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p><p class="ql-block">走进洪洞大槐树景区,第一眼便被那块巍然矗立的石碑吸引。上面刻着“洪洞大槐树”五个大字,笔力遒劲,仿佛承载着千年的重量。身旁的“AAAAA级旅游景区”标识提醒着我,这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段民族记忆的归处。绿树环绕间,仿岩而建的入口静静敞开,像一位老者张开双臂,迎接着每一位寻根的游子。</p> <p class="ql-block">穿过入口不远,一座红墙金匾的建筑静静伫立,正中一块巨大的“根”字牌匾高悬,红得炽热,金得庄重。两侧“寻根”“溯源”两匾如双翼护持,仿佛在轻声诉说:无论走得多远,血脉的源头就在这里。阳光洒在屋檐翘角上,映出几分沧桑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那棵传说中的大槐树终于出现在眼前。树干粗壮得需几人合抱,枝叶如云盖般铺展向天空,遮出一片清凉的荫蔽。树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中国槐”三字,石栏围护,仿佛在守护一段不容惊扰的往事。抬头望去,古树苍劲,仿佛每一道裂纹都藏着一个家族的迁徙故事。</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约700余年的时间。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沿着中轴线前行,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映入眼帘。飞檐翘角如鸟展翼,红阶黄花对称铺展,中央牌匾上“洪洞大槐树”五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整座建筑庄严肃穆,仿佛在无声地宣告:这里是根脉所系之地。我拾级而上,脚步不自觉地放轻,像是怕惊醒了沉睡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台阶中央铺着一块红布,上书“祭祖祈福”四字,两侧花坛里各色花卉争艳,黄旗在风中轻扬。这场景既有节日的喜庆,又不失庄重的仪式感。或许你和我一样,虽不知祖先具体来自何方,却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归属。</p> <p class="ql-block">建筑前的香炉静静伫立,炉中香火袅袅,随风飘散。石灯笼分列两侧,仿佛守护着千年的香火不断。这香火不只是祭祖的仪式,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对话——我们在向过去致意,也在为未来祈愿。</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崇宗尊祖”四字金光闪烁,两侧雕花精美繁复,门内黄帷低垂,祭坛上供品整齐摆放,气氛肃穆。那种庄重,不是靠言语传递的,而是从每一寸空间里渗出来的。在这里,尊重传统,本身就是一种参与。</p> <p class="ql-block">走进主殿,红柱撑起高高的屋檐,檐下悬挂着数块金底红字的长匾,字迹遒劲,内容多为颂祖铭德之语。光线微暗,唯有牌匾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p> <p class="ql-block">祭坛深处,黑香炉静立中央,两侧供果整齐,黄帷后隐约可见祭祀陈设。红绸与金饰交相辉映,色彩浓烈却不显俗艳,反倒透出一种沉甸甸的虔诚。这里没有喧闹,只有香火的气息在空气中缓缓流动,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过去与现在轻轻缝合。</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入某口处,两位游客正站在一块写着“我是第1961677位大槐树的人”的指示牌前合影。他们笑容灿烂,仿佛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打卡。而我站在一旁,忽然觉得,数字或许只是记录,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来了,我们记得。大槐树不只属于某个姓氏,它属于所有愿意回望来路的人。</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正在“根”字牌匾前合影,大人小孩站成一排,笑容温暖。鲜花摆在前方,阳光洒在每个人脸上。那一刻,庄重与温情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我远远看着,心里涌起一股暖意:寻根,原来不只是追忆,更是团聚,是传承,是在喧嚣世界里,找到那一片能让心灵安静下来的土地。</p><p class="ql-block">十六天的山西之行已过小半,而洪洞大槐树,无疑是其中最动人心弦的一站。它不靠奇景取胜,却以情感动人。走在这里,每一步都像踏在血脉的脉络上。我们或许无法确切地说出祖先的名字,但站在这棵古树下,我知道——我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防科工委神剑艺术协会会员,旅游爱好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