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昵称:风景GG</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美篇号:2446753</span></p> <p class="ql-block">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窗外是连绵的峰峦与缠绕的云雾。2018年3月,27岁的黄文秀背着简单的行囊,回到了生她养她的百色,回到了这片她始终牵挂的土地。她放弃了大城市的优渥机会,选择成为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从此,山间的风记住了她的脚步,贫困的乡亲们记住了她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一、“我是大山的女儿,我要回去”</p><p class="ql-block"> 黄文秀的办公室很小,一张旧木桌、两把塑料椅,墙上却贴着一张详尽的“脱贫攻坚作战图”。百坭村有472户人家,其中103户是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23%。初次走访,她吃了不少闭门羹。有些村民觉得这个戴眼镜的年轻姑娘“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要么借口农活忙躲着不见,要么直接把她堵在门外。</p> <p class="ql-block"> 但黄文秀从不气馁。她学着说方言,把自己晒得和村民一样黑;她帮着干农活,插秧、割稻、喂猪样样上手;她摸清每家每户的“痛点”,谁家孩子上学缺学费,谁家老人看病缺保障,她都一一记在那个磨破了边角的笔记本上。村民黄仕京老人独居多年,生活拮据,黄文秀隔三差五就去探望,帮他申请低保,给他带米送油,老人后来逢人就说:“文秀这丫头,比亲闺女还亲。”</p> <p class="ql-block">二、泥泞路上的“逆行者”</p><p class="ql-block"> 百坭村地形复杂,很多屯子不通公路。黄文秀去走访,常常要徒步几小时。2019年6月,百色遭遇强降雨,她心里记挂着村里的灾情,不顾同事劝阻,执意要返回百坭村。那天,雨下得像瓢泼,山路湿滑泥泞,她驾驶的越野车在途经凌云县时,不幸被山洪卷走,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p> <p class="ql-block"> 她的笔记本里,最后一页还写着:“要尽快回村部署防汛,让群众都转移到安全地带。”她的行李箱里,还放着给村里孩子买的图书,和一件没来得及送给母亲的新衣裳。她用生命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成了脱贫攻坚战场上永远的“逆行者”。</p> <p class="ql-block">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p><p class="ql-block"> 黄文秀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她本可以在学术领域深耕,却选择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的大地上。她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种杉木、养桑蚕、搞电商,短短一年多,百坭村88户4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71%。</p> <p class="ql-block"> 她在村里办起“道德讲堂”,倡导文明新风;她帮村里硬化道路、修建蓄水池,解决了多年的用水难题;她鼓励辍学儿童重返校园,让知识的种子在大山里生根发芽。村民们说,以前村里一穷二白,现在产业有了、路通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这都是文秀书记带来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四、精神的火种永流传</p><p class="ql-block"> 黄文秀牺牲后,她的故事传遍了神州大地。人们为她的青春殒落惋惜,更被她的精神深深打动。百坭村的村民们自发为她立碑,碑上刻着“文秀书记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她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黄文秀扶贫支教奖学金”,激励更多学子投身基层、服务人民。</p> <p class="ql-block"> 如今,走在百坭村的通村公路上,两旁的桑林郁郁葱葱,电商服务站里热闹非凡,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回荡在山谷间。黄文秀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道路。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赛中,无数“黄文秀”们正沿着她的足迹,在祖国的山山水水间书写新的担当与使命。</p> <p class="ql-block"> 她是大山的女儿,也是时代的楷模。她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初心不改、什么是使命在肩。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凡的人也能活出伟大的意义,只要心中有人民,脚下有力量,就能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