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马家大院位于中国河北省正定县中心位置,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式民居,建于清末民初。马家大院的建筑布局严谨,做工考究,在结构和造型上具有山西民居的特点,对北方民居建筑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原本由五进四合院组成,如今仅存中间三个院落。</p> <p class="ql-block"> 正定马氏乃东汉名将马援之后裔,明代自山西洪洞县迁居真定府(今正定),世代以务农经商为业,到明末已是富甲一方的大户。</p><p class="ql-block"> 马氏历代居住于正定城中心四牌坊一带,自十二世祖文魁后分为三院:十三世祖廷翊为南院,十三世祖廷臣为北院,十三世祖廷柱为西院。马氏第十五代子孙马兆霖,字徵三,因嗜好习武,人称"武秀才"。他继承父辈家产,先后购置了大量的土地和房屋,这些房屋集中在正定城内最繁华的大十字街东、南两侧。</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 第一进院正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通面阔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8米。梁架结构为六檩前出廊式,脊、金、廊部檩下仅施狭窄的垫板一块,檐部檩下垫板分上、下两段,上为通长的垫板,板下以荷叶墩支承,抱头梁的做法较为少见。柱下柱顶石形式不一,廊部则为覆莲式。正房装修明间为六抹扇门四扇置于檐部,两次间檐部均为支摘窗。院子中间有一鱼缸。正房两边有稍间与后边的院子相通。</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 第二进院前正中为垂花门,院内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面阔五间,通面阔13.44米,进深二间,通进深6.53米。装修采用明间施六抹方格扇门四扇,次间设方格支摘窗。檐下柱顶石有圆鼓式和荷叶墩式两种,荷叶墩雕刻较精美,叶边上卷,叶脉突起,为写实手法的民间工艺。</p> <p class="ql-block"> 第三进院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三进院的房屋梁架也是六檩前出廊式,柱下柱顶石均为圆鼓式。装修明间为六抹扇门四扇置于檐部,次间檐部为支摘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2年,马家大院被公布为正定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元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元曲博物馆由始建于清末民国初年的马家大院“改建”而成。</p><p class="ql-block">正定元曲博物馆,以“曲韵天成、遗音流响——正定元曲文化陈列”为主题,共分为四个单元,总占地962平米。白朴蜡像、书房模拟造型及其代表作《墙头马上》等,都以直观的表现形式陈列于博物馆内,较全面阐述了正定元曲艺术的发展经过。</p> <p class="ql-block"> 真定的元曲成就,在本地区文学艺术史上最为辉煌,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元曲的剧夲形式</p> <p class="ql-block"> 真定(即正定)是元朝时期的经济、军事、政治中心,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许多金朝旧臣和大批文人名士聚集到真定,元曲的创作从此走向繁盛。</p><p class="ql-block">与汉赋、唐诗、宋词并列的元曲,正定,是元曲创作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其中,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就是在真定(今正定)成就了他的艺术生涯。白朴创作的《梧桐雨》被戏剧界列为中国古典戏曲十大悲剧之一。《墙头马上》被列为中国古典戏曲十大喜剧之一。</p> <p class="ql-block">戏曲脸普</p> <p class="ql-block"> 真定的元曲成就,在本地区文学艺术史上最为辉煌,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