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川藏线系列】西藏日喀则

禾火王景

<p class="ql-block">山不向我来,我自向山去。这山不是简单的山,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318川藏线系列来到最后一站西藏日喀则,终极目标是到珠峰大本营看珠峰一眼,完成人生的一大心愿。</p> <p class="ql-block">日喀则市为西藏下辖地级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其藏文意思是“如意庄园”,境内定日县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p> <p class="ql-block">日喀则的全名始称溪卡桑珠孜,简称为溪卡孜,汉语译音为日喀则,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始有建制,现辖1个市辖区和17个县。行走318川藏线,途经日喀则的江孜、白朗、仁布、桑珠孜、萨迦、拉孜、定日等7县(区)。</p> <p class="ql-block">离开山南浪卡子县的羊卓雍措,直奔日喀则江孜县,第一站来到卡若拉冰川。</p> <p class="ql-block">卡若拉冰川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乃钦康桑峰(7191米)南坡,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整个冰川面积为9.4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卡若拉冰川的冰舌前缘海拔为5560米,山口南面6647米的卡鲁峰,是年楚河与羊卓雍湖的分水岭。</p> <p class="ql-block">卡若拉冰川属于宁金抗沙峰冰川向南漂移后形成的悬冰川,属于冰川地貌。在冰舌前缘的基岩冰蚀台地上可见数条长达10余米、宽10~20厘米、深8~10厘米的楔型刮痕平行分布,形如“创床”的导轨。</p> <p class="ql-block">据悉,在整个西藏离公路最近的就是卡若拉冰川,离公路只有三百多米,像一个静静梳妆的美人,卡若拉在群山之中脉脉远眺。</p> <p class="ql-block">很可惜的是,由于《红河谷》拍摄时为了制造出真实的雪崩的情境,利用炸药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的缺口,游人可以在游览时清晰地看见。而卡若拉冰川作为著名的古冰川之一,这个缺口再也不会被补上。</p> <p class="ql-block">在卡若拉通往江孜县城的公路上,沿途的风景都足够让人为之沉醉,随手一拍都是蓝天白云下高原的美景,而真正的美只有深入日喀则才能领略。</p> <p class="ql-block">日喀则被誉为“西藏的粮仓”,作为西藏第二大城市,它曾是后藏的政教中心,亦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p> <p class="ql-block">江孜位于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上游北岸,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在江孜县中心的山顶上,突兀拔起一座赭黄色的石山,在石山上又突兀拔起一座白墙红顶的城堡,这便是闻名中外的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也叫江孜宗山古堡。</p> <p class="ql-block">宗山古堡遗址矗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悬崖峭壁上,整个古堡群错落有致的雄踞山顶,海拔为4020米,在年楚河平原中央显得非常雄伟峻峭。</p> <p class="ql-block">宗山古堡始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依山势由山腰一直建至山顶,建筑高大宏伟,居高临下,气势壮丽,落日余晖,远眺城堡,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日喀则,是不施粉黛却又风情万种的七色净土,夕阳下的山岗,红得圣洁。</p> <p class="ql-block">清晨,宗山顶上的古城堡静静<span style="font-size:18px;">屹立着,</span>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上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纪念地,是西藏军民英勇抗击入侵英军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不仅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纪念地,也是西藏封建农奴社会时期县级行政单位宗政府的唯一遗存,来江孜宗山堡依稀还能感受到当年的英雄壮烈之魂。</p> <p class="ql-block">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1904年江孜军民抗击英国侵略者而建的核心纪念建筑,为方尖碑造型,通体采用当地石材建造,基座镶嵌抗英主题浮雕。该纪念碑承载着西藏军民以土枪、石块对抗机枪火炮,最终弹尽粮绝跳崖殉国的悲壮史实。</p> <p class="ql-block">宗山古堡东西长360米,南北宽约80米,占地面积7064平方米,包括炮台、碉堡和城墙,现存193间房屋,较完整地保存了封建农奴制时代宗政府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壮丽的江孜宗山古堡背后,有一个典型的藏族村居,应该是拉则居委会所属,</p> <p class="ql-block">村居建筑多建于宗山山体或邻近高地,采用石砌碉楼形式,外墙厚实(部分超过50厘米),墙体向上内收,形成阶梯状轮廓。</p> <p class="ql-block">村居以高墙围合形成庭院,墙体多采用夯土或石块混合结构,外墙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屋檐涂红、黄、蓝等色带,代表佛教中的火、云、天等元素。</p> <p class="ql-block">藏族民居的常见空间布局:底层用于圈养牲畜或储存草料,地面抬高防潮;中层一般是居住区,围合的起居空间;顶层是经堂或晒台,部分建筑顶部设小佛龛。</p> <p class="ql-block">村里看到的江孜宗山古堡城墙高达16米,周长2.3公里,被誉为西藏境内的一大古城墙,非常壮观,在城墙上可以看到古堡内外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日喀则的喜格孜步行街离扎什伦布寺不远,以其浓郁的藏族风情和多样的民族手工艺品、特色食品著称,是体验当地文化和购物的绝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日喀则的尼色日山,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是中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唐东杰布(1361年-1485年),明代噶举派僧人、密宗大师、藏族建筑师与藏戏创始人,组建“七姊妹剧团”巡回演出化缘筹措58座铁索桥建桥资金,将佛教经典与民间故事融入表演艺术,形成藏戏雏形,并推动了藏戏从宗教仪式向戏剧形式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占地15万平方米,僧侣房舍57间,所有殿宇房屋共3600间,其建筑融合了藏区传统建筑特色和佛教的特点,藏族传统工艺和建筑特点,将藏传佛教的佛法艺术,班禅灵塔的庄严肃穆表现得较好。</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政令中心,其建筑融合了藏区传统建筑特色和佛教的特点,将宗教特点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依山势而建,在其四周筑有宫墙,蜿蜒曲折的宫墙与其庄严的庙宇,一同构成扎什伦布寺的神圣之源。</p> <p class="ql-block">整个寺院坐北朝南,佛教殿宇随山势次第衔接,主体随从错落有致,于不经意间体现和谐对称。</p> <p class="ql-block">史书记载,扎什伦布寺的建造者根敦珠巴是后藏萨迦人,也是把黄教传到后藏的第一人,宗喀巴大师最得力的弟子之一。</p> <p class="ql-block">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根敦珠巴为纪念去世的经师喜饶僧格,精制了一尊2.7米高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历时12年建造寺院,将所造之像置于该寺净室内。</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壁画创作始于建寺初期,现存壁画案例包括弥勒殿药师佛壁画、通瓦敦丹殿佛传故事壁画及灵塔殿班禅源流像。</p> <p class="ql-block">在扎什伦布寺最兴盛时,喇嘛多达5000余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地区最大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寺中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是西藏第一大河,它不仅被藏族同胞视为母亲河,而且有着“万水之源”的称誉。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中国科学家的考核,确认雅江的源头为日喀则市仲巴县的杰玛央宗曲。</p> <p class="ql-block">西藏给人的印象是蓝天白云下的雪山冰川、荒瘠土地的苍凉,但国道318西藏段一路走来,其实也有林芝的森林、拉萨河畔的牧场,还有在日喀则这片田园风光,都很吸引眼球。</p> <p class="ql-block">318国道偶见一排树木,树干粗壮扭曲,树皮有斑驳,枝条从树干上部生长,叫左旋柳(俗称“唐柳”),属于杨柳科柳属植物。</p> <p class="ql-block">左旋柳树干多呈左向螺旋状生长,相传为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树身虬曲形态被附会为寄托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到处都生度着左旋柳,树龄都在千年以上,亦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这些柳树主树干不过1米左右,无数条枝干向四周伸展着,长满细细的柳叶,犹如一把把巨大的伞,整体观之又形同一件件摆放在路边的树桩盆景,饱经风霜,枝繁叶茂,有着古风与神韵。</p> <p class="ql-block">锻铜雕塑西藏藏戏公园——如意家园,基座为方形代表大地,顶部圆环象征天空,边缘环绕青稞穗,寓意丰收;圆环中央为珠穆朗玛峰及喜马拉雅五峰浮雕,配以黑颈鹤飞翔造型,体现日喀则地理与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美公路”318国道线上的拉孜县强公村,有个网红打卡点,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拍照留念,那就是5000公里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行走318川藏线,除四川道孚县见到一大片油菜花外,青藏高原的拉孜县居然也有一片。</p> <p class="ql-block">嘉措拉山口(也称定日界),位于日喀则市拉孜县与定日县分界处,是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山口,海拔5248米,为318国道最高点,可眺望珠穆朗玛峰等四座8000米级雪峰,是通往珠峰的必经门户。‌‌</p> <p class="ql-block">作为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口,山口设有巨型保护区标牌,经幡遍布,蓝白红绿黄五色经幡与赭红山地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天气晴朗时,站在嘉措拉山口,不仅可以眺望到珠穆朗玛峰,还可以眺望到卓奥友峰、洛子峰和马卡鲁峰等海拔均在八千多米之上的极高峰,为全球公路垭口中罕见的四座8000米级雪峰观景地。‌‌</p> <p class="ql-block">在G318与G219共线路段转入珠峰路,就到达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北大门,也是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看到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大门都会按耐不住的激动,进时很多人在这里排队拍照打卡。我没凑热闹,出来时见人少才拍的。</p> <p class="ql-block">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游客服务中心有很大的免费停车场,有免费热水洗澡间,有WC、有商店、饭店等,海拔4317米,有很多自驾游旅客,在这里驻车过夜。</p> <p class="ql-block">进门后等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检查</span>的时候,突然发现对面一束阳光打在山谷的心窝里,要是能打在背后的雪峰上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一忽儿阳光又不见了,这里有个观景台可以看那几座8千米高峰的,近点的雪峰都看不到,立马上车向珠峰大本营奔去。</p> <p class="ql-block">加乌拉山口是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后,前往珠峰大本营必经的一个垭口,海拔5210米。</p> <p class="ql-block">作为318国道的重要节点,该山口既是珠峰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拍摄雪山与经幡交织场景的绝佳位置,四季开放且无门票,使其成为日喀则地区"十大打卡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可以眺望5座8000米级雪峰的垭口(从左向右排列的顺序是:玛卡鲁峰、洛子峰、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希夏邦玛峰),可谓是最为壮观的雪山观景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最大的观景台不是牛背山,而是加乌拉山口。</p> <p class="ql-block">加乌拉山口观景台本可同时眺望珠峰等五座8000米级雪峰,形成独特的“众神阵列”景观,奈何天公不作美,旗云太多,雪峰在云层里躲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站在垭口往下看,灰黄色的山体皱皱巴巴,活像老奶奶晒蔫的牛皮纸。看图中右下角的那一抹红吗?下去再说。</p> <p class="ql-block">拉近来,图中间偏左位置白云旁,仅能看到珠峰的一点点尖角。</p> <p class="ql-block">珠峰天路108道拐是位于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大本营必经的盘山公路,全长50公里,占了全长110公里珠峰近一半,海拔落差达800米,该路段以螺旋式弯道著称。</p> <p class="ql-block">车子也不知道到了第几拐,车窗外珠峰闪现,赶紧抓起相机用长焦抢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珠峰108拐的尽头,公路唯一穿过石洞的上方,原来那是一抹耀眼的中国红!</p> <p class="ql-block">定日县珠峰路的路上,在巴松村看到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珠峰路上快到珠峰本营时看到了雪峰,小激动。</p> <p class="ql-block">球峰大本营到了,看到的珠穆朗玛峰是这样的,虽然是雨季但没下雨,只是云层大厚,珠峰不肯露出真容,与108拐看到珠峰第一眼时想象的壮美有差距,但不落寞,因为我真正到了珠峰脚下。</p> <p class="ql-block">珠峰8848纪念碑全称为“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2020年在珠峰大本营西侧山坡,为纪念2005年中国珠峰复测活动设立,采用花岗岩打造,高2.4米,刻有汉、藏、英三语碑文及测量徽记,背面记载珠峰概况及测量历程。‌‌</p> <p class="ql-block">全长129公里的扎嘎曲,发源于珠峰北坡的绒布冰川,因此也叫“绒布河”,流经定日县扎西宗镇和曲当乡,在曲当乡参木达村汇入发源于希夏邦马峰北坡达索普冰川的朋曲。之后,朋曲继续南流,入邻国尼泊尔后称为阿润河,最后汇入恒河。</p> <p class="ql-block">珠峰大本营其实“二合一”的大本营,一是供登山者宿营的登山大本营,每年登山季,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聚集在此,作为登山运动的重要出发点和后方基地;二是为游客提供食宿的游客大本营,或称“帐篷营地”。</p> <p class="ql-block">珠峰大本营区域的石头多为冰川活动带来的冰碚石,这些石块在冰川搬运过程中因摩擦和碰撞形成磨圆特征,但因冰川运动特性,石块通常保留多棱角形态。</p> <p class="ql-block">绒布寺全称“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属西藏宁玛派寺庙,珠峰大本营边绒布沟东西侧的“卓玛”(度母)山顶,海拔约5154米,地势高峻寒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位于珠穆朗玛峰脚下绒布冰川的末端,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p> <p class="ql-block">佩服同车的山东小妹妹勇气,一个人带着制氧机留在珠峰大本营,凌晨起来就是为了拍这张珠峰的星空,尽管没有与珠穆朗玛峰同框,也很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同样来自山东小妹妹的分享,让我们也看到了珠穆朗玛峰,大伙等她半个多小时,也不觉得浪费了。</p> <p class="ql-block">行走318川藏线到达珠峰脚下终于结束了,从成都出发整个行程3千多公里,这是一场对自然、生命与自我的三重朝圣,与世界之巅的对话之下,让我深深感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真谛。</p>