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银幕挖心,腥风卷、哀鸿未歇。凝冻处、温汤刮骨,森森白裂。胎子瓶中淹体冷,亲母肚里翻肠热。恨弥天、血浪涌苍溟,山河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糖衣蚀,渐蠹屑。真史篡,存涂雪。叹豺狼冠冕,暗销英杰!万缕冤魂铭鼎鼐,千秋警铎悬明月。莫教忘、铁证刻峥嵘,朝天说!</p> <p class="ql-block"> 《铭刻历史,清醒守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四会市作协的新会员,我参加的第一次集体活动,竟如此沉重。昨夜随组织观看《731》,本是带着“早有耳闻”的预期而坐——关于日本侵华的暴行,关于人体实验的罪恶,书本与史料中早已读过文字。可当那些记述化作银幕上血淋淋的画面,我才明白,“耳闻”与“目睹”之间,横亘着怎样一道令人窒息的天堑。</p><p class="ql-block"> 那些镜头,至今想起,心仍如被钝刀反复割锯,连呼吸都带着颤栗。冻至僵硬的躯体在温水中皮肉剥离,露出森森白骨;活生生的人被按于手术台开膛破肚,脏器遭肆意翻弄;连襁褓中的婴儿都未能幸免,一声微弱啼哭戛然而止……这岂是“血腥”二字所能概括?数次我猛地掩住双眼,可指缝间漏进的零星片段,已足以让我攥紧拳头,指甲几乎掐入掌心,喉间如堵着滚烫的棉絮,一声叹息也挤不出来。原来,“马路大”不是冰冷的历史术语,而是一个个被称作“试验材料”的中国人,是他们无以言说的痛苦与屈辱。从前总忧心年轻一代不解这段历史,而今更觉急切——若连我们这些受过文字震撼的人,都为影像惊到浑身僵冷,那些未曾接触过这段历史的年轻人,岂不更需藉由此片,看清侵略者曾经如何泯灭人性?</p><p class="ql-block"> 走出影院,脑海中翻腾的不只是电影的惨烈,更有当下悄然蔓延的文化渗透。并非否定二次元、动漫等文化形式,而是警惕其中悄然变质的暗流——有人试图洗白731的罪行,有人将侵略包装为“友好”,更有日本学校、风情街在不经意间挤压着我们的文化空间。我常恐惧,若年轻一代惯于此类叙事,渐忘先辈所受之苦,反将异文化视作“潮流”追捧,甚至否定自身根基,那才是真正的“不战而败”。</p><p class="ql-block"> 我们并非要延续仇恨,而是不能遗忘来路。先辈付出惨绝人寰的代价,才换得今日之国泰民安。历史血痕,不容淡化;文化根脉,不容侵蚀。令我尤为忧虑的是,当下的文化侵略有时比战争更为可怕——一旦失落历史记忆、丢弃文化自觉,悲剧未必不会重演。因此,我深切盼望《731》能为更多人所见。祖辈父辈,我辈后生,皆须“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遗忘即是一种背叛,而无历史之民族,何谈未来?</p><p class="ql-block"> 唯有牢记苦难,才能守护安宁;唯有清醒传承,方可使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镜鉴中稳步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