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极村,隶属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镇,原名漠河村,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距离漠河市77公里,与俄罗斯的依格那思依诺村隔江相望。村域面积28.3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9月,全村户籍数为1024户,人口为2401人。</p>
<p class="ql-block">北极村,素有“金鸡之冠”“神州北极”和“不夜城”之美誉,是全国观赏北极光的最佳观测点,是中国“北方第一哨”所在地,也是中国最北的城镇。这里四季分明却又极端——月均温0℃以下长达七个月,无霜期仅约90天,最低气温曾达-52.3℃,昼夜温差极大,真真是“一日四季”。可正是在这片冰封雪覆的土地上,生命依然蓬勃:437种野生植物在此扎根,6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悄然生长。七星山、元宝山环抱村落,林海如网铺展,静谧而壮美。</p>
<p class="ql-block">而今,这片极北之地不再只是地理坐标。2023年9月至2024年7月,旅游人数达65.2万人次,旅游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77%和105%。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这片土地,不只是为了“找到北”,更是为了在极寒中触摸温暖,在荒野里遇见诗意。</p> <p class="ql-block">站在“I ♥ 北极村”的红标前,湖水如镜,倒映着斑斓秋林与晴空白云。我裹紧外套,围巾被风轻轻掀起,笑意却藏不住。这不只是打卡,而像是一种仪式——把心留在了中国最北的角落。身后那片湖,安静得能听见落叶轻触水面的声音,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怕惊扰这份纯粹。</p> <p class="ql-block">同样的红色字母装置立在湖边,秋叶染尽山林,阳光穿过枝桠洒在石板路上。人们陆续停下脚步,拍照、低语、相视而笑。这句“I ♥ 北极村”像是写给远方的情书,又像是一句共同的暗语,把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原来最北的村庄,藏着最暖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我找到北了!”——石碑上的红字格外醒目。我站在它面前,忽然觉得这句话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确认,更像是一种人生的隐喻。在这片被冰雪雕琢过的土地上,人容易变得清醒,也容易变得柔软。找不找得到方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停下来,认真地站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神州北极”四个大字刻在石碑上,背景是连绵的绿山与湛蓝天空。没有喧嚣,只有微风拂过草尖的细响。我伸手轻触那粗糙的碑面,指尖传来一种踏实的凉意。这是中国的北端,也是心灵的某个起点。站在这里,不必说什么豪言壮语,只需静静感受——山河辽阔,而我正立于其极。</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围着刻着“北极村”三个红字的巨石合影,笑声在林间回荡。我也走过去,背靠着石头坐下,看他们举着手机比心、跳跃、摆姿势。那一刻,这巨石不再只是地标,而成了某种情感的容器,盛着旅途的喜悦、亲情的依偎、友情的欢闹。原来最北的村庄,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木制步道蜿蜒向前,两旁是红蓝相间的心形拱门,像是通往童话的入口。我缓步走过,脚下木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头顶是澄澈蓝天。一位穿粉色连衣裙的女子迎面走来,笑着点头,像老友重逢。这步道不长,却走得格外慢,仿佛每一步都在提醒:别急,美景和心情都值得细细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