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香炉峰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苍松翠柏之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座祠庙静默矗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无数英勇灵魂的呐喊</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晨的南岳镇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中,我踏上了梵音古道的石板路。这条自古便是香客通往南天门的重要通道,如今在2025年的这个初秋清晨,成为了我追寻历史的精神之旅起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道两旁树木葱郁,溪水潺潺,沿途花岗岩上“梵音古道”四字在晨曦中泛着金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过梵音古道,我朝着忠烈祠方向前行。不一会儿,就到达忠烈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忠烈祠始建于1938年,1943年7月7日落成并举行首次公祭。它是中国大陆唯一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也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祠前,抬头可见“南岳忠烈祠”五个鎏金大字,这是由当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横幅,在阳光照耀星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祠宇建筑仿南京中山陵格局,坐南朝北,依山而建,由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安亭战役纪念亭和享堂五进建筑组成,全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全长320米,宽70米,规模宏大,结构严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步入祠内,五颗直指蓝天的炮弹映入眼帘,这就是“七七”纪念塔。五颗炮弹代表着汉、满、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日的决心。纪念堂内立着一块高达6米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薛岳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着二百多级台阶向上,我来到悬挂着“忠烈祠”鎏金匾额的享堂。堂内立着记载37位抗日将军生平事迹的石碑。享堂后面耸立着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碑,碑中间题有“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字样。石碑两侧,刻着二十二次重大战役阵亡将士神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安葬着2128名湘北抗战中牺牲的60师将士,以及分散在周围18座墓葬中的更多英魂。包括张自忠、郝梦麟、佟麟阁、赵登禹、郑作民、彭士量、孙明瑾等抗日名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自忠将军是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郝梦麟将军是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1937年在忻口会战中殉国;佟麟阁和赵登禹两位将军都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保卫北平时牺牲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享堂前,俯瞰整个建筑群,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忠烈祠在1944年被日军破坏,后在文革中又被严重损坏,现存的建筑是1992年全面修复的。尽管历经磨难,它依然坚强地屹立在这里,向世人诉说着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据报道,全国各地黄埔后裔于7月25日齐聚南岳忠烈祠,举行了隆重的抗战英烈缅怀祭奠仪式。包括来自港澳台的黄埔后代及志愿者代表,顶着炎炎酷暑前来致敬英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本图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0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仍然要铭记这些抗日英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代价,206位将军殉国,无数个像蒋烈光少尉一样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二十出头——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铭记历史,是对先烈最基本的告慰,是对历史真相最坚定的捍卫,更是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重要保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是为了传承——接续火种,光大精神。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血火淬炼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时代价值。传承,是要将抗战中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意识和艰苦奋斗作风,转化为新时代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更是为了前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抗战胜利深刻揭示了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真理: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勇担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令人遗憾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南岳大庙前人头攒动,求财、求子、求姻缘的游客摩肩接踵;而仅仅四千米外,香炉峰下的忠烈祠却冷清寂寥。超过95%的游客涌入南岳大庙,在写满姓名地址、承载着无数私愿的香火中虔诚叩拜,祈求着现世的福报与庇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衡山的游客成千上万,唯有忠烈祠游客三三两两,门可罗雀。这何尝不是对民族记忆的一次无声拷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稀少的游客让我不禁想起那位在忠烈祠外为父亲守候多年的老人。他的父亲蒋烈光少尉1937年牺牲在淞沪抗战的战场上,年仅21岁。老人直到2021年去世前,仍坚持向零星游客讲述父亲的故事,只希望人们知道“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而死”。(详见《衡山的万千游客啊!可否在山腰处驻足片刻?》一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本图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郁达夫在《悼鲁迅》中写道:“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解放军报也曾强调:“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忠烈祠时,金色的光芒洒在祠宇的琉璃瓦上,庄重而神圣。我回头望去,那座仿中山陵式的建筑静静矗立在香炉峰下,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历史老人,默默守护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以为,南岳忠烈祠不是普通的旅游景点,它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考场,是我们精神归宿的一部分。每一位来南岳的游客,都应当在山腰处驻足片刻,缅怀那些真正护佑了这山河无恙的中华民族不朽英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安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今天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梵音古道的溪水仍在潺潺流淌,仿佛在轻声吟唱着一首永不落幕的安魂曲,献给那些长眠于此的民族英雄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更加需要铭记——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是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当我们享受和平时,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争取和平而永远长眠的英雄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