是让不可能的景象,在某一刻真实浮现。</p> <p class="ql-block">A1建筑前,粉色展板赫然写着“中国青年摄影大展”。花坛里的植物开得热烈,人们在广场上走动,或凝视作品,或与同伴低语。楼梯旁的空调外机嗡嗡作响,却丝毫不扰这份专注。我走近展板,看见一张张年轻面孔的照片——他们用镜头说话,用光影写诗,而这座城市,正认真倾听。</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色彩如潮水般涌来。抽象画泼洒着情绪,风景画铺展着远方。几位参观者站在画前,有的举起手机,有的微微侧头沉思。白色墙壁与红色管道形成奇异的和谐,像工业与艺术的共生。我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那些悬在墙上的梦——它们正等待一双双眼睛,完成最后的显影。</p> <p class="ql-block">黑白照片整齐排列在墙上,像一列列通往记忆的列车。有人物的凝视,有风景的静默,每一帧都像在低语。参观者们安静地走着,偶尔停下,目光久久停驻。射灯的光束精准落下,仿佛为每张照片举行小小的仪式。我站在一幅老人肖像前,忽然觉得,摄影最动人的,不是技术,而是时间留下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古街蜿蜒,红灯笼挂在飞檐下,像一串串未熄的星火。远处的古塔静静矗立,绿树环抱,天空澄澈。行人穿行其间,现代衣着与古老建筑奇妙融合。我站在街心,抬头望去,仿佛看见无数镜头正从四面八方对准这片土地——它不只属于历史,也属于此刻,属于每一个愿意凝视它的人。</p> <p class="ql-block">花坛上,“202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几个黄字鲜艳夺目。一位男子手持相机,专注地调整参数,身旁的女子戴着帽子,静静望着前方。阴沉的天色并未减弱这里的艺术气息,反而让画面多了几分深沉。我悄悄走过,心想:他们不是在拍照,而是在与光影对话,用镜头写下属于自己的平遥日记。</p> <p class="ql-block">展板一字排开,白色建筑结构前橙色椅子整齐摆放。有人坐着休息,有人走动观看,清洁工在前方扫地,动作轻缓。阳光洒在展板上,文字与图像清晰可见。这不只是一场展览,更像一场生活的集会——人们在此相遇、停留、思考,然后带着新的视角离开。</p> <p class="ql-block">画框整齐排列在墙上,大小不一,却自有章法。聚光灯温柔地照亮每一幅作品,空间开阔而宁静。参观者们或拍照,或低语,艺术的交流在无声中流淌。我站在一幅小幅风景前,忽然觉得,最好的展览,不是让人惊叹,而是让人停下,重新学会看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上赫然写着“中国青年摄影推广计划‘鲲鹏奖’”,彩色图案如羽翼般展开。工业风的天花板下,有人影匆匆走过,似在寻找什么。我驻足片刻,心想:鲲鹏展翅,不在高空,而在这些年轻摄影师的眼中——他们用镜头丈量世界,用影像托起梦想。</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侧的展示板挂满照片,砖墙为背景,艺术为语言。参观者缓步前行,目光在画面间游走。白云悠悠,风轻轻翻动旗帜。我走过一张张面孔、一片片风景,忽然明白:平遥不只是古城,它正成为一座流动的美术馆,每一块砖,每一片叶,都在参与这场盛大的视觉叙事。</p> <p class="ql-block">粉色横幅高悬,“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几个字热烈而庄重。传统门楼挂着红灯笼,喜庆中透着仪式感。人们在入口聚集,拍照、交谈,眼中满是期待。我知道,这一刻,不只是展览的开始,更是一场关于看见与被看见的旅程的启程。</p> <p class="ql-block">走廊两侧挂满黑白作品,灯光均匀洒落,脚步声轻得像怕惊扰沉睡的记忆。参观者缓步前行,目光在影像间流连。工业风的天花板横亘上方,却奇异地衬托出这份宁静。我走在这条长廊里,仿佛听见了时间的显影声——一张张照片,正在光中慢慢浮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