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黑河有一个瑷珲腾冲中国地里人口分界线主题公园,它<span style="color:rgb(0, 3, 17);">是一座以中国著名地理学家</span>胡焕庸<span style="color:rgb(0, 3, 17);">1935年提出的“</span>胡焕庸线<span style="color:rgb(0, 3, 17);">”(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为主题的城市公园,集人文地理、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和休闲健身于一体,于2020年7月竣工开放,是腾冲的地标性景点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瑷珲腾冲线(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瑷珲腾冲线(现多称黑河—腾冲线或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于1935年提出的一条人口密度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瑷珲(今黑河市)延伸至云南省腾冲市,呈东北—西南走向,倾斜约45度,全长约4000公里。 该线将中国划分为人口密集的东南侧(占国土面积43%,居住约94%人口)和人口稀疏的西北侧(占国土面积57%,居住约6%人口),并深刻影响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格局。</p><p class="ql-block">瑷珲腾冲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发表的《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首次提出。他通过分析当时约4.75亿人口数据,发现中国人口分布存在显著突变线:东南侧以平原丘陵为主,集中全国96%人口;西北侧以高原山地为主,人口仅占4%。该线最初以“瑷珲—腾冲线”命名,后因瑷珲地名变迁(1956年改称爱辉县,1980年后属黑河市),现多称“黑河—腾冲线”或“胡焕庸线”。</p><p class="ql-block">胡焕庸(1901-1998)是中国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中国现代人口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以提出“胡焕庸线”(瑷珲—腾冲线)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胡焕庸字肖堂,1901年11月20日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幼年丧父,家境清贫。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师从竺可桢,192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1928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等职,1998年4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公园兼具教育、文化与休闲等一体化功能。一是作为地理科普基地,通过雕塑、标识牌等普及人口分布知识,深化对胡焕庸线历史与科学价值的理解。二是提供旅游观光、健身漫步和儿童娱乐设施,架空栈道穿越花海绿植,融合自然与人文景观,成为不少市民和游客在黑河独特打卡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