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梅尔克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梅尔克修道院(Stift Melk),是奥地利下奥地利州梅尔克镇的一座本笃会修道院。始建于公元1089年,坐落在多瑙河畔的山丘之上,俯瞰着壮丽的瓦豪河谷。现存巴洛克风格建筑群,由奥地利建筑师雅格布·普兰陶尔主持设计,1702年至1738年间重建完成,包含教堂、图书馆及皇家长廊等核心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修道院的规模很大,雄踞一座山头,在土耳其人入侵时,甚至曾用作军事寨堡。打退土耳其人后,这座修道院进行了彻底的翻修,给建筑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普兰陶尔把整个修道院设计成一座像西班牙的埃斯科里亚尔王宫那样的宏伟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内藏品众多,大主教们的道袍和冕冠真实地在这里展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女王玛利亚特蕾西亚和她的丈夫的画像,女王曾三次莅临梅尔克修道院,在她的肖像画上留下了喜爱之词:“若我从未至此,我将终身遗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在1701年重建时,成功汇聚了当时各领域杰出的艺术大师:安东尼奥·贝杜齐(室内设计、湿壁画草图)、约翰·迈克尔·罗特迈尔(湿壁画、祭坛画)、保罗·特罗格(祭坛画)、朱塞佩·加利·比比恩纳(讲坛与主祭坛设计)、洛伦佐·马蒂埃利(雕塑设计)以及彼得·维德林(雕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顶上是保尔·特罗格(Paul Troger)绘制的壁画,整个图书馆藏书10余万册,包括中世纪手稿及早期的羊皮纸文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图书馆珍藏的古籍,含1800份手稿和750部摇篮本,其中不乏中世纪手抄本等珍贵文献。对外展出了约1.6万册,堪称欧洲最重要的知识宝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本尼迪克特厅(Benediktihalle)的上方铭刻着“ABSIT GLORIARI NISI IN CRUCE”(无十字架,无荣耀)正是它的印证。当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洒落在镀金的祭坛上,与穹顶精美的湿壁画交相辉映时,你定会惊叹:“这是怎样的一个令人屏息的宗教艺术空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梅尔克修道院教堂的内部装饰非常奢侈,是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完美的融合。它虽有巨柱厚檐,却柔曲起伏,墙面都呈波浪状,拱窗的花边和壁画极为富丽,侧厅楼廊上的栏杆、雕花小柱以及用天使、花环和幕帘等装饰起来的廊沿,如同歌剧院里最豪华的皇家包厢。如此营造的氛围,虽然世俗气味浓厚,却与整个教堂装修的华丽风格融为一体,甚至成为它最精彩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博物馆位于修道院南侧,游客需经过皇帝阶梯(Kaiserstiege)和皇帝长廊(Kaisergang)才能抵达。昔日的皇室套房如今已成为修道院博物馆,馆内以“从往昔到今朝”为主题生动展现了梅尔克修道院的历史演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玻璃柜封存着一本羊皮纸料的中世纪手抄经,解释了成为一个本笃会修道士的12条戒律。这个戒律以“聆听”作为开篇。</p> <p class="ql-block">蓝色的光代表一种精神上的圣光,墙壁上的德语 Höre是倾听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