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堡垒村 中黄两英杰

伏枥

<p class="ql-block">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黄崖村(北黄崖、中黄崖、南黄崖,当地称三黄)是抗战时期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的坚强堡垒村,黄崖村全体村民在党的领导下,送子参军、民兵参战、掩护伤员、提供軍粮、站岗放哨、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困苦,为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的建没,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1938年11月26日,根据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的决定,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十支队东进梯队、十支队二团三营、十七支队、大峰山独立营等在中黄崖村升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中黄崖村是八路軍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的诞生地。大峰山独立营升编六支队后,1938年11月底中共长清县委在中黄崖村王立武家中迅速成立了“长清独立营”,1939年4月“长清独立营”升编为八路軍第六支队三营,1940年春六支三营随六支队升编为八路軍王牌师115师教三旅九团(群众工作模范团)主力</p><p class="ql-block"> “中黄两英杰”,一是指中黄崖村的抗战老人王立武,他为“长清独立营”的成立在后勤安全保障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并把三儿子王德泽送到八路軍部队,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多成功地掩护了八路軍伤员和抗日游击队队员;二是指抗战时期长清县八区区长、长清县黄河治理委员会主任、著名革命烈士张元昌就是中黄崖人。</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9日上午,秋雨绵绵,青纱帐起,长清六中校友尹祚春、韩道华、陈骥、张前生(中黄村革命烈士张元昌的孙子)、王文利(中黄村抗战老人王立武的孙子)一行5人驱车来到中黄崖村,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长清县独立营”诞生地和革命烈士张元昌的故居,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史料依据:中共长清党史</p><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王文祯 王文利 </p><p class="ql-block"> 张前生 韩道华</p><p class="ql-block">文章提供:王文祯</p><p class="ql-block">摄影:陈骥 韩道华</p><p class="ql-block">制作:陈骥</p> <p class="ql-block">中黄崖村街景(1)</p> <p class="ql-block">中黄崖村街景(2)</p> <p class="ql-block">“长清独立营建立旧址”(王立武住宅)</p><p class="ql-block">八路軍王牌师115师主力从这个小院子走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石头房子的院落便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三”大阅兵中80面英雄战旗中的“群众工作模范团”(115师教三旅9团)所辖的六支队三营(长清独立营)诞生地:山东济南长清区孝里街道中黄崖村抗战老人王立武的家</p> <p class="ql-block">抗战老人王立武,孝里中黄崖村人,“长清独立营”诞生地房东主人。1938年11月底,长清县独立营在他家中成立,后升编为六支队三营、随六支队升编为115师教三旅9团(群众工作模范团)。王立武老人一家和黄崖村的村民一样,是坚强的抗日“堡垒户”,抗战期间保护了许多八路军伤员和游击队战士,为筹建“长清独立营”在后勤安全保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王文利在他家老院中讲解“长清独立营”成立时爷爷王立武和革命烈士张元昌(时任中黄崖村农救会副会长)为筹备会议所做的有关后勤安全保障工作情况</p> <p class="ql-block">在“长清独立营”诞生地——抗战老人王立武的故居门前留影</p><p class="ql-block">左起:张前生、王文利、尹祚春、韩道华</p> <p class="ql-block">在“长清独立营”诞生地——抗战老人王立武的故居门前留影</p><p class="ql-block">左起:张前生、王文利、尹祚春、陈骥</p> <p class="ql-block">  历史资料:2021年7月20日,“长清独立营建立旧址”揭牌仪式在中黄崖村王立武老人的家门口举行,中共长清区委党史委主任魏珺(左三)同志讲话。</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群众工作模范团”诞生地,从这个农家小院走出的长清独立营,后来成了八路军王牌师115师教三旅9团的主力</p> <p class="ql-block">历史资料:2021年7月20日,王文利(右)王文祯(左)在爷爷王立武故居门前(长清独立营建立旧址)合影</p> <p class="ql-block">老八路王德泽——王立武老人的三儿子,王文祯的父亲,中黄崖村抗日儿童团团长,15岁参加冀鲁豫军区八路军,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王德泽转业到峰山区黄崖乡任乡长,后任胡林坡乡乡长、孝里公社党委宣传委员、民政助理员等职。他一直保持老八路老党员的政治本色,为党的事业贡献了一生!王德泽老前辈的英名镌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冀鲁豫军区英名碑上</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冀鲁豫军区英名碑上镌刻着王德泽同志和张元昌烈士的英名</p> <p class="ql-block">王文祯,退休干部,抗战老人王立武的孙子(老八路王德泽的儿子)。这是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青岛服役时戎装照</p> <p class="ql-block">“群众工作模范团”战旗在2025年九三大阅兵中接受习近平主席、党和人民的检阅</p> <p class="ql-block"> 我家与战旗</p><p class="ql-block">“群众工作模范团”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王文祯</p><p class="ql-block"> 战旗猎猎,铁流滚滚。 在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式上,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承载着历史荣光,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其中我们对战旗“群众工作模范团”倍感亲切,无上光荣,因为我家与“群众工作模范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大峰山北麓中黄崖村最南端。整个院子分为南北两院,由北院南屋为腰屋连通。南院面积较大,当时有东屋五间,大门房一间,北屋三间,地下建有二十平米的地窖。就是在这个农家院子里,发生了在长清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件大事,那就是长清抗日独立营在这里宣告成立。根据《中共长清县党史大事记》记载:1938年11月末,大峰山独立营升级到六支队二团后,中共长清县委迅速从各区队调集武装,组建长清独立营,在中黄崖王德泽家院内开建营大会。营长吴梦观,政委由县委书记魏金三兼任,政治部主任由县委副书记崔健兼任。党史大事记提到的中黄崖王德泽即我的父亲,当时在中黄崖村当儿童团长,我家的上邻居是时任抗战八区区长的张元昌爷爷,他与我的爷爷王立武私交很好,经常听他讲一些革命道理,使我爷爷知道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因此爷爷支持三儿子王德泽当了村里的儿童团长,经常出去站岗放哨,还为村里老师、秘密共产党员李学良做些传送信件的工作。1938年11月的一天,张元昌爷爷领着县里的郭哲生同志来找我爷爷说,你家的人很可靠,南院也合适,县里准备在你家开个大会,这事对谁也不能说,开会时你一家在北院守着,听到什么动静就赶紧报告。我爷爷听说是给咱共产党八路军做事,就真诚地对二位领导说,为抗日做贡献是应该的,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然后带领全家人找来桌子和好多凳子放在院子里。第二天一早,县区来了好多人,当时认识的有郭哲生参谋、崔健政委等人,还有本村的张元昌也参加了大会。会议召开前大门口便站上了岗哨,据说当时在凤凰桥北的王家山、北黄崖的九圣堂也有八路军在放哨巡逻。开会没多久,张元昌又找到我父亲,叫他到九圣堂找岗哨联系,如有可疑情况随时回来报信。大会宣布了长清抗日独立营建营事项、人员构成等事宜,县委魏金三书记作了动员讲话,大约一个时辰左右,就非常顺利的结束了。中共长清县党史大事记还记载了长清独立营成立以后,经常伏击、袭击进犯的日伪军,破袭铁路,割断电话线等。通往济南、肥城、平阴公路的长清县路段常被挖掘截断。县委还组成手枪队、锄奸队,经常对死心塌地认敌作父的汉奸特务袭击镇压,使日伪、汉奸不敢猖狂。对于这段历史,于2021年7月20日在中黄崖村我家门前举行的“长清独立营旧址揭牌仪式”上,时任中共长清区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魏珺滿怀激情地讲道:“咱们今天站的这个地方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我们身后的这个农家小院,在1938年11月的时候,成立了咱们长清的独立营。大家不要以为这个独立营就是土八路,就是咱们长清的各个区队的普通战士,实际上就是这些战士在组建独立营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也就是1939年的4月份,他们就已经成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的第三营,也就是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在1940年春天的时候,就是从我们身后这个小院走出去的那些独立营战士们成了咱们八路军王牌师一一115师的一部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从一个小山村里,一个不起眼的农家小院子里,走出咱们八路军的王牌师啊!所以说,我们身后的这个小院子承载的历史是我们后人,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的骄傲和自豪。”根据中共长清党史大事记记载:1939年4月,长清独立营升编为八路军六支队三营(仍活动在大峰山地区),1940年春,随六支队升编到115师教导三旅九团,离开大峰山。他们处处以老红军为榜样,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关心人民疾苦,体察群众艰难,维护人民利益,大力开展群众工作,与驻地群众生死与共、患难相依,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人民群众亲切地称第9团为“泰西人的子弟兵”“俺们的老九团,人民的贴心人”,从而使抗日根据地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形成全团官兵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战斗的良好局面。1941年7月,八路军第115师教导3旅9团随旅转隶八路军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建制,从此走进第二野战军序列。1942年秋,冀鲁豫军区授予该团“群众工作模范团”称号。该团是第二野战军中唯一的八路军山东纵队血统团队,不愧为从大峰山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子弟兵,团队基础好,能攻善守,作风勇猛,是军、师第一主力团。解放战争时期,该团在章缝集战斗中首先撕开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防线突入寨内,在敌封闭突破口后又坚守既得阵地,坚持一天后杀出重围;对印自卫反击作战中,该团第2连6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被国防部命名为“阳廷安班”。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中,“群众工作模范团”和“阳廷安班”的荣誉旗帜同时在天安门广场飘扬。2025年九·三胜利日阅兵式上,“群众工作模范团”的旗帜继续飘扬在天安门广场,这不仅是该团官兵的骄傲和自豪,更是我家和中黄崖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长清人民的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张前生,退伍军人,中黄崖村人,革命烈士张元昌的孙子</p> <p class="ql-block">张前生在革命先烈张元昌爷爷的故居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张元昌的故居前门</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给张元昌的革命烈士证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元昌烈士墓碑</p><p class="ql-block">张元昌,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中黄崖村人,生于1912年。他是我党在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培养出来的优秀工农干部。1938年,他在家乡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曾担任本村农救会副会长、村自卫队长。1939年10月任长清县八区抗日民主政府副区长,1941年9月任区长,1946年,任长清县治黄委员会主任。1946年在小燕庄被国民党还乡团杀害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位于大峰山烈士陵园的小燕庄惨案张元昌等革命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历史资料:2025年5月30日,张前生同志(右)向前来采访的长清区党史委的同志介绍爷爷张元昌烈士坚持大峰山革命斗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张前生、陈骥、韩道华在革命先烈张元昌爷爷的故居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张元昌的故居北屋临街墙</p> <p class="ql-block">在革命烈士张元昌的故居北屋临街墙前留影</p><p class="ql-block">左起:韩道华、尹祚春、王文利、张前生</p> <p class="ql-block">在革命烈士张元昌的故居北屋临街墙前留影</p><p class="ql-block">左起:韩道华、陈骥、王文利、张前生</p> <p class="ql-block">中黄崖村街景(3)</p> <p class="ql-block">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