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科教学新路径,泰安第十六中学小学部于2025年9月17日-19日开展了语文、英语、音乐学科“合作+”润责课堂研讨课活动。本次活动以“聚焦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文化建设”为主题,通过“授课展示—互动研讨—总结提升”的形式,汇聚学科智慧,为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新动能,并就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p> 课堂展示:学科特色显风采 语文课堂:深耕文本,点亮思维 <p class="ql-block"> 裴婷婷老师执教的《太阳》一课,以“读悟结合,启迪思考”为设计核心。课堂上,裴老师摒弃“逐句分析”的传统模式,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研读文本——从“梳理文章脉络”到“品味关键词句”,再到“联系生活谈感悟”,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尤其在“小组辩论”环节,学生围绕课文主题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充分展现了语文工具性价值与认知建构价值。 </p> 英语课堂:情境赋能,激活表达 <p class="ql-block"> 徐晓庆老师的英语研讨课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和分角色朗读展示”主题展开,以“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打破语言学习的“碎片化”困境。课堂伊始,徐老师借助多媒体创设“感受、情感、情绪”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看视频过程中自然运用英语对话;针对学生“不敢说、不会说”的难点,设计“句子拆分—模仿跟读—创意改编”的梯度训练,帮助学生逐步突破表达障碍。整堂课中,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主动开口,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p> 音乐课堂:以美润心,滋养素养 <p class="ql-block"> 亓娟老师的音乐课《大鼓和小鼓》,以“体验式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听、唱、创”中感受音乐之美。教师先通过“音频对比”引导学生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再以“节奏拍手”“旋律模唱”帮助学生熟悉歌曲;随后,鼓励学生利用简易乐器(如大鼓、小鼓)为歌曲创编伴奏,甚至结合打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递,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了音乐学科“以美育人”的独特魅力。</p> 互动研讨:碰撞智慧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课堂展示结束后,各学科教师围绕“核心素养落地路径”“课堂环节优化”“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 </p> <p class="ql-block"> 语文组教师提出:“可进一步精简课堂环节,给学生更多自主阅读与批注的时间,让思维深度再提升。”</p> <p class="ql-block"> 英语组教师建议:“情境设计可更贴近学生生活,如增加‘家庭场景’‘社区场景’,让语言运用更具实用性。”</p> <p class="ql-block"> 音乐组教师分享:“可尝试跨学科融合,如结合语文课文创作简单歌曲,让艺术与文学碰撞出新火花。”</p> <p class="ql-block"> 教学主任则从“教学目标精准度”“评价方式多元化”“小组合作有效性”等维度进行点评,既肯定课堂亮点,也指出可优化之处,为教师后续教学提供了清晰方向。</p> 总结提升:凝心聚力启新程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张利校长对本次研讨课进行总结。他强调,本次组织“合作+”润责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课教研活动,让教师在交流中学习不同学科的教学思路——语文的“文本深度解读”、英语的“情境化设计”、音乐的“体验式教学”,均可相互借鉴、融合创新。同时,他鼓励全体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研讨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不断优化课堂设计,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p> <p class="ql-block"> 此次学科研讨课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是一场育人理念的碰撞。未来,我校将持续搭建教研平台,推动多学科协同发展,以研促教、以思共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筑牢课堂根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