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过三”系列(7)“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上)

赵锁根

<p class="ql-block">  “三”在中国文化中是个很重要的数字,中国人的好多文化观念都来源于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说文》中说,“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这就是说,“三”首先体现的是宇宙天地和人生社会的意义,上为天,下为地,中间挺立的是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和谐文化理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2)道家中的“三”。老子的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话,说明老子认为三是万物的基础和本原。在道教中,更是推崇“三”:道教中级别最高的尊神是“三清”:元始、灵宝、道德天尊;修炼到最高境界是三花聚顶:精、气、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儒家的三。“三尊”:君、亲、师;“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三才:天、地、人。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三教:儒道佛。三昭三穆:周代规定天子设七庙祭祀祖先,太祖的庙设在当中(二世、四世、六世设在庙的左边,叫做“昭”;三世、五世、七世设在庙的右边,叫做“穆”)。三甲:殿试中进士第一、二、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合称,又称“三鼎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4)佛教中的三。佛教“三宝”:佛、法、僧;佛教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尊:西方三尊、药师三尊、释迦三尊;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学”:戒、定、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